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公司6成員工做銷售,十來人搞研發,一年收入7個億!

歡迎點關注“知本圈”,獲取商機趨勢、產融謀略、創業智慧,賦能在路上的奮鬥者。

最近一家要上市的公司引起了廣泛關注。

它的特殊之處不是自己有多牛、營收規模有多大、增速有多快,而是它的員工結構、銷售費用佔比刷新了很多人的想法。

這就是西麥食品,想必很多人買燕麥的時候,都瞭解過這個品牌。

從2015-2017年,西麥食品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是5.64億元、6.26億元和7.13億元。

對比A股的上市公司來講,這個營收規模確實不出色。但引起人們關注的是,他們付出了比較高的銷售費用,三年裡分別是2.17億元、2.22億元和2.51億元,每年佔營收總額的比例都超過了30%,放到很多公司裡,這個比例都是非常高的。

在這筆銷售費用裡,宣傳推廣費又佔到了40%以上。2017年,在此項目上的花費更是超過了1億元。客觀來講,這樣的銷售經費投入,帶來的產出是不高的。

或許正是大手筆的投入,推動了西麥在燕麥行業的影響力提升。

知本圈認為,這屬於押注營銷撬動市場的典型案例。不得不佩服西麥管理層的勇氣,能拿出30%的收入砸到營銷上,一般老闆是不敢這麼做的。

與高昂的營銷費用相比,西麥的研發投入很低很低,2014年到2017年,西麥燕麥的研發投入一直在200萬元上下浮動,佔營業收入比例都不到0.4%。

員工構成更讓人震驚,2017年中的時候,西麥的銷售多達1359人,而搞研發的僅僅11人;到2018年的時候,研發人員還進一步削減至8人。而管理及行政人員也多達262人。

對研發的重視程度不夠、投入不足、新產品出爐不力,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西麥的手腳。

從目前的收入來源看,燕麥系列產品佔公司主營業務比重一直在98%以上。問題也正出在這裡,就一個燕麥品類,研發團隊那麼薄弱,產品會有多強的內涵,會有多大的創新?

這也正是部分媒體質疑的焦點所在。作為一個公眾公司,這樣做肯定很難經得起推敲。

可能這是很多此類公司的共同特徵,手上有一款不錯的產品,靠強大的銷售能力做到一定水平,但是,後期不再增加研發投入,產品本身並沒有太多的變化。

那麼,是不是燕麥本身的空間就非常有限呢。其實不一定。

燕麥的整個市場空間還是有一定增量的,年銷售額從2015年的8.27 億美元,增長到2017年的10.02 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0.05%。

歐睿國際統計數據顯示,在包括熱食、冷食的燕麥食品市場中,2017年終端品牌市場佔有率排名前五名的分別是桂格、西麥、雀巢、家樂氏及皇室,各自的市場佔有率分別為18.10%、15.10%、9.10%、4.80%及2.60%,前五大品牌合計佔有的市場份額約為50%。

在前幾名裡,西麥在其中佔有一席之地。

但是跟桂格相比,西麥的差距是非常大的。西麥主要是在國內佔有比較大的市場份額,而桂格是全球性的公司,2015 年至2017 年度,桂格公司全球範圍內營業收入分別為25.43 億美元、25.64 億美元和25.05 億美元,遠超西麥食品。

如果只是賺點錢,7個億已經很可觀了。但要到A股上市,做成公眾公司,估計還得有更遠大的目標才行,對西麥來講,還得在產品上做文章,才是上新臺階的出路。

從西麥做大的歷程來看,也有一些啟發給我們,比如在一個品類裡堅持、死磕,做到前幾名,收穫也可以很不錯,西麥就主要做燕麥,雖說在全球沒有什麼影響力,但在國內同行裡,在前五名裡佔了一席之地。

比如研發不是你的特長,可能也沒關係,只要現有產品能滿足市場需求,你就可以集中全力打市場,把營銷隊伍建到足夠強。

像西麥這樣,6成員工都在做銷售,這種做法雖然不能保證公司基業長青,但創造一個時期的輝煌是沒問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