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大於努力,不知道這些,你有可能真的會後悔?

當下,正處高校秋季招聘季,昨日我與處在擇業十字路口的表妹通了電話,深刻感受到高校畢業生擇業的焦灼和盲目。

表妹畢業於一所西安的大學,法語專業本科,秋招季共拿到2個offer,一個在深圳,是個科技公司運管實習生的崗位;另一個在西安,是服裝類電商實習生崗位。

表妹的首選想去深圳,但是深圳的房價、高物價,讓人望而卻步;而西安離家很近,但是薪酬待遇不高,發展前景與深圳科技公司相比還是有限。

一時間,表妹焦躁不安、猶豫不決……

選擇大於努力,不知道這些,你有可能真的會後悔?

焦慮的求職大學生

首先是擔憂招聘季一過,好多同學都拿到了理想的offer,自己懸而未決成了“剩女”,會成為同學眼中的笑柄;其次不知道學校倡導“先就業再擇業”是否正確,隨便籤一個單位會不會將來後悔?

擔任HR多年,也積累了一些心得。我將我與表妹交流的看法,梳理成文字,希望能幫到她或正處在擇業岔路口的大家。

選擇大於努力,不知道這些,你有可能真的會後悔?

校園招聘會現場

01.選擇構成人生

美國有一部電影《無姓之人》,雖披著科幻愛情的外衣,但講述的就是人生選擇的意義。

電影中,一個9歲叫尼莫的男孩,在父母離婚分別的剎那,對選擇跟父親生活,還是選擇同母親生活產生了猶豫,由此幻想出他今後人生的不同結果。

尼莫經過若干次選擇,每一次抉擇,導致了他的人生截然不同,每一段失敗的人生體驗都讓他後悔不已。最終他放棄了既有的選擇,既沒有跟父親、也沒跟母親,選擇了一條未知的人生路。

選擇大於努力,不知道這些,你有可能真的會後悔?

電影《無姓之人》劇照

我們的人生,由大大小小無數個選擇構成的,大到選擇什麼樣的工作、與誰結婚,小到出門時穿什麼樣的衣服、每餐吃什麼飯?

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只有一次,現實的生活不是電影,無法像電影中主人公一樣不斷重新選擇。當我們面臨選擇時,問題不是我們無從選擇,而是常常被各種因素左右,從而可能做出錯誤的選擇。

選擇大於努力,不知道這些,你有可能真的會後悔?

電影《無姓之人》主人公尼莫(成人)

我認為:決定我們一生的三個關鍵點,即高考、擇業、結婚,這三個關鍵階段如果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有可能會影響人的一生。

所以,在每個人生選擇的岔路口,必須慎重決策。

02. 先擇業再就業

剛剛走出校門,先擇業還是先就業?這是好多同學迷茫的第一個問題。

“先就業,再擇業”是多數院校為了保證就業率,一直給學生灌輸的思想,請大家千萬不可當真。

因為這是學校為了完成就業率目標採取的手段,鼓勵畢業生就業、鼓勵儘快就業。

我給出的答案是:必須先擇業,再就業。

幾家歡喜幾家愁

當然,擇業不是說等你畢業才開始考慮,而是當你踏入校門開始,就應該開始考慮這些問題:

選擇考公務員還是進企業?

選擇進新興行業還是傳統行業?

選擇進國有企央企還是創業公司?

伴隨大學四年,有大量的時間可以收集相關信息,明確自己的就業方向。擇業依據有很多,比如社會發展趨勢、國家人才政策,自身價值取向、家庭期望等等。這些都是潛在影響你擇業觀的因素。

選擇大於努力,不知道這些,你有可能真的會後悔?

大學四年有足夠時間思考擇業的問題

可能會有人問,現在我已經面臨畢業,還沒有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那怎麼辦?

其實,現在還來的及。

03.要規避從眾心理

首先,在擇業時,要規避兩個錯誤心理:從眾心理和選擇的盲目性。

從眾心理是什麼?

是指個人的觀念與行為由於群體的引導和壓力下,不知不覺,或不由自主的與多數人保持一致的社會心理,通俗的說就是"隨大流"。

缺乏獨立思考,不顧是非曲直的一概服從多數,是消極的"盲目從眾心理"。

在學校和同學無形的影響下,有些畢業生很容易“隨大流”。別人投簡歷自己也投,別人去面試自己也去,別人選擇這家單位他也選擇,這就是缺乏獨立思考。

每個人的價值取向、擇業觀是不同的,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自己。

別的同學可能做了大量深入的調查,有可能你連競聘公司的主營業務是什麼、有多大規模都不清楚?

這樣的選擇有正確性可言嗎?總不能靠“撞大運”吧!

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從眾心理

04.選擇盲目性會害了你

什麼是選擇的盲目性?

2005年,瑞典隆德大學心理學家彼得·喬納森和拉爾斯·霍爾等人做了一項關於"選擇盲目性"的心理實驗,實驗過程在這裡我就不贅述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一下。

這項實驗結果說明:我們有時候無法知道自己真正的選擇是什麼,當選擇結果呈現出來時,我們就為之找一個合理的藉口。

正如社會心理學家李阿娜·楊的評論:“這個結果說明,如果我被他人迷惑,認為自己支持某一個觀點,我自己可能會找到一些理由來支持這個觀點。”

選擇大於努力,不知道這些,你有可能真的會後悔?

盲目選擇會害了你

通過以上結論,我們才會發現,我們身邊好多這樣的事例:

當我們買了一隻股票,股票大漲,股票持有者會大肆吹捧這支股票前景如何如何好;但當賣掉股票時,極力查找關於這支股票的利空消息,以此來證明自己選擇的正確。

新娘剛剛過門,聽到的都是婆家稱讚新娘如何如何好;但是當兩口子家庭不和要離婚了,聽到的都是婆家如何數落媳婦的不是……

諸如此類……這就是選擇的盲目性。

所以,在擇業時,要規避在步入工作崗位之後,再來找各種藉口讓自己接受現在的工作,有可能這並不是你滿意的選擇。

婚姻中存在的盲目選擇

05.錯誤的選擇讓你失去更多

從經濟學角度來講,盲目擇業會損失大量的機會成本和沉沒成本。千萬不能用“隨機漫步”的方式來選擇工作。

什麼是機會成本呢?

比如:一個美女被三個帥哥同時追求,甲、乙、丙三人的月薪為1萬、2萬、3萬,最終甲帥哥求婚成功,那麼美女選擇甲的機會成本就是3萬/月。

當你選擇了一條路,就不能再選擇另外一條路,這就是選擇的機會成本。

選擇大於努力,不知道這些,你有可能真的會後悔?

人生選擇的唯一性

那什麼是沉沒成本呢?

再比如:你中意女神,天天陪吃飯、看電影、送禮物,但是女生卻對你說:你是個好人,但我心有所屬了。

那你已經花了的錢,就是因之前的選擇造成的不可挽回的損失,即:沉沒成本。

以上的例子只是從經濟學角度來講的,這還不包括你為之付出的努力和浪費的感情。

所以說,從另一個角度,正確的擇業就是儘可能用盡可能小的機會成本和沉沒成本,獲得利益最大化。

選擇大於努力,不知道這些,你有可能真的會後悔?

經濟學中的沉沒成本

06.擇業前應做充分的準備

國家就業數據顯示:2020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將達到874萬人,同比增加40萬人。

在這樣的就業形勢下,我們必須做好充分的就業準備,才有可能脫穎而出,選擇到理想的offer。

在這裡,我就以拿企業的offer舉例:

第一是情況調查。對於學校推薦的用人單位收集儘可能多的信息,例如:關於公司的基本概況、業務板塊、市場前景等;關於員工的薪酬待遇、職業發展、工作環境等,這些調查讓你更有把握,也能讓你在求職競聘時與眾不同。

前期的情況調查

第二是目標確定。有若干個不同選擇擺在面前,你需要對比哪個更符合自己的就業意向,例如:想離家近還是薪酬高,想積累經驗還是長遠發展,要從不同的角度去對比考慮,找到一個最佳選項。

確定就業意向目標

第三是競聘準備。確定了目標企業後,需要對做好充分的競聘準備,比如:競聘簡歷、穿著形象、專業知識等,必要時還要進行自我排練,以期能給HR留下較好的“第一印象”,贏得更大脫穎而出的幾率。

競聘準備必不可少

第四是目標跟蹤。假如在筆試或面試中被刷下來了,不要拍拍屁股就走了,一定要鍥而不捨的找到HR詢問,為什麼沒有被錄用。不但為你下次面試積累經驗,還能瞭解下次招聘的信息,或許被你的品質所感動,增加招聘名額也不是不可能。

用恆心和真誠打動目標公司

擇業是人生大事,萬不可因焦躁而胡亂下注。請你記住:人生的每一個機會都是自己爭取來的,你值得擁有更好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