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竟平:新形勢下如何認識和堅定不移踐行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

1月9日—10日,2020年全國水利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水利部部長鄂竟平強調,要牢牢把握水利改革發展新形勢新機遇新要求,堅持和深化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

他指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水利建設新一輪高潮期、水利行業監管持續攻堅期、水利發展方式深刻轉型期。要堅持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治水的重要論述精神指導治水管水實踐,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牢牢把握水利工作轉型升級的重大戰略機遇,進一步深化認識,堅定不移地推動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落地生根。

第一,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3·14”重要講話精神看,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抓住了調整人的行為、糾正人的錯誤行為這一主線,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十六字”治水思路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3·14”重要講話是新時代水利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的理論來源。深入貫徹落實“3·14”重要講話精神,必須清醒認識治水主要矛盾的深刻變化,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在通過補短板治河理水、調整自然關係的同時,把工作重心轉移到強監管糾偏扶正、調整社會關係上來。調整人的行為、糾正人的錯誤行為,意味著治水管水的思路必須實現革命性轉變,水利行業的工作必須進行系統性重塑,加強行業監管必須作為長期性任務。

01 要從革命性來認識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調整人的行為、糾正人的錯誤行為,這是針對新老水問題開出的治本之方,是對傳統治水思路的革命性轉變。明確總基調特別是強監管主調,本質上就是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把治水思路的革命貫徹到水利工作之中。踐行總基調絕不可能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需要我們從思想、行動、方式、作風上都來一個革命性的大轉變。

02 要從系統性來認識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

調整人的行為、糾正人的錯誤行為,意味著人水關係的變革、生產關係的調整。因此,踐行總基調是一項十分複雜的系統工程。從工作領域、工作層級、工作環節看,各方面都要服從總基調大局、為總基調出力。各級水利部門都要把自身擺到總基調中去,搞清楚踐行總基調需要做什麼、靠什麼做,按照總基調要求,對水利工作進行理念更新、業務重塑、流程再造。

03 要從長期性來認識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

調整人的行為、糾正人的錯誤行為,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持之以恆、久久為功。總基調對準的是治水主要矛盾變化,解決這個主要矛盾,充分滿足人民群眾對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的需求,需要相當長時間的艱苦努力。當前,踐行總基調還處於開局起步階段,必須做好打攻堅戰、打持久戰的準備。這是事關水利事業長遠發展的鬥爭,是一場不能輸也輸不起的鬥爭。

第二,從建設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看,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反映了我國治水主要矛盾變化,是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精神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黃河的重要講話與“3·14”重要講話一脈相承,告訴我們大江大河治理不僅要滿足人民群眾對除水害興水利的需求,也要滿足人民群眾對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的需求,再次昭示治水的主要矛盾發生了重大變化。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黃河的重要講話精神,賦予了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新的內涵,也堅定了水利行業積極踐行總基調的決心。

01 堅持和深化總基調要把握一個總體目標。

這個總體目標就是建設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做到防洪保安全、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先進水文化,一個都不能少。無論是補短板,還是強監管,都要按照這一總目標和大方向來聚焦用力。堅持和深化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必須把人民滿意不滿意、贊成不贊成、答應不答應作為評判工作成效的最高標準,讓人民群眾在水利改革發展中體驗到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02 堅持和深化總基調要把握一項戰略要求。

這項戰略要求就是“重在保護、要在治理”。落實好“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的戰略要求,必須堅持和深化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落實“重在保護”,關鍵是要提出實現人民幸福、河湖健康、人水和諧的量化指標,當前要重點做好河湖生態流量確定、不同區域水土保持率確定工作。落實“要在治理”,關鍵是要通過實施深度節水控水行動,合理分水、節水評價、管住用水以及河湖監管、水土流失監管,遏制水資源過度開發利用,管住人為新增水土流失行為。同時,針對河湖萎縮、地下水超採、水土流失等長期積累形成的問題,加快推進水生態修復工程建設,通過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遏制問題發展勢頭,補上歷史欠賬。

03 堅持和深化總基調要把握一條重要原則。

這條重要原則就是“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落實最大剛性約束的核心要義是“以水而定”,促進經濟社會“量水而行”。一方面,要把“最大的剛性約束”落實到補短板中,按照確有需要、生態安全、可以持續的原則,在充分節水的前提下,研究謀劃優化水資源配置的戰略格局。另一方面,要把“最大的剛性約束”落實到強監管中,在全國可用水總量的框架下,明確各地可用水量。在此基礎上,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佈局,提出每個區域城市生活用水、工業用水、農業用水的控制性指標。以此為依據,加強對取用水行為的監管。

第三,從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看,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突出了制度治水、制度管水,是從根本上扭轉水利行業重工程項目輕法規制度、重建設輕管理問題的必然要求。

水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我們要深刻認識到,確立總基調,目的是從根本上扭轉水利行業重項目輕制度、重建設輕管理的問題,推動實現“制度治水”“制度管水”。另一方面,我們要深刻認識到,踐行總基調,也要靠制度來規範,否則就會走偏、走不下去。這正是堅持和深化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的核心要義。堅持和深化總基調,必須按照十九屆四中全會要求,把制度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這是事關水利長遠發展的根本性問題。

01 要抓緊補上重點領域制度空白。

要在抓好制度建設頂層設計的同時,本著急用先行的原則,認真梳理制度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聚焦水旱災害防禦、水資源管理、河湖管理保護、水生態水環境治理、水利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等五個方面,抓緊填補制度空白,及時修改完善相關制度,加快構建系統完備的涉水法律法規體系、務實管用的規章制度體系、科學有效的行業標準體系,使各項工作都有法可依、有規可守、有章可循,使法規制度長牙、帶電、有威懾力。

02 要發揮強監管在促改革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過開展大規模暗訪督查和集中整治行動,我們發現和解決了大量問題。這是踐行總基調取得的重要成果,但並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要通過強監管發現問題、舉一反三、形成概念,針對存在的頑固性、普遍性、長遠性問題,深入分析問題產生的根源,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措施,推動相關領域改革,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

03 要推動專項監督向常態監管轉變。

水利行業監管缺失問題積弊很深、強監管任務極其繁重,長久之計是必須推動強監管常態化、規範化、法治化,向更高層次、更高水平邁進。要在繼續突出重點專項監督的同時,總結一年來水利行業強監管的實踐,把行之有效的監管做法固化為制度,進一步建立健全“2+N”的監督制度體系,防止監管的隨意性,減少自由裁量權,實現水利強監管從整體弱到全面強的根本性轉變。

第四,從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看,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符合黨和國家戰略部署,是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國務院南水北調後續工程工作會議精神的必然要求。

加快水利工程補短板,供需共同受益,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可以發揮乘數效應。在當前形勢下,堅持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抓好水利工程補短板,十分重要也非常迫切。

01 支撐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加快補短板。

當前,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著眼國家長遠發展,加強戰略性、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自然災害防治重大工程實施,加快水利等設施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對做好“三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集中資源、強化保障、精準施策,加快補上“三農”領域短板。李克強總理專門主持召開南水北調後續工程工作會議,要求把水利工程及配套設施建設作為當前擴大有效投資的突出重點。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對加大水利建設力度作出了安排部署。這些都是中央對水利工程補短板提出的明確要求,必須不折不扣地落到實處。

02 補短板的根本目的是完善水利基礎設施體系。

當前,我國水利基礎設施體系還不完善,水利工程體系的綜合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推進水利工程補短板要把著眼點放在建設現代水利工程體系上,形成佈局合理、設施完備、質量優良、運行規範、保障有力的水利基礎設施網絡,為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03 加快補短板要抓住重大歷史機遇。

做好準備,抓住機遇,水利基礎設施體系就會再上一個大臺階。我們要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掀起新一輪水利建設高潮,加快補齊水利工程短板,完善水利基礎設施網絡體系,增強水安全支撐保障能力,同時更好發揮水利建設對拉動有效投資、穩定經濟增長、增加就業、造福民生的重要作用。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