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充国平定羌人

有一次,光禄大夫义渠安国巡视各羌人部落,羌人中一个部落叫先零,这支部落的首领对义渠安国说希望可以渡过湟水(西宁河),在汉人不耕种的地方放牧。义渠安国向汉宣帝报告,赵充国弹劾他,但是羌人已经渡过湟水,地方官府管都管不住。

赵充国平定羌人

到了公元前63年,先零(羌人的一支)与其他羌人解除仇恨,订立盟约。汉宣帝知道后就去征求赵充国的意见。赵充国说羌人容易被制服,因为他们各个部落有各自的首领,经常相互攻打,不能统一。我担心匈奴联合羌人一起对抗汉朝,所以要趁早做好准备。一个多月后,羌人果然向匈奴借兵,准备攻打鄯善、敦煌。赵充国认为应该让边防部队做好准备,同时派人到各个羌人部落,不能让他们化解彼此之间的仇恨。于是朝廷派义渠安国去,他到了那里,把先零的三十多个首领召集来,杀掉了,又发兵攻打,杀了一千多人。这下羌人非常恐惧,于是开始反抗,进攻边境,杀掉汉朝官员。义渠安国被羌人打败。

赵充国平定羌人

赵充国

公元前61年,赵充国七十多岁了,汉宣帝觉得他太老了,就派丙吉去问他谁合适带兵出征。赵充国很自信地说:“没有比我更合适的人了。”汉宣帝问他要多少兵。赵充国说:“百闻不如一见(成语出处),打仗的事很难凭空想象。我要到金城(兰州别称)考察之后才能制定作战方案。希望陛下把事情交给我,不要担心。”

赵充国到了金城,集合一万骑兵,准备渡过黄河。他怕羌人拦截,所以在夜里先派了一些人马过河,在对岸摆开阵势。等到天亮后,才依次渡过黄河。这时羌人派了骑兵来,赵充国担心这是敌人的诱兵之计,所以下令不准出击。赵充国打仗讲究稳扎稳打,经常派出侦察兵,行军时一定做好战斗准备,驻扎时加固营垒,事先制定好作战计划然后才打仗,所以羌人占不到便宜。赵充国又派人到羌人那里讲汉朝只杀有罪的人,如果能杀掉有罪的人,还可以得到赏赐。这样来分化瓦解羌人。

这时酒泉太守辛武贤上奏说:“汉朝的马不能在北方过冬,武威、张掖、酒泉这三个地方有一万多匹战马,现在把马喂饱,然后带上三个月的粮草,分别从张掖和酒泉出发,攻打罕、开部落在鲜水(鲜水河)上游的部队。即使不能消灭他们,也可以俘获他们的牲畜、家眷。”

赵充国平定羌人

汉宣帝让赵充国和部下讨论这件事,赵充国认为长途奔袭很累,而且敌人得到消息后就会逃跑,如果追击深入那就危险了。先零是首先发动叛乱的,所以应该先打先零,这样可以震慑其他部落。汉宣帝又让大臣们讨论,大臣们认为先零太强不好打。汉宣帝就采纳了辛武贤的计划,任命辛武贤为破羌将军,许延寿(许广汉的弟弟,许皇后的叔叔)为强弩将军,同时又下诏给赵充国让他向西推进,跟辛武贤会合。赵充国却坚持己见,他上书给汉宣帝说先零羌准备入侵中国,罕羌却没有侵犯的行动。如果打罕羌而不去打先零羌,这不是放过有罪的,而诛杀无辜的,我认为是不妥当的。而且攻打罕、开羌,先零羌一定会去援助,这样反而坚固了他们的同盟,更加难以对付了。所以我认为一定要先讨伐先零羌。汉宣帝同意了。

赵充国平定羌人

赵充国于是带兵到先零羌的地方。先零羌因为长期没有受到攻击,所以放松了警惕,一看汉朝大军来了,就纷纷逃跑,想渡过湟水。赵充国命令部队不要追得太急,因为追急了他们反而会拼命。结果先零羌人落水淹死的有几百人,投降以及被斩首的有五百人,俘获马牛羊十多万头。大军到了罕羌的地方,赵充国下令不能烧杀抢掠,罕羌因此也臣服了。

赵充国平定羌人

这年秋天,赵充国生病了,汉宣帝就下诏说如果病情严重就让辛武贤和许延寿出征就可以了。赵充国却打算进行屯田,他儿子赵印害怕违抗圣意,就派人劝他爹。赵充国说如果一开始就听我的话,怎么会是这样一个局面。我推荐辛武贤巡视羌人,结果丞相御史却推荐义渠安国。我向耿寿昌说要买二百万斛谷子,他却说只买一百万斛,最后只得到四十万斛,所以羌人才敢叛乱。我相信贤明的君主是会听别人的忠言的。于是就上书汉宣帝,先说自己每个月耗费的钱粮非常多,而且羌人容易用计策攻破,但不适合拿兵力硬攻。现在这一带有很多没有开垦的土地,如果留下一万人屯田可以节省一大笔费用。汉宣帝问如果按你说的做,羌人什么时候能够平定?赵充国列举了十二点屯田的好处,并向皇帝保证一年时间可以平定。汉宣帝又提出疑问,你说的一年时间从什么时候开始?如果对方知道我们撤军,会不会趁机进攻?另外大开、小开羌说:“我们向汉朝报告了先零羌的位置,汉军却不去攻打。”现在不去进攻,他们会不会跟先零联合起来?赵充国又一一做了回答。终于汉宣帝同意了赵充国的屯田计划,但同时又派辛武贤、许延寿和赵印一起出击。这样到公元前60年,羌人的问题基本解决。

赵充国寿命很长,活了八十六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