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卡變異為購物卡、擅自使用警車救護車……對68起違規使用公車典型案例的分析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周振華

11月10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通報,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原黨委書記、副所長王立民被開除黨籍和公職。通報中提到,王立民“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廉潔紀律、生活紀律……變相使用公款僱傭私家車司機”。

今年以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通報曝光的案例中,有68起涉及違規使用公車或私車公養。個別黨員幹部違規使用公車背後的動機是什麼?怎樣堵住公車管理中的漏洞?

公車私用、私車公養、違規借車等行為佔比大,個別案例持續時間長達十餘年

68起典型案例中,公車私用36起、私車公養28起,違規借用管理服務對象或企業車輛8起,4起既存在公車私用、又存在私車公養情形。

36起公車私用典型案例,包括利用公車辦理個人事務、為親朋好友處理私人事務、接送上下班、駕駛公車旅遊等。今年2月被“雙開”的張世明任內蒙古包頭市委常委、政府副市長、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期間,多次指使其司機駕駛單位公務用車在非工作時間辦私事,接送自己參加同學、朋友聚餐。

今年公佈的這些案例中,最早的發生在2007年4月,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環境衛生管理處副主任李雄成、馮祖紅使用公車上下班,週末、年節假日私自使用公車,長達12年之久,單位公車儼然變成了個人私家車。最近的案例發生在今年4月、5月,四川省簡陽市電影發行放映公司原黨支部書記、經理楊敏違規將公司公務車借給其姐使用23天,其姐駕駛該公車到彭州、都江堰等地遊玩。

私車公養中較為典型的,是用公家加油卡為私車加油。28起私車公養典型案例中,25起涉及此類情形。一些黨員幹部不僅花公家的錢為自己的車加油,還慷公家之慨給子女和朋友的車加油,甚至將加油卡變異為購物卡。廣東省珠海市農源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賴陸駒使用單位公務車加油卡,為其私車加油96次共4萬餘元;山東省青島市公路管理局中級工明立仕擔任單位車管員期間,利用工作便利,多次違規使用單位公車加油卡為其子女私家車加油、購買物品……私家車揩“公家油”,“小毛病”若不治,變成“大問題”再後悔就晚了。

違規借用管理服務對象或企業車輛的行為仍屢禁不止。8起典型案例中,有3起時間跨度長達4年以上。2014年初,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市公證處在對某公司股東股權份額進行確認公證時,公證處時任主任張在文以接送公證員現場辦證為由,借用該公司大眾牌轎車一輛,用於公證處日常工作,直到2019年6月被巡視發現後才退還。

在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公佈的廳局級以上落馬官員被開除黨籍和公職的通報中,也發現存在違規使用公車的情形。例如,甘肅省平涼市委原常委、市政府原常務副市長黃繼宗長期接受私營企業主豪華專車服務,違規使用公車。

必須緊盯單位一把手,密切關注公款租用私車、借用執法執勤車輛等隱身變異問題

68起典型案例中,涉及單位一把手的35起,佔比51%。有的人身為單位公車管理者卻知紀違紀,自己違規使用公車,導致在公車管理上沒了底氣,也帶壞了單位風氣。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夏區林業和葡萄產業局原黨組成員、副局長王振靜使用公務加油卡為自己的私車加油17次,作為分管領導,對本單位公車管理、燃油費管理等工作監管不到位,導致綠化專業用油使用不透明、虛設公務卡加油等問題出現,後受到黨內警告處分。

值得注意的是,私車公養中存在“名不副實”的情形,有的黨員幹部將私家車“包裝”成公車使用,企圖掩人耳目。例如,北京聯合大學生物化學工程學院下屬保健食品功能檢測中心原常務副主任徐峰,私自決定將自己的私家車出租給檢測中心,但仍歸自己實際使用,六年半時間裡報銷燃油費、過路費、停車費7.7萬餘元;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人社局調解仲裁管理科科長兼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院長徐加桂,在單位已實施公車改革的情況下,擅自決定長期租用職工私家車,且將車輛交由該職工個人保管使用,三年多籤批支付租賃費10.8萬元、汽油費3.2萬元。上述兩人均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從案例中不難發現,糾治“四風”高壓態勢下,仍然有個別人頂風違紀,踩踏紀律紅線。今年年初,山東省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先進製造產業園原黨委副書記、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張志尊等人在負責疫情排查工作期間,擅離職守、無故脫崗,違規使用公車到企業內部接待餐廳,接受管理服務對象宴請,後張志尊受到撤銷黨內職務、政務撤職處分。

有的黨員幹部甚至違規使用執法執勤類公務車輛。2020年3月,湖北省隨縣司法局黨組成員殷發明擅自駕駛執法執勤警車接送親屬及其他人員,並造成警車因交通事故受損;2019年9月,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右前旗德伯斯鎮衛生院院長金傑華違反車輛管理規定,擅自使用單位120救護車,組織衛生院職工從事與工作無關事項,造成不良影響。

加強教育提醒,糾治特權思想和僥倖心理,用大數據等科技手段強化公車管理的日常監督

“存在一定私心雜念,沒有做到公私分明。退休前經過幾次公務用車清理整頓,但都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沒有主動向組織講清自己存在的問題。”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水土保持站原站長、北海市水利局原辦公室主任原六堂在自述材料中這樣剖析心跡。

2014年3月至2019年2月,原六堂用其管理和使用的水利工程管理站名下兩張公務加油卡,多次為本人和親戚私家車加油共計8300餘元,且退休後未將公務加油卡交回,繼續使用公務加油卡給私家車加油。

經辦此案的北海市水利局紀檢監察組幹部說:“說穿了還是私心重,想佔公家便宜,加之單位公車管理存在漏洞。”退休前,單位所有公務油卡都在原六堂手裡,公務加油卡檔案和記錄混亂,怎麼用、用多少,他說了就算。“所以他退休後還敢拿公務卡加油,覺得更沒人管得了。”

違規使用公務加油卡的典型案例中,有20起公佈了具體金額。其中5000元以下的佔比75%,有的使用公務卡加油17次,但總金額不到3000元。

一些看似蠅頭小利的公車私用、私車公養,背後都是特權思想和僥倖心理作祟。“個別黨員幹部錯誤認為,出入有公車或者配了專職司機,是自己有身份地位的象徵,需要特別警惕這種公共資源私利化的不良傾向。”湖北省監委首屆特約監察員、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院院長丁建定教授表示:“很多‘四風’問題違紀金額並不大,容易讓黨員幹部產生自我原諒和僥倖心理。”

不僅要加強黨員幹部理想信念教育和紀律作風教育,點名道姓曝光,從思想上防範和根治歪風邪氣,更要紮緊制度籠子、堵塞監管漏洞,做實做細日常監督,讓想“揩油”的黨員幹部無機可乘。

“無論是公車私用還是私車公養,都暴露出公車管理環節存在監管漏洞。”中國紀檢監察學院黨建教研部宋振策說,提升監督的科技化水平,為監督插上科技的翅膀,這是紀檢監察機關精準監督、創新監督的題中應有之義,藉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可以讓公車監管事半功倍。

重慶市渝中區紀委監委將公車管理平臺數據與全區主要公用停車庫收費管理系統連接,自動篩查公車出入庫信息,實時監督公車使用情況,今年以來,已對比數據800餘條,篩查疑似違規使用公車問題線索5條。廈門大學信息學院賴永炫教授表示,與傳統手段相比,大數據手段能更全面、更高效地發現線索,越來越多從前不易發現的“微腐敗”因為大數據系統的建立而無處遁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