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錯過國內所有文學獎:希望他們永遠不要給我茅盾文學獎

浙江人餘華的父親是一名醫生。他自己也差點成為一名醫生。1977年,17歲的餘華中學畢業後,當上了一名牙醫。餘華每天在南方小鎮的街道上撐開一把油布雨傘,手握鋼鉗給人拔牙。

在觀看了數萬個張開的嘴巴後,餘華覺得這樣的人生百無聊賴。在不給人拔牙的時候,餘華站在臨街的窗前,看著隔壁文化館工作的人整日遊手好閒地在大街上走來走去,非常羨慕,便產生了去文化館工作的念頭。

餘華錯過國內所有文學獎:希望他們永遠不要給我茅盾文學獎

餘華

去文化館工作有3條路,一是會唱歌,二是會畫畫,三是會寫作。餘華認為自己音樂和美術細胞都十分稀缺,唯一能夠有機會進文化館的,便是寫作了。

在寫作了一段時間後,1983年,餘華被北京一家文學雜誌社邀請去參加一次改稿會,修改他創作的一篇小說。餘華從北京回來後,整個海鹽縣城都轟動了。接下來,餘華以海鹽縣第一位去北京參加改稿會的名人身份,順理成章地進入到海鹽縣文化館,宣告棄醫從文,過上了他所想要的生活。

想想真是有趣,魯迅棄醫從文,是為了拯救國民;餘華棄醫從文,不過是為了找到一份好玩的工作。

餘華錯過國內所有文學獎:希望他們永遠不要給我茅盾文學獎

魯迅

雖然棄醫從文的目的不一樣,倒也並不妨礙他們成為第一流的作家。

餘華與魯迅還有一點非常相似:他們都沒有獲得過國內文學獎——魯迅連國外的文學獎都沒有獲得過。

1984年,餘華在進入海鹽縣文化館的第二年,開始正兒八經地發表文學作品了。從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餘華陸續發表了代表作品《在細雨中呼喊》《活著》《許三觀賣血記》。這3部長篇小說,奠定了餘華在文壇上的地位。他與蘇童、格非、馬原、葉兆言、北村、潘軍等人一起,被稱為“先鋒作家”。

餘華錯過國內所有文學獎:希望他們永遠不要給我茅盾文學獎

餘華

可是,文學圈沒有做好接納餘華的準備。在很長的時間裡,餘華既不是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也不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他的名字,從來沒有出現在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老舍文學獎以及各大文學刊物頒發的文學獎名單之中。從事寫作36年來,餘華錯過了所有國內文學獎。

如果勉強算的話,餘華在2005年獲得過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可是,這個獎項是在表彰在介紹中國、翻譯和出版中國圖書、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作出重大貢獻的外國翻譯家、作家和出版家,並非嚴格意義上的文學獎。

餘華錯過國內所有文學獎:希望他們永遠不要給我茅盾文學獎

《許三觀賣血記》劇照

對於從來沒有得過國內文學獎這一點,餘華自己怎麼看的呢?

2019年,餘華曾經在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的獲獎篇目公佈後接受訪談。餘華表示:“任何一個文學獎的評選不可能百分之百的人都能認可,包括諾貝爾獎也一樣。它肯定有評委的因素,還有其他的因素,諸有此類的因素,這是一個原因。所以他們不把這個獎給我,我覺得一點都不過分,我完全可以接受,而且我還希望他們永遠不要給我。萬一以後反腐敗反到文學獎了,起碼我是乾淨的。”

當然,沒有獲得國內文學獎,並不影響餘華在國外獲得重量級文學獎。

1991年,餘華第一部長篇小說《在細雨中呼喊》發表。2004年3月,餘華憑藉這部小說榮獲法國藝術及文學勳章。法國藝術及文學勳章旨在表彰全世界在藝術或文學領域享受盛譽,或對弘揚法國和世界文化作出特殊成績和傑出貢獻的法國人及非法國人,是法國政府授予文學藝術界的最高榮譽。

1993年,餘華第二部長篇小說《活著》出版。《活著》獲得了眾多重量級文學獎,包括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最高獎項、《中國時報》十本好書獎等,還入選《亞洲週刊》評選的“20世紀中文小說百年百強”。

餘華錯過國內所有文學獎:希望他們永遠不要給我茅盾文學獎

《活著》劇照

1998年,餘華的第三部長篇小說《許三觀賣血記》出版。《許三觀賣血記》在2000年入選韓國《中央日報》“100部必讀書”,在2004年獲得諾貝爾新發現圖書獎。

2008年,餘華長篇小說《兄弟》獲得了第一屆法國《國際信使》外國小說獎……

餘華錯過國內所有文學獎:希望他們永遠不要給我茅盾文學獎

餘華《兄弟》

不僅如此,1992年,餘華還獲得了莊重文文學獎。莊重文文學獎由愛國華人企業家莊重文先生倡議出資設立,旨在獎勵在文學創作和文學評論中成績優異的青年作家。賈平凹、王安憶、舒婷、史鐵生、蘇童、鐵凝、梁曉聲、畢淑敏等知名作家都曾經是這個獎項的得主。

更讓餘華感到欣慰的是,雖然自己沒有獲得國內的文學獎,卻擁有一大批忠實的讀者,其中不少是90後。他的代表作《活著》一直都是暢銷圖書,迄今為止銷售已累計突破1000萬冊。這是許多作家終生都達不到的高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