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人物故事)封國之後 毫不猶豫的“中國經驗”

國際在線報道:“90後”易攀是浙江省建設投資集團阿爾及利亞分公司事業三部的副經理。今年是他在阿爾及利亞的第7年,今年春節,易攀駐守阿爾及利亞分公司,手頭上還有不少正在作業的項目,而“手掌心的寶貝”——杜維拉四萬人體育場項目也到了最為關鍵的收官之年。項目就像工程人的孩子,易攀對每一個“孩子”都有著特別的感情,他說,體育場每澆築一次混凝土,他的心裡也就更踏實一些。

然而,作為湖北人的他,在春節期間頻繁接收到“湖北武漢”“疫情升級”等信息。除了擔心遠在國內親屬的健康狀況,同時也對病毒的蔓延與防控問題感到憂慮。易攀先是聯繫國內的家人,反覆叮囑不要出門,做好防護措施,緊接著就馬不停蹄和經理部同事一道商討如何做好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

1月28日、2月2日浙建集團阿爾及利亞分公司先後發出兩份防控疫情的通知。這看似簡單普通的兩份通知,是易攀在內的海外人打好疫情防控組合拳的第一步。

病毒蔓延的速度超出所有人的預期,隨著意大利、西班牙、法國等歐洲國家感染人數的不斷增加,2月17日在阿爾及利亞Blida省Boufalik鎮發現首例意大利輸入病例,截止3月22日人數已經增加到了201例。阿爾及利亞宣佈國家進入緊急狀態,並採取了“封國”的政策。

封國之前,浙建集團阿爾及利亞分公司出臺了第三份通知——加強疫情防範工作,這份通知也是根據疫情的變化做出的相應“升級”。易攀表示,封國政策是明智之舉,但隨之而來的也將是更為嚴峻的考驗。幸運的是,“中國經驗”為他們提前鋪設了科學防控之路。易攀所在的經理部當機立斷,一手抓好對所有在建項目的防控工作,一手繼續穩步推進在建項目的安全作業。他深知,只有兩手抓、兩手硬才算某種意義上的“防控到位”。

為了嚴格將“中國經驗”落到實處,易攀等人分頭對項目部的基地、生活區逐一排查,要求實行封閉式管理,除了每天固定的消殺工作,還指定專人落實每日對所有員工進行體溫監測,體溫異常者必須隔離觀察;強化了各項目部的就餐管理,實現集中供餐、獨立分餐,儘可能地減少人群集聚的機會;密切關注員工的心理健康,高度重視教育宣傳,對防控知識基本普及到位,消除員工的恐慌心理。

“最困難之時,就是我們離成功不遠之日”,浙建集團阿爾及利亞所有項目人員在強有力的防控下無一例確診病例,而易攀一直秉持著坦然而堅決的心態,他相信只要嚴格佈防,一定能保證在建項目零確診。看著地中海畔的一晝又一夜,看著四萬人體育場澆築的混凝土一次又一次,易攀表示他一定會堅守崗位、使命必達,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等到撥雲見日、雲散月明的那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