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调查|北京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环境:人走的道儿小毛病不少

北京市日前发布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环境规划设计标准》,

将于2021年4月1日起开始实施。其中明确提出,各级城市道路两侧应设置人行道,且人行道不得中断;人行道内不得设置妨碍行人通行的设施,且人行道的宽度最小值为2米等。

那么,北京的人行道状况如何呢?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人行道通行条件总体良好,但也有诸如被占用、“断头”、路面质量差等问题亟需改进。

新闻调查|北京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环境:人走的道儿小毛病不少

宋家庄地铁站E口前人行道被“塞满”

占道:各色车辆“占便宜”

“有这么干的吗?”周六午后,宋家庄地铁站E口外,85岁的鲁立明指着一段路大声说着。眼前这段长约100米的路段,不仔细辨别很难分出这是一条人行道。“全是单车,你看密密麻麻,正的斜的,蓝的绿的,这谁管啊?”鲁立明说,自己每次出来遛弯儿,看到这段路心中都愤愤不平。

新闻调查|北京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环境:人走的道儿小毛病不少

在现场,这段人行道已被上百辆共享单车、电动车、三轮车挤占得满满当当。来往的行人走到此处,也只能移步到宋庄路辅路的非机动车道上。“每天接小孩不安全啊,非机动车道上经常是快递车、外卖车,‘嗖嗖地’速度太快了。”路过的莫女士说道。

紧邻该路段的一名保安告诉记者,附近各色车辆占用人行道的情况存在已久,工作日情况更严重。“具体有多久记不起来了,感觉一直都这样。”该保安表示,此前也看见过单车企业的工作人员前来现场整理,但并未把单车从人行道上挪开,“他们来了就主要是把单车码放整齐,工作结束后在现场拍个照,差不多这样。”

“他不光这段占着,其他地铁口跟前也这样啊,只不过没这儿严重。”鲁立明说,有一次自己见到一名小汽车车主将车停在宋庄路人行道一拐角处,他当即指出来此做法不对,结果被那人凶了一顿,“他还横着呢!说什么‘我不往这放,你给我找个地儿?’”

记者在宋庄路走访发现,附近商业中心和居民区较为集中,多条人行道都或多或少存在被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挤占的情况,一些市民也“习以为常”,走到被占用的人行道上取用单车或者电动车。

新闻调查|北京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环境:人走的道儿小毛病不少

坑洼:高低不平路难走

下午2点,66岁的罗大妈推着装满蔬菜瓜果的单车,颤颤巍巍走在管庄家居文化广场门前人行道上。“刚刚深一脚浅一脚走来,这路确实有点困难。”罗大妈说,这条行人道的破损已有好几年,“希望还是有人给弄弄。”

“这段是最严重的,但要说路面问题,那可不止这一段啊。您从家居城往东走,几百米的人行道坑坑洼洼的不少。”居住在附近的杨大爷表示,老年人就怕人行道不平整,“年轻人腰好腿好,动作利索,我们稍不注意就要摔跟头。晚上一般更不愿出来走了。”

新闻调查|北京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环境:人走的道儿小毛病不少

记者发现,管庄家居文化广场前人行道路面呈现出较大的高低不平,最严重处高低落差约有5厘米。而以此为起点往东走,人行道路面状况确实不容乐观。尤其是人行道靠近便道树木的部位,多处路面都已挤压变形,与人行道边缘石呈现出较大倾斜角度,个别人行道地砖之间存有裂缝。

“晴天不好走,雨天有积水,简单说就是这么个情况。”杨大爷认为,管庄家居市场每天来往的人流量很大,附近还有几所学校,这样的人行道路况早该修理,但不知什么原因,自己没有见到过有人前来修补人行道。

管庄地区办事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该路段人行道的权限在区里,管庄地区对该道路没有管辖权限,相关问题建议向朝阳区城管委反映。

新闻调查|北京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环境:人走的道儿小毛病不少

京通苑小区东门外道路没有人行道

断头:“瞻前顾后”挺心累

上午11点,京通苑小区东门门前车来车往,每当南北向错车的时候,行人就要尽可能靠边,“瞻前顾后”,甚至停在原地。“这条路确实比较窄,但少说也有六七米。可是就是没有人行道,你说奇怪不?”家住京通苑小区的安先生表示,自己几年前就在这里买了房,但家门口的这条路一直是平常出门的一个小障碍。

从杨闸环岛北出口起至东十里堡路,一段一公里多的曲折道路,是不少车辆和行人每天的“必经之路”。然而,该路段人行道却呈现出“断头”的现状。记者在现场发现,由东十里堡路右转弯进入该路段后,两侧的人行道较为宽敞,分别约有2米宽度,路面大致平整。不过,随着道路的曲折蜿蜒一路向南,该路段的人行道却在京通苑东门附近的拐弯处“断”了。

新闻调查|北京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环境:人走的道儿小毛病不少

东十里堡路人行道正在维修

“就门前这条路,每天早高峰去朝阳路,行人是最难走的。”安先生说,由于该路段并不宽敞,地上缺乏较明显的交通标识,加之路西经常停满小汽车和共享单车,行人要想从容走路,往往十分困难。“经常是人停下来让车,而不是车让人。南北向都有车的时候,行人走路就只有贴边‘列纵队’了。”安先生疑惑,难道不具备修建人行道的条件?“东西两边各修一条半米宽的人行道,比路面高个十厘米,也会安全很多啊。”

新闻调查|北京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环境:人走的道儿小毛病不少

除了安先生之外,也有居民认为没有人行道出行感到不便,但原因主要是路侧的社会车辆乱停放而导致。“人行道修不修的先不说,路边经常停着车,这就挤压了原本并不宽敞的道路。”该居民表示,只要乱停车整治得当,行人的通行条件就会好很多。

新闻调查|北京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环境:人走的道儿小毛病不少

行动:多条人行道重修

人行道上铺满绿色遮挡网、现场码放着新的地砖和石材、挖掘机压路机“严阵以待”……近日,东十里堡路常营连心园小区西侧一段长约300米的人行道正在抓紧维修,“前方施工,请注意绕行”的告示牌也树立在人行道南北两端,现场的人行道路面正在由南往北被挖起。

“这里的人行道其实状况不错,平时走着觉得挺好,就是下雨时候容易积点水。”居住在路侧连心园小区的王慧萍说,这条路的人行道宽度足够,总体平整度也不错,“作为居民当然欢迎‘换新’了。”

现场一名施工人员表示,最近一段时间该路段都在重新修理,“人行道要换上比原来面积稍大、更新材料的透水地砖,目前是正在挖路面。”该工作人员说,现场一共有约10名施工队员,即使是中午大家也没有太长的休息时间,吃过午饭就要抓紧工作,“从早上一直做到下午5点。”而至于工期将持续多长以及人行道维修的具体范围,该施工人员表示暂不清楚。

相距约2公里外的三间房东路,柏林爱乐小区西侧,身穿橙色衣服的工人们同样热火朝天忙碌着。在现场,人行道已经倒上新的渣土,挖掘机也开足马力“干活”。“我们是养护中心的,主要是把人行道再给修理一下,方便大家出行。”现场一名负责人说。

声音:强化好规划建设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洪洋认为,北京在人行道建设方面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视,相关基础设施条件也相对较好。但是,近年来随着机动车快速发展、共享单车等新业态井喷式发展,步行设施也存在被占用、不连续、年久失修等问题,为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未来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要加强人行道规划的先导和调控作用。”吴洪洋说,要科学编制步行系统规划,在城市功能分区、用地布局、交通资源分配等方面要充分考虑步行系统的建设。而在城市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和居住区道路,均要设置步行道,“对于不按规划建设步行道的项目,管理部门不应办理规划许可和施工许可。”

与此同时,要加大人行道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合理选择人行道铺装材料,提高舒适性,合理设置机非护栏、阻车桩、隔离墩等设施。”吴洪洋认为,人行道的设置要坚持“平面为主、立体为辅”的原则,对穿行过街要设置人行横道,并施划标线、设置安全岛、信号灯等。设置人行天桥或地道的,也应符合无障碍标准。在大型人流聚集场所要建设连续、贯通的步行连廊等立体步行系统。此外,人行道设施设置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禁止以任何形式非法占用人行道,保证人行道及附属设施的养护和维修。“只有保障好了人行道良好的通行条件,才能保障好行人的路权。”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松林

编辑:谢永利

流程编辑 吴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