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這場文博盛宴,憑啥成為全國“風向標”?

湘伴導讀


一場文博盛宴在湖南上演。


10月23日至25日,2020湖南(金秋)文物博覽會主題活動在長沙舉行。活動由省文化改革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省文化和旅遊廳、湖南日報社、省文物局主辦。


活動內容豐富:發佈了“十三五”時期我省文物保護利用、考古、展覽等方面的名單,並舉辦第24屆全國文物交流會、文物藝術品拍賣會等多項活動。


這是湖南一年兩度的文博盛事(分春秋兩季舉行)。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人氣依然火到爆。


湖南這場文博盛宴,憑啥成為全國“風向標”?

觀眾在觀看“閒來弄風雅——宋朝人慢生活鏡像”展。 湖南日報記者李健 攝


很多小夥伴都知道,湖南是全國重要的文物大省。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從2009年起舉辦的湖南文物博覽會(2019年提質為湖南(金秋)文物博覽會),已經成為全國文物藝術品市場的“風向標”“晴雨表”。


一場文博盛宴裡,藏著湖南什麼樣的文明“密碼”?又憑啥成為全國文物藝術品市場的“風向標”?


第一方陣

歷史悠久、人文興盛,湖南是當之無愧的文物資源大省。


眼下,湖南已查明登記的不可移動文物達20366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8處,位居全國第8位。


獲取視頻信息失敗


文博會現場精彩視頻集錦。


近年來,湖南全面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不斷加大文物保護力度,推動文物工作實現由注重文物本體保護向文物本體和周邊環境、文化生態的整體保護並重轉變,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僅“十三五”期間,湖南就新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69處,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1處、中國傳統村落401處。


就在本次文物博覽會上,發佈了“十三五”湖南省十大考古新發現名單、全省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精品名單、湖南文物保護利用創新百佳案例名單、國家文物局2020年度“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湖南省獲獎名單等一系列重磅名單。


湖南這場文博盛宴,憑啥成為全國“風向標”?

湖南這場文博盛宴,憑啥成為全國“風向標”?

湖南這場文博盛宴,憑啥成為全國“風向標”?


其中,最重磅的當屬“十三五”湖南省十大考古新發現名單。


臨澧傘頂蓋舊石器遺址、瀘溪下灣遺址、華容七星墩遺址、澧縣孫家崗遺址、寧鄉羅家衝遺址、常德南坪墓群、臨武渡頭古城遺址、藍山五里坪古墓群、衡東大浦洋塘山窯址與墓群、平江福壽山大湖坪遺址10個項目入選。它們進一步揭示了湖南光輝燦爛的史前文明,實證湖南在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地位。


湖南這場文博盛宴,憑啥成為全國“風向標”?

臨澧傘頂蓋舊石器遺址考古現場。圖片來源網絡


比如,位於沅水中游的瀘溪下灣遺址,出土了貝丘及大量動物遺存,反映了遠古時期武陵山地人類特殊的生存環境與生業經濟。該遺址中的宗教遺存證明,沅水流域的祭祀風俗有非常古老的源頭。


又比如,臨澧傘頂蓋舊石器遺址完整地反映了距今約10萬至4萬年前現代人起源關鍵時段的文化遺存,填補了對華南地區“舊石器時代中期”的研究空白。


還比如,岳陽華容七星墩遺址是湖南地區目前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史前城址,“外圓內方”的雙城結構城址在長江中游地區尚屬首次發現。澧縣孫家崗遺址發現並確認了肖家屋脊文化“孫家崗類型”,填補了洞庭湖地區在夏代早期前後考古學文化上的空白。


湖南這場文博盛宴,憑啥成為全國“風向標”?


澧縣孫家崗遺址新石器時代土坑墓航拍圖。圖片來源網絡


寧鄉羅家衝遺址等六處遺址,則展現了不同歷史時期湖南的多彩文明及其與周邊地區的交流,證明了湖南是華夏多元文化的重要組成。


從十大考古新發現,到十大陳列展覽精品,再到湖南文物保護利用創新發展百佳案例,這場文博盛宴上公佈的名單,深藏著湖南文明的“密碼”,深藏著湖南文物工作者數年如一日的的默默耕耘。無怪乎名單一出,網友紛紛留言:“為我底蘊深厚的大湖南點贊!”


而文物博覽會期間舉辦的湖湘民間收藏明清玉器精品展覽、湖南當代書畫名家作品展覽、秘魯古代文明展——探尋印加帝國的源流、“閒來弄風雅——宋朝人慢生活鏡像”展覽、“逐夢蒼穹 見證歷史——航天文物展”等多個主題活動,更吸引許多市民前往“打卡”,走進展覽領略文物的魅力。

“風向標”


另一個火爆的場景出現在文物博覽會主題活動之一的第24屆全國文物交流會上。


湖南這場文博盛宴,憑啥成為全國“風向標”?

來自全國各地的收藏愛好者在第24屆全國文物交流會上選購文玩藏品。湖南日報記者李健 攝


手拿微型放大鏡、對“寶貝”看了又看、在攤位前流連忘返……湖南省文物總店各個樓層人頭攢動,隨處可見操著不同地方口音的藏家,與同樣來自全國各地的參展商討價還價。湖南省文物總店總經理郭學仁說,這些天省文物總店人氣爆棚,“淘寶會”已經成為了“搶寶會”。


“湖南的文物交流會,可以說是全國最火爆的交易會,很有代表性。”來自北京泓古堂的張瑾每年兩次到湖南參加文物交流會,因為這裡人氣旺、市場氛圍好。


可以說,湖南文物博覽會已在全國形成品牌效應,成為業界“風向標”和“晴雨表”。


湘伴君拿到一組數據:本屆文博會期間,共有參展單位4000餘家,參展商品18萬件,參加客商6萬人次,銷售額3.5億元,實現帶動效益28億元,再一次顯示了湖南文物藝術品交流市場的火爆,也有效帶動了湖南特別是長沙的交通、住宿、餐飲、娛樂、旅遊等關聯產業,經濟和社會效益明顯。


從最初的單一文物交易平臺,向集文物交易、交流、拍賣、展覽和文物鑑定、文物知識普及為一體的綜合性平臺轉型,走過12年的湖南文物博覽會,正成為省內外乃至國內外文物古玩界的重要平臺,在促進文物藝術品跨地區、跨行業的合作方面發揮出積極作用,成為湖南文化產業的新名片。


來吧,歡迎到湖南尋寶,共同感受一場文物藝術品的饕餮盛宴!


【湘伴原創,轉載請聯繫授權,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