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在聯合國有三張票?

今天不論國家大小強弱,“一國一票”都是聯合國的通例,不過在1991年之前蘇聯一家卻擁有三個席位,而與之對應的美國也保留著“一國三票”的特權,只是至今從未使用。那麼作為聯合國的創始國,蘇聯和美國為什麼與其他國家不一樣?它們各自獲得三個席位的過程又是什麼樣的呢?

蘇聯在聯合國有三張票?

圖-國際聯盟鼎盛時期,德國意大利日本都在其中

1920年,一個名為國際聯盟的群在瑞士日內瓦成立,群主是英國,副群主是法國,群成員44個。這個群是以一戰31個勝利國為基礎的,但是美國拒絕入群。像美國這種實力的國家,除非不入群,否則在任何群都必須當群主,國際聯盟也不例外。

蘇聯在1934年入了國際聯盟群併成為管理員, 1937年就被英法踢出群了。二戰初期德國把國際聯盟副群主法國給滅了,群主英國也遭到重創。

蘇聯在聯合國有三張票?

美國倡議建立一個全新的美國主導的國際組織取代國際聯盟,這便是聯合國的由來。1942年,中、美、英、蘇等26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國家共同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這便是聯合國的前身。此後隨著德意日軸心國在戰場上節節敗退,盟國取得勝利已經只是時間問題,於是1944年,美英蘇三國代表齊聚華盛頓商討聯合國的具體籌建問題。

蘇聯在聯合國有三張票?

簽署《聯合國家宣言》的反法西斯國家共有26個,而美國卻臨時提出增加8個未曾與軸心國交戰的中立國共同參與,這讓蘇聯覺得美國是在為後期取得聯合國內部的多數支持做準備。美國提議的8個國家中有6個是拉美國家,而拉美歷來與美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蘇聯代表堅持創始成員國必須是參與二戰的國家。

蘇聯在聯合國有三張票?

不過隨著美國力主這8個國家參與的決心越來越大,蘇聯逐漸改變立場,但同時要求它的16個加盟共和國都應該各自擁有一張選票。(此時蘇聯還有一個卡累利阿—芬蘭加盟共和國,所以此時加盟國的總數是16個。)蘇聯的提議得到英國的支持,因為昔日的日不落帝國儘管已經日薄西山,但全球殖民的歷史還是為其留下了寶貴的政治遺產。單單是英聯邦內部的成員國就有幾十個,如果蘇聯的加盟共和國都能獲得席位的話,那麼英聯邦內的自治領和殖民地沒有理由不獲得一票。

蘇聯在聯合國有三張票?

英國的附和讓美國感到空前孤立,如果英蘇的要求都得到滿足的話,美國只能力爭其治下的48個州(當時阿拉斯加和夏威夷還不是州)各自一個席位,屆時聯合國必將變成一個大雜燴。無奈之下,羅斯福只得暫時將這件事情擱置起來,到了1945年2月英美蘇三巨頭再次齊聚雅爾塔時,美國決定向蘇聯做出稍許讓步。一番討價還價之後,蘇聯提出至少讓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各獲得一張選票,畢竟它們在對德作戰中犧牲最大,貢獻也最突出。

蘇聯在聯合國有三張票?

與之對應,美國也得到在其下屬的48個州中多出兩個席位的權利,但出於平衡考慮,美國始終沒有公佈具體是哪兩個州。時至今日,美國依然聲稱“擁有在必要時刻增加兩個席位的權利”。1945年6月,先後有50多個國家簽署《聯合國憲章》,其中就包括身為蘇聯加盟國的烏克蘭和白俄羅斯。

蘇聯在聯合國有三張票?

儘管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在聯合國各類會議中擁有獨立的投票權,但事實上截止蘇聯解體之前,兩個加盟共和國的選票從來都與蘇聯完全一致。也就是說,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聯合國席位只是讓蘇聯額外多出了兩票而已,不過這樣的情況隨著蘇聯解體,於1991年徹底終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