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淪陷,中疾控稱入境人員疑在印度感染變異病毒,專家密集發聲

老撾、泰國等我國周邊國家過去幾周都出現了新冠確診病例激增的情況,尼泊爾一位醫生甚至警告:“尼泊爾正在變成一個迷你印度”。

印度報告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超2000萬例,中疾控日前披露了3名重慶入境回國人員疑從印度感染變異新冠病毒。我國外防輸入壓力持續增大,變異新冠病毒日益成為關注焦點,鍾南山、吳尊友、張伯禮對此密集發聲。

我國周邊國家疫情加劇

“尼泊爾正在變成一個迷你印度”

老撾在1個月內,新增確診患者比之前猛增200倍,老撾衛生部長於上週請求其他國家提供治療藥物、醫療器械及其他物資支援。

在泰國,目前98%的新增確診都是傳染性強的變異病毒,給當地醫療設施造成重壓。曼谷人口密集社區孔堤區暴發聚集性感染,3個密集感染社區的感染率為5%~10%。

尼泊爾淪陷,中疾控稱入境人員疑在印度感染變異病毒,專家密集發聲

進入4月,尼泊爾日新增病例數呈現持續上升態勢。5月2日至4日,尼泊爾每日報告的新增病例已連續三天突破7000例,連創紀錄。

“局勢已經失去控制,我們正處於無助的境地。”尼泊爾與印度接壤的班克地區醫生拉詹·潘迪表示,尼泊爾正在變成一個“迷你印度”。

在這個人口不到3000萬的國家,其累計新冠確診病例數已超過34.3萬例,死亡病例達到3362例。嚴峻形勢下,尼泊爾國內已出現病床、氧氣等醫療物資短缺的狀況,甚至出現遺體成堆露天焚燒的情況。

尼泊爾淪陷,中疾控稱入境人員疑在印度感染變異病毒,專家密集發聲

在尼首都加德滿都,工作人員正火化新冠死者遺體 圖源:《南華早報》視頻截圖

5月3日,尼泊爾總理奧利請求“鄰國、友好國家和國際組織”予以幫助,尼泊爾官員已就疫苗與中、俄等國展開磋商。

外媒稱,這些國家從人口和感染規模來看,雖然不能和印度比,但確實有國家的傳染擴散速度超過了印度,將來很可能陷入疫情徹底無法控制的局面。

中疾控披露3名回國人員

疑從印度感染變異新冠病毒

新冠變異病毒在印度和周邊國家肆虐,我國輸入風險也在增加。近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週報》(英文)披露了3例從重慶入境的新冠病毒確診病例,經基因組測序發現這3例確診患者感染的病毒為在印度流行的變異病毒,推測感染可能發生在印度。

尼泊爾淪陷,中疾控稱入境人員疑在印度感染變異病毒,專家密集發聲

論文顯示,這3名確診患者來自同一家手機公司,該公司在印度諾伊達設有生產基地。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報告顯示,三人旅行始於4月19日,當時他們包車從印度諾伊達到印度首都新德里,當天轉機飛往尼泊爾加德滿都。他們在整個行程中都穿著防護服,戴N95口罩、護目鏡和手套。

在加德滿都他們乘坐包車到達旅館,並在那裡住到4月21日。21日早上,他們乘坐包車去機場,並採取了充分的保護措施,然後飛往中國重慶市。

論文顯示,確診患者的樣本已送至重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並於4月28日至30日進行了測序。基因組序列的分析表明,這些分離物屬於Pangolin譜系B.1.617,這是印度發現的一種新興變種,在3個分離株中觀察變異位點與印度B.1.617.2變異體相同,支持這3例患者感染可能發生在印度。

而據印度媒體報道,印度細胞和分子生物中心的科學家表示,在印度南部的一些邦,此前被媒體稱為“雙突變病毒”的新冠病毒變異株B.1.617已成為當地傳播的主要變異毒株。

這種變異毒株攜帶E484Q和L452R突變,可能導致免疫逃逸和傳染性增強。

我國怎樣應對變異病毒?

鍾南山、吳尊友、張伯禮發聲

我國外防輸入壓力持續增大,變異病毒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尼泊爾淪陷,中疾控稱入境人員疑在印度感染變異病毒,專家密集發聲

在4月24日召開的中國工程院2021年醫學科學前沿論壇上,

鍾南山院士透露,中國正在全力研發針對變異毒株的疫苗。

鍾南山表示,中國目前處在一個非常關鍵的時刻,病毒株變異給疫情防控帶來挑戰,當務之急是提高疫苗接種率。“針對新冠疫情,就是要及時把患者和健康人分開。及時篩查、及時隔離是我們取得防控成功的關鍵。”

針對我國部分城市已檢測到有印度變異毒株,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無論怎麼變異,我們都能夠阻斷其傳播,阻斷病毒傳播的關鍵就在於落實好疫情防控措施。只要我們能阻斷變異毒株的傳播、流行,就可以防止新的變異毒株的發生。

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也提示,病毒發生兩個點位的變異,變異後會對疫苗的作用產生影響,因此這場戰鬥還沒有結束,要警惕印度變異病毒,大家都不可以掉以輕心。

中國做好了應對

國外嚴峻疫情形勢的準備

但這也需要

每一位中國人共同的努力

積極接種新冠疫苗

持續做好個人防護

是對自己負責

也是對國家和社會負責

尼泊爾淪陷,中疾控稱入境人員疑在印度感染變異病毒,專家密集發聲

來源:北京日報(ID:Beijing_Daily)綜合海外網、澎湃新聞、央視新聞客戶端、環球時報、觀察者網、此前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