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我們不招35歲以上的人

你,22歲剛剛大學畢業,意氣風發,徜徉於光鮮亮麗的高檔寫字樓裡,渴望在這裡大展宏圖平步青雲。

對不起,我們不招35歲以上的人

或者你剛剛25歲,985高校畢業,擁有碩士學歷,在秋招和海投中斬獲多家名企offer,是別人眼中的人生贏家。

對不起,我們不招35歲以上的人

可惜我們只猜中了開頭,卻猜不到結局。

不經意見職場上歷經的激盪與陣痛,似乎比以往來得似乎更為猛烈一些。

2016年,亞馬遜員工平均31歲,谷歌員工均齡30歲,臉書員工均齡28歲......

而均齡38歲的老牌公司IBM,不久前被ProPublica 報道說,2017年這家公司採用各種辦法裁減40歲以上的員工。

在中國,華為裁員的新聞也曾引起軒然大波,華為有逾 17 萬名員工,其中 45% 在研發部門。如果拿 34 歲和 40 歲兩個結點來算,24 歲進華為,部分華為人的職業生涯最多為 10 年,程序員可能最多會達到 16 年。


職場”35歲危機“真的是不可避免的嗎?

也許不同的人對這個問題會有不同的答案。


瑟瑟發抖的職場小白:你覺得你所在的行業存在“35歲危機”嗎?

5年經驗一線招聘HR:我們公司屬於技術型企業,人工智能領域。主要以技術團隊為主。對經驗的要求不是很高,所以會有35歲危機的存在。

18年經驗資深招聘HR:我覺得我所在的行業不存在35歲危機,因為我們這個行業是一個強經驗的行業,只要你積累了足夠的經驗總是會有好的地方需要的。


瑟瑟發抖的職場小白:“35歲危機”存在於哪些行業?

5年經驗一線招聘HR:應該說所有對員工經驗要求不高的行業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35歲是個分水嶺,大家的精力和體力開始出現下降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客觀因素也會影響我們工作的效率和狀態。

18年經驗一線招聘HR:我覺得存在這種現象的更應該從職位類別來看,而不是行業。首先只要你的職位屬於強經驗型和強人脈型的都不會有這個問題,你比如:老師,法務,財務,銷售等都不會存在這種問題。相反有些職位的知識迭代很快或者需要對年輕有很強了解的職位,以及需要強體力的職位都會出現35歲危機問題,比如:新媒體運營,IT技術開發等等。


瑟瑟發抖的職場小白:如果讓你來招聘的話,基礎類崗位你會更青睞於應屆生嗎?應屆生有哪些優點,而那些年齡在35歲以上的人又差在哪呢?

5年經驗一線招聘HR:對於基礎崗位,我們願意招用應屆生的。這種崗位大多是處理一些事務性工作,難度不大,可發揮的空間也不會很多,所以不需要特別多的經驗,更多的是執行能力以及穩定性。在這兩方面,應屆生是佔優勢。另外,從用工成本考慮,應屆生無疑也比35歲的中年人更佔優勢。還有就是從發展潛力上看,應屆生擁有比35歲人更好的學習能力和可塑造性,而現在企業更願意培養一個從基層成長起來的員工。

18年經驗一線招聘HR:如果我來招聘大部分對經驗要求不高的基礎職位我會更傾向於應屆生,因為成本低,精力好,有激情,最重要的他們是白紙沒有固有的思維,容易學習新東西。但對於有一定技能或人脈要求的我會考慮35歲的人,35歲以上的人主要會看他是否還有學習能力,工作熱情是否還存在,固有的思維慣性是否與我們匹配等等。35歲以上的人很多會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問題,心態最重要。


瑟瑟發抖的職場小白:你覺得35歲以上的人進入職場存在哪些顧慮?

5年經驗一線招聘HR:35歲以上的人,他首先要面對的就是生活壓力,這個年齡基本都已經組建了自己的家庭了,在求職的時候,肯定會更多的考慮這份工作能不能滿足我的生活要求;其次,這個年齡段的人,都是已經經歷過職場的歷練,在求職的時候,或多或少會跟自己之前的工作對比一下,如果福利、前景、待遇等等一些條件不如之前,會有一定的落差感;最後,35歲的求職者,他找的已經不僅僅是一份工作了,他想找的應該是一個能夠給到他發揮空間,能夠讓他認為自己可以在這個企業長遠發展的工作機會。所以求職會更加謹慎。


瑟瑟發抖的職場小白:你覺得有什麼方法避免“35歲危機”嗎?

5年經驗一線招聘HR:個人覺得,要避免中年危機,應該在中年之前就做好準備,而不是等到了中年再去解決。最基礎的是要保持學習態度。保證自己不和市場最新技術或要求脫節;要給自己一個適合的職業規劃,有了發展的目標,剩下的就是朝著目標努力;要培養自己的“一技之長”,作為職業人,如果一直在做一些可替代性非常高的工作,而沒有自己特有的價值,那麼被替代的可能性也將會非常高。

18年經驗一線招聘HR:35歲以上的人可以逐漸去做一些強經驗或者強人脈的工作,比如:銷售,諮詢,培訓等等,這些職位是不會覺得你年紀大的。比如:獵頭行業對你過往的行業職位不會太看重,他更看重你的人脈,你的溝通說服能力,你解決問題能力,以及你的抗壓和學習能力;有時我會覺得年紀大一些會更好。


你以為35歲離你很遠嗎?

如果你能及時把握時機,積累經驗,那麼,35歲還是你職業的上升期,而不是還在基礎崗位面試中和應屆生搶飯碗。

面對35歲危機,我們不販賣焦慮,希望你能在危機來臨之前做好準備,及時跳出自己的舒適圈,而不是被一時的穩定迷惑,淪為被選擇和被淘汰的一方。



最後。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捱了錘的牛一樣。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

——摘自《黃金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