被父母“富養”到耶魯大學的女孩

在一個社交平臺上,看到一個女博主,她畢業於耶魯大學。很多網友都好奇父母從小對她的一些教育。於是她便和網友分享了父母在她成長的過程中,對她三個獨特的教育方式。

第一個教育:對孩子人生的定位和格局的培養

這位博主的爸爸是商人,媽媽是幼兒園的園長,父母在教育她的時候,從來不提賺錢辛苦,工作辛苦的一面,而是父母總是讓她看到工作有激情的一面。爸爸經常帶她去工廠,看那些阿姨、叔叔工作,讓她感覺工作是特別有意思的。在她心目中,父母給她的啟發就是做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每天都是快樂的。

被父母“富養”到耶魯大學的女孩

還有在她學習上父母從來不用物質去獎勵她,而是帶她去接觸、認識他們身邊成功的人或給她講一些名人故事,每個週末還陪她一起看環球旅遊節目。

在父母這樣的教育下,她擁有這樣的一種思想,只要是自己喜歡做的事,能給自己帶來快樂,並且有意義和價值,都可以嘗試去做。因此父母的這些教育理念對她以後的人生選擇、職業規劃和格局都有很大的影響。

看到這位博主,父母對她的一些教育影響,讓我想到身邊的一些父母,我們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總是告訴孩子你一定要好好學習,不好好學習你就考不上大學,這樣孩子的世界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接觸外界的機會就比較少。當孩子真正遇到一些困難、挫折時,他不能用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去面對。

被父母“富養”到耶魯大學的女孩

還有我們父母經常喜歡用物質去獎勵孩子,如果孩子這次成績考好了,獎勵給孩子一套玩具或一件新衣服,還有一些父母喜歡用金錢去獎勵孩子。這樣孩子就會為了得到物質獎勵而去努力,從而失去了學習的重要意義。如果孩子知道學習是自己當下應該做的事情,她就不會糾纏一些物質上的獎勵,因此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影響著孩子以後的人生格局及對自我的定位。

第二個教育方式:教會孩子打破常規,讓孩子擁有獨一無二的思想

這位博主在上二年級時,在一次的語文期末考試看圖作文中,小男孩把香蕉給奶奶,奶奶看到後豎起“大拇指”直接誇讚男孩棒,但是這個博主卻把“大拇”指看成了一個“棗子”,結果把一篇“孝敬老人”的文章寫成了一篇“水果交易”的文章。

被父母“富養”到耶魯大學的女孩

考試成績下來後,她拿著考六十多分的成績回家,想到父母要責備她,但是沒想到她媽媽看到後對她說,這確實很挺像棗子的,還真有創意,可能老師也沒有想到吧!

還有她媽媽在她從小畫畫的時候,從來不要求她一定要把“顏色塗到線裡面”還有太陽一定是黃色的,在她閱讀時父母總會引導她跳出慣性思維,如烏鴉喝水,用石子把水弄髒了,有沒有更好的辦法。除此之外父母從來不拿她和別的孩子做比較,父母對她這樣差異化的教育,教會她要學會打破常規,從而很好地保護了她的潛力,從而讓她擁有了獨一無二的思想。

被父母“富養”到耶魯大學的女孩

同樣是作為父母,我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上太過於墨守成規了。三歲的兒子在畫畫時,每次他把太陽塗成藍色,我就禁不住告訴他,太陽應該是黃色的。在教育孩子身上總是用大人的眼光去看待,沒有去保護孩子的潛力,而是順應了大眾人的一些做法,所以孩子很難有自己獨特的思想。

第三個教育方式:傳遞給孩子“不認命”的思想

博主說她父母從來不會在她做錯題時,考試成績不好時批評她,每次她考試成績不好時,父母總會對她說:“沒事,再試一試。”正是父母的那句鼓勵的話讓她在遇到任何困難時,從來不會放棄,把逆境當作人生的轉折點。就像她說的,當初她本來被耶魯落選的,就是因為她心中的那個不放棄才讓她主動過去要來面試的機會。

被父母“富養”到耶魯大學的女孩

父母的這種思想,一直影響著她,當她在生活中或工作中,遇到挫折時,她都會把這些當作一個跳板。

其實很認同他父母給孩子傳遞“這種不認命”的思想,父母的這種思想真的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我弟弟在成長的過程中,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他都是想辦法去解決,從來不會放棄或者認為自己就這樣了。

記得一次,他過去面試,招聘方比較看重點學院的畢業生,但是他很不服輸,想辦法給自己爭取了一個面試的機會,後來招聘方看到他確實很有能力,把他給錄用了。如果不是那次他自己主動爭取過來的機會,他也許還在一個小城市安安穩穩地生活著。

被父母“富養”到耶魯大學的女孩

其實他的這種思想,也是來源於我媽媽,我媽媽就是一個不認命的人,不管遇到生活遇到多大的困難,她都會樂觀地去面對,在我們小的時候,考試成績不好了媽媽總是告訴我們努力一下,下次就會考好了。也正是媽媽的這句話,讓我們在面對學習或工作時,從來不會因為一些困難或挫折而放棄,總是遇到問題去解決問題。


注: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