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鬥”的大眾,瘋狂的迪斯

大眾汽車集團正處於“權利”爭奪戰的漩渦中。

12月1日,大眾汽車集團召開了執行委員會,討論其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Diess)提出的延長合同要求,但最終決定如何仍未知。

近幾年,大眾集團一直在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包括加大電動智能化業務投資、精簡非核心的業務和品牌、大規模成本削減政策等等,這背後的推動者便是迪斯。

據悉,迪斯與大眾集團的合同將於2023年到期。為了確保對大眾集團尚未成功的改革能夠順利完成,迪斯曾多次向工會提出延長合同的請求,但遭到了工會等多方的反對。

這並非大眾首次上演“權利的鬥爭”。

今年6月,大眾集團監事會突然宣佈了一項人事變動,大眾汽車品牌首席運營官拉爾夫·布蘭德施泰特接替迪斯,擔任大眾汽車品牌CEO。迪斯丟掉了大眾品牌的CEO頭銜,保留住了大眾集團CEO頭銜。

就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近日迪斯也發表了一篇名為《我們如何改變大眾》的長文,談及了大眾的轉型成績、目標、挑戰和戰略,同時指出了大眾的內部困惱。

迪斯認為,大眾汽車集團的未來只有一條路,那就是電動智能汽車之路。

此外,就在上個月,迪斯才剛剛宣佈要加大在電動化、數字化方面的投資金額,未來5年將在新技術上投入730億歐元。

但如今,迪斯面臨著職業生涯最大的危機,他的改革之路隨時面臨夭折,而這筆投資如何執行也要大打問號。

“大眾之殤”

近日,大眾集團CEO迪斯發表了一篇《我們如何改變大眾》的長文,罕見地將大眾集團的內部矛盾進行了說明,例如臃腫的架構、陳舊的思想等等。

無論有沒有大眾汽車集團,十年後汽車產業必將發生劇烈變革。”迪斯直言,在劇烈動盪的時代,大眾汽車集團本引以為傲的規模、歷史、品牌價值,以及在傳統汽車製造方面的獨特專長,都無法保護其不受影響,甚至還有可能成為其前行的一種羈絆。

“內鬥”的大眾,瘋狂的迪斯

數據顯示,2019年大眾汽車集團汽車銷量是1096萬輛,是世界上汽車銷量最高的汽車製造商;而排在第二名的是豐田汽車(1074萬輛),那時特斯拉的銷量僅有36.8萬輛。

然而,今年上半年,豐田汽車的銷量(416.4萬輛)已經超越了大眾集團(389.3萬輛)。同時,大眾集團的市值也遠低於競爭對手豐田、特斯拉等。

數據顯示,當前大眾汽車集團的市值是772億歐元(摺合924億美元),遠低於競爭對手豐田汽車的1557億美元和特斯拉的5550億美元。

分析人士表示,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大眾汽車集團效率較低,成本較高。其中在員工人數方面,大眾汽車集團在2019年底擁有67萬名員工,而豐田汽車同期擁有36萬名員工,特斯拉則擁有4.8萬名員工。

另外,迪斯直言,大眾集團的架構和流程的許多舊章已經過時,且過於複雜。最關鍵的是,大眾集團管理層在進行內部競爭,小組中有不同的利益和政治議程,這使得大眾集團的轉型變得更加耗時和複雜。

據悉,在大眾集團內部,保時捷-皮耶希家族是第一大股東,掌握53%的投票權,下薩克森州(大眾總部所在地)政府控制著20%的投票權,是第二大股東。

基於各方權利,大眾還設有由20人組成的監事會,保時捷-皮耶希家族、下薩克森州、工會共同組成,負責任命、監督集團管理層和批准公司重大決策。其中,工會代表在其中不僅控制著監事會9個席位,還有權決定是否與CEO續簽合同。

迪斯於2015年加入大眾汽車集團,2018年出任大眾集團CEO一職。近幾年,迪斯一直帶領大眾汽車集團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包括大規模成本削減政策、投資730億歐元進行電動數字化轉型等等。

“我對未來目標非常明確——帶領大眾汽車集團走向可持續的成功的未來,那就是向電動智能化轉型。”迪斯在長文中表示,10年後,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公司將是一家移動出行公司。

迪斯想要大眾徹底轉型,成為一家科技公司。如此激進的改革,也導致了其與集團監事會矛盾頻繁。

今年7月,因為和大眾集團監事會的衝突,迪斯失去了對大眾乘用車品牌的直接控制權,從大眾乘用車品牌CEO的職位上離開,但其大眾集團CEO的職位得到了保留。

激進轉型

過去幾年,大眾集團可以說是傳統汽車巨頭中最激進的“改革派”之一。

迪斯提到,2015年,大眾品牌不僅因為柴油機排放問題產生了數十億美元成本,還面臨著車型在某些地區過時、利潤率低於2%、甚至不足以為當前運營進行再融資等問題。

也正是這些問題,促使大眾加速了轉型步伐。當年的大眾制定了許多措施,包括建設一個專用的電動車平臺(MEB平臺)、全新的電子體系結構、將更多精力放在利潤更高的SUV細分市場等等。

其中,在軟件方面,去年6月,大眾集團宣佈成立軟件部門“Car.Software” ,主要有五大業務板塊,分別包括操作系統和連接平臺、智能車身和駕駛艙、自動駕駛、車輛和能源平臺、服務平臺和出行服務。

資料顯示,Car.Software成立後主要做兩件事:開發車輛操作系統 VW.os 軟件系統和汽車雲平臺 Volkswagen Automotive Cloud。

與此同時,今年6月大眾集團為了追趕特斯拉的腳步,還成立了“T小組”以及名為Artemis的特別項目組,由奧迪品牌的新任首席執行長杜思曼(Markus Duesmann)負責帶隊。按照此前規劃,到2025年,針對該軟件部門的投資總額將超過70億歐元。

迪斯提到,這是一個現有企業結構之外的主體,主要為整個大眾汽車集團開發標準化的軟件體系架構和操作系統,以及專注於電動化和高度自動化駕駛等新技術。

而在電動化方面,現階段大眾集團已經推出了純電動專屬平臺——MEB平臺,並且基於該平臺推出了首款車型大眾ID.3。

按照此前規劃,到2022年,大眾汽車將為各個重點細分市場提供純電動MEB車型;到2025年,大眾汽車每年將銷售至少150萬輛電動汽車。

針對中國電動智能化市場,大眾計劃在2020年-2024年期間,與上汽大眾、一汽-大眾和江淮大眾共同投資150億歐元用於電動車領域。

就在上個月,迪斯宣佈,未來5年,大眾集團對數字和電動汽車技術的投資將提升至730億歐元,佔集團總投資的50%。其中,大眾集團對電動化方面的投資是350億歐元,數字化領域的投資是270億歐元。

然而,與之形成明顯對比的是,今年1-9月,大眾集團累計交付新車650.47萬輛,同比下滑了18.7%。今年上半年,大眾集團調整後運營虧損為8億歐元(約合人民幣66億元),雖然第三季度稅後利潤為27.5億歐元,相比之下有所好轉,但相比去年依然減少了18.7%。

有相關機構研究顯示,大眾集團2019年揹負了1920億美元負債,是世界上貸款最多的車企;而其2018年的貸款負債也高達1860億美元,名列世界第二。

因此, 除了電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等改革之外,迪斯也在成本控制上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2015年,迪斯進入大眾集團之初,曾面對工會大力推動改革和緊縮計劃,並最終削減3萬個工作崗位、節省出37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90億元)。

然而今年,大眾集團已經調整了旗下豪華汽車品牌——賓利在集團內的位置,宣佈從2021年開始,賓利將成為奧迪旗下子品牌,不再直屬於大眾集團。同時,大眾集團宣佈,到2030年前,賓利將停止生產燃油車型,完全實現電動化。

外媒報道,接下來,大眾集團還將分拆旗下業務,研究將蘭博基尼超級跑車品牌和杜卡迪摩托車品牌進行剝離的可能性,目的是為了專注於大規模生產電動汽車。

迪斯將“新大眾汽車集團2025年轉型戰略”分為三個階段。目前,第一階段已經結束,核心品牌恢復盈利,並且推出了第一款電動化、智能網聯化汽車——大眾ID.3。

“內鬥”的大眾,瘋狂的迪斯

作為首款純電動車型,大眾ID.3無論是內飾設計、科技感都打破了消費者對於傳統大眾車型的固有認知。但自2019年11月投產以來卻一直飽受軟件問題困擾,先後多次被曝因軟件問題推遲上市或交付。

好在,自今年9月正式在歐洲地區交付起,ID.3 的銷售量從九月份的 7897 (排名第三)到 10 月份的 10475 輛,僅用兩個月時間就拿下了歐洲純電動車銷量冠軍寶座,且逐漸與雷諾ZOE、現代KONA和起亞NIRO等車型拉開差距。

這將成為大眾汽車電氣化時代不錯的開始。但如今,身處於“權利鬥爭”中的大眾集團,未來的轉型之路也充滿了不確定性。

迪斯的下半場

“要麼全力支持迪斯,要麼就換掉他。”

這是德國媒體眼下最響亮的呼聲。但事實上,迪斯的去留,一定程度上也決定著大眾未來的走向。

迪斯認為,大眾汽車集團的未來只有一條路,那就是電動智能汽車之路。

按照此前大眾集團公佈的改革計劃,2020年前,大眾要在全球建設16座用於生產電動汽車的工廠;到2023年,大眾電動汽車的生產將達到100萬輛;到2025年之前,大眾集團將為電動化佈局投入330億歐元……

不可否認的是,大眾集團距離目標還有一定的差距。以中國市場為例,大眾ID.3明年才在國內上市。期間,無論是特斯拉,還是中國造車新勢力已經迅速蠶食了中國純電動汽車市場。

與此同時,迪斯對於目前大眾集團的轉型結果似乎也不是很滿意,其在《我們如何改變大眾》一文中還表示,“我不希望大眾成為諾基亞。當我在沃爾夫斯堡上任那一刻,我就已經下定決心要改變大眾汽車集團的體制。”

他表示,10年之前,大眾集團佈局電動汽車,目標是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如今,大眾集團旗下四大品牌都在使用MEB平臺製造電動汽車,大眾集團的電動化目標正逐步實現。

據悉,迪斯即將於2023年4月結束任期。這就意味著,按照現有合同,迪斯能夠安然地在這個位置上坐到2023年4月。

但迪斯顯然並不滿足於此,他想要大眾集團從裡到外發生根本性變化。為了順利完成對大眾集團的改革,迪斯曾多次要求提前延長合同期限,希望大家對其改革努力投下信任票,但遭到了拒絕。

12月1日,有外媒報道,大眾汽車集團正在召開執行委員會,討論其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Diess)提出的延長合同要求。

但是最終,大眾汽車集團執行委員會並沒有提出任何建議。未來幾天,關於迪斯的合同續簽,以及高級管理職位的人選問題將繼續進行探討。

“到2025年,當汽車真正成為聯網終端並開始部署自動駕駛時,我希望我們今天的決定是正確的。”迪斯表示。

不過,不知道迪斯和大眾能否等到那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