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之母王採玉:丈夫早死,聽信面相先生所言,二嫁嫁入蔣家

都說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功不可沒的女人,蔣介石的成功除了宋美齡,當然離不開他母親王採玉,如果當初王採玉真的出家做了尼姑,恐怕歷史格局又不一樣。

但歷史就是歷史,它就這樣發生了,再次嫁入蔣家的王採玉,不僅生下了孩子,而且這個孩子還成了歷史不可磨滅的一筆,正的應驗了面相先生說的:“貴子可期”。

1 從富家小姐到落魄農家女

王採玉的爺爺王毓慶在清朝年間曾官至九品,所以王家也是大戶人家。1863年,這個家庭增添了一個女娃,爺爺取名為王採玉。

王家搬遷到葛竹村,王採玉的父親叫王有則,從小便熟讀詩書,考取功名,走上仕途是他一生的志向。

但是他卻屢考不中,經過多次落榜之後,最後不得不放棄為官這條道路。

王採玉的父親雖然不喜做農活,但是頭腦靈活,還販賣過土地,老年時回到家鄉。

那時他們家已經在走下坡路,王採玉正是家族敗落的親歷者。

過慣了少爺生活的王有則,不管生活的困苦,不喜勞作,只躲在家裡吟詩看書。年輕時進京趕考花費了不少錢,雖然做過生意,但是家裡畢竟吃飯的人多,即使沒米下鍋,王有則也不願意勞作,家裡的光景越來越難。

蔣介石之母王採玉:丈夫早死,聽信面相先生所言,二嫁嫁入蔣家


王採玉小時候,家境還比較富裕,父親閒來無事,也會教女兒幾句詩,寫幾個字,但是秉承“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思想,王採玉能夠學到的東西很少,相反她的女紅倒是做得不錯。

因為是富家小姐,又接受了一點教育,王採玉的思想也不是那麼封建。

一個大戶人家的小姐變成了一個農村女子。雖然轉變有點大,但是王採玉不懼怕這些困難,小小的她便早早出來,扮演了父親的角色,挑起了生活的重擔,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養活著一家人。

這個時候就能看到王採玉身上堅韌不屈、不向命運低頭的品質,這也為後面在磨難中堅強生存下去打下了基礎。

2 丈夫早死,帶髮修行

18歲的王採玉已經長得亭亭玉立,即使到了清朝末期,這個年齡已經屬於剩女了,所以父母為她張羅了第一門親事。

婚姻講究門當戶對,這是千百年來沒有改變的一個規則,雖然王採玉家以前是大戶人家,但是現在已經是農民了,農民的女兒只能找個差不多的丈夫,再加上王採玉已經18,再不嫁出去就變成老姑娘了。

在離葛竹村20裡地的曹家田村,有一個適齡的男子,俞某,他在王有則的一個本家做長工,身強力壯,手腳勤快,做了幾年長工的他還是有點積蓄。

因為到了結婚的年齡,所以也託東家為自己牽線做媒,而這個東家正好看中了家道中落的王採玉。

在相互瞭解後,王有則對這個女婿還是比較滿意的,而王採玉知道家裡的情況,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也只能順了父母的意,嫁給了俞某。

一個是家道中落的大戶人家小姐,一個是幹力氣活的長工,奉父母之命成婚,成婚之前彼此都沒有了解,婚姻生活肯定會出現摩擦,而這種摩擦很快就顯現出來了。

蔣介石之母王採玉:丈夫早死,聽信面相先生所言,二嫁嫁入蔣家


王採玉自小在環境良好的條件下長大,所以她的個性比起一般的農家女子還是要嬌氣一點。丈夫俞某是農家子弟,脾氣非常暴躁,他們經常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事吵起來,有時俞某還會動手打妻子。

忍受不了的王採玉經常往孃家跑,曹家村和葛竹村離得不遠,這體現出了不遠嫁的好處。

每次王採玉跑回家哭訴後,俞某都會到老丈人家去道歉請罪將妻子接回去,次數多了,俞某也被岳父教育得磨了性子,對王採玉好了不少。

眼看著夫妻感情漸漸升溫,能夠好好過日子。但是造化戲人,你永遠不知道明天是什麼樣子。結婚的次年迎來了他們的第一次兒子,夫妻兩人的高興勁還沒過,兒子便突發急症夭折了,對王採玉夫婦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

這年的秋天,霍亂來襲,曹家田村也未能倖免,王採玉的丈夫俞某不幸感染瘟疫,猝死。

生命中兩個重要的人離她而去,王採玉的心裡是悲苦的,精神上的悲苦不能言說。那個時候大家都非常迷信,認為王採玉命格不好,克子還剋夫,是不詳之人,受到了夫家人的排擠和全村人的風言風語。

王採玉的母親一直信奉佛教,萬念俱灰的王採玉萌發了遁入空門的念頭,但是孃家一件事情打亂了她的計劃。

這次霍亂殃及的範圍比較廣,葛竹村也在其中,而王採玉的父親也不幸感染去世。

家裡只剩下母親和兩個年幼的弟弟,生活一時陷入了困境,王採玉只得回孃家幫扶家裡,靠著自己的手藝和能幹維持生活。

她家附近有個“金竹庵”的尼姑庵,裡面的老尼姑去世後,王採玉最終還是做了尼姑,但是她的只能妥協讓她帶發出家,為年輕的女兒留下後路,要感謝王採玉母親的堅持,自己的女兒日後才能順利還俗嫁入蔣家。

3 聽信面相先生所言,還俗嫁入蔣家

王採玉在尼姑庵裡面的生活可以說還是很安靜富足的,裡面有一塊足夠一個人吃用的田產和菜園,她種的糧食不僅夠自己吃,還經常接濟家裡。

雖然是粗茶淡飯,但是她喜歡這種青燈相伴的生活,通過自己的勞動自給自足,還沒有人打擾。

這樣的日子過了兩年,被一個路過的面相先生打破。

這個面相先生路過尼姑庵時討水喝,在王採玉為他端茶時,他仔細看了王採玉的面相,並且告訴她:“你面透福相,貴子可期,晚年風光,不如舍庵再嫁”。

蔣介石之母王採玉:丈夫早死,聽信面相先生所言,二嫁嫁入蔣家


本來無慾無求的王採玉被這個面相先生的幾句話動搖了,那顆年輕的心不再安寧。

恰巧溪口玉泰鹽鋪的老闆蔣擎聰喪妻,家裡又要做生意,還有照顧年幼的娃,而且蔣擎聰四十五歲,便想著再娶。

有時候緣分就是這麼奇妙,王採玉的表哥王賢東正好是蔣擎聰的賬房先生,本著肥水不流外人田,便想著撮合表妹和自己的老闆。一來可以和老闆更細更近一步,二來還解決了表妹的終生大事,何樂而不為。

經過一番交流後,23歲的王採玉成為了四十五蔣擎聰的第三任妻子。

進門後的她通過自己的努力和人品獲得了家裡人一致的認可,不得不佩服她的高情商和處世的能力。

結婚後的第二年,王採玉順利地為蔣家誕下一名男嬰,取名為“瑞元”,也就是後來的蔣介石。

那時的人還是比較迷信的,所以說他們都相信面相先生說的“貴子可期”,對蔣瑞元抱有很高的期待,雖不說大富大貴,但是希望能夠光宗耀祖,改變一家人的命運。

後面王採玉又為蔣家誕下了兩女一男,但是隻有一個女兒存活了下來,所以最後王採玉是一兒一女。

好景不長,或者說王採玉真的剋夫,在嫁入蔣家的第9個年頭,丈夫也因為瘟疫離世。

一個再嫁的女人,面對一家人,還有丈夫前妻留下的孩子,沒有了公公和丈夫的庇護,處境可想而知的困難。但是蔣擎聰的大兒子蔣介卿已經長大成人,有了主權意識,父親離世後便想著和養母爭奪屬於父親的家產。

而封建時期都有個規矩,女子不得繼承家業,何況王採玉還是後續嫁入蔣家,自然會有人認為她會私吞蔣家的家業。

王採玉不想爭辯,於是玉泰鹽鋪歸蔣介卿,她們母子分得三間老屋、三十畝耕地和一片竹山。

再次守寡的王採玉,雖然日子過得艱難,但是仍然相信面相先生的話。

所以她傾盡全力培養蔣瑞元,送他上學堂,找最好的老師,不僅熟讀四書五經,還接受新式教育。

所以蔣瑞元雖然頑皮淘氣,但是學習還是勤奮上進,非常孝順自己的母親。

這也就是為什麼他母親死前他不和毛福梅離婚,母親一死便提出了離婚的要求,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4

王採玉的一生在那個時代可謂是相當悲慘了,家道中落,兩度失去丈夫,還失去了三個孩子,這些事情放在很多人身上一件就足夠了,但是她卻承擔了常人難以承擔的痛苦,面對艱辛勇敢地活了下來。

一般人家的女性,在丈夫死後,為了體現自己的忠貞,都會選擇守活寡至死。

王採玉也是抱著這樣的想法遁入空門的,如果不是面相先生的一番話,可能她真的會在尼姑庵裡面平靜地度過後半生。

其實王採玉對世間還是有眷戀的,不然也不會因為面相先生的幾句話便動搖了初心。

如果王採玉真的選擇孤老,那麼歷史的長河中便會少了蔣介石精彩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