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匠心,一生只做一件事

匠人匠心

匠:靈巧,巧妙,什麼是匠人,我理解的匠人精神,就是一生只做一件事,而且要做到極致。在日本,應該是把匠人精神傳承得最好的地方吧,在那裡,一個人,一件事,就是一輩子。有的人,做壽司做了一輩子;有的人,鑄劍鑄了一輩子;也有人,把祖輩留下的手藝,傳承下來,做到了極致。

職人,也就是匠人,簡單來說就是有著一門工藝,並且把這個工藝做到極致的人。他們的一生,可能就許給了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現在對匠人的界定已經不只是傳統工藝了,在食物、科技、教育等各種行業都會有一些匠人特質的人出現。用一個已經被用的比較多的詞彙來講:工匠精神。這些人就是各行各業裡,有著工匠精神的職人。

一般提到匠人精神,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應該是日本和德國,我也不例外。除了這兩個國家本身的民族性格之外,也和現在各種途徑的宣傳有關。

看罷《我在故宮修文物》一片後,不知道對你們如何,至少我的觀感是有些變化了。

看完之後,突然覺得,就默默做著自己的事,也有一種匠的意味在,在故宮修文物那些師傅,我覺得這樣叫會很親切,平凡,樸素,很近人情,不知道的只會以為他們只是平凡的普通人,其實不然,他們才是真正的大師,真正能夠讓那些沉寂的文物活過來的人,雖然說片中提到的是要舉辦故宮博物院文物修復展,然後才挑了一批庫存的文物出來進行修復工作,但是我們都能夠知道,這些師傅對於文物的修復工作是始終都在進行的,沒有間斷過,只是在片子出來之前,我們不曾瞭解,或許在這之前,我們聽到人家工作單位位於故宮,或許還會覺得無比神秘與高大上,等到看完片子,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原來這個職業不是那麼神秘,在他們自己看來也是每天進行普通的工作,而且在故宮工作,會自然而然處在一種歷史與現實的交匯地帶那種感覺,“每次進城都像是穿越一樣”當工作人員進到城裡,

說出這樣一句話時,既是幽默,也告知我們這項工作是需要時間和心態去沉寂下來,靜心,才能靜心去進行文物修復。

可以說,這些老師傅,在其所屬領域都是泰斗級人物,但是他們早已沒有鋒芒,只有歲月的沉澱,歷史的滄桑似乎都有些許刻在了他們的眉宇間,掌指間。讓他們更靜,更穩。千百年來的時光似乎都在他們的掌指間繚繞旋轉,彈指間,笑談間,歲月被修復,歷史被重現。作為看客的我們,看著看著,也就靜心了,也隨著老師傅們手間的操作沉寂了。

當然從事故宮文物修復工作的不可能都是老師傅,肯定都是有自己的弟子的,那些年輕的面孔,年輕,卻也重傳統,深知師道的重要性,面對師傅時候那種謙遜尊敬是沒法掩飾的。說他們年輕,他們卻也是這行業的翹楚,繪畫,雕刻,機械,化工,各方面的翹楚,精於此業才有資格為這些落塵的文物重新洗禮,讓它們重獲新生,煥發光彩。

我想拿李宗盛拍新百倫廣告說的話作為我這篇淺論的結束。

人不能隱孤獨地活著,之所以有作品是為了溝通,透過作品支告訴人家,心裡的想法,眼中看世界的樣子,所在意的,所珍惜的,所以,作品就是自己,所以精工製作的物件,最珍貴不能代替的就只有一個字“人”。人有情懷,有信念,有態度,所以沒有理所當然,就是要在各種變數可能之中,仍然做到最好。

世界再吵雜,匠人的內心絕對是安靜的,面對大自然森林的素材,有得先成就它,它才可能成就我,我知道手工人,往往意味著固執,緩慢,少量,勞作,但是這些背後所隱含的是,專注,技藝,對完美的追求。所以我們寧願這樣做,也必須這樣,也一直這樣。

為什麼,我們要保留我們最珍貴的,最引以為傲的,一輩子總是還得讓一些善意執念推送往前,我們因此能願意去聽從內心的安排,專注做點東西,至少,對得起光陰歲月,其他的,就留給時間去說吧。

而我,大學畢業後,選擇了做茶葉,選擇了迴歸故土,帶領故鄉百姓脫貧致富,我不知道我想要的是什麼,我也想用心做好一件事,讓自己心安,讓人生有所價值。

用心做茶,做一份好茶,做一份讓消費者放心的茶,傳承中國的茶文化,做一家屬於雲南的在中國和世界的知名茶葉品牌。

匠人匠心,一生只做一件事
匠人匠心,一生只做一件事
匠人匠心,一生只做一件事匠人匠心,一生只做一件事
匠人匠心,一生只做一件事匠人匠心,一生只做一件事
匠人匠心,一生只做一件事匠人匠心,一生只做一件事
匠人匠心,一生只做一件事匠人匠心,一生只做一件事

如果你有需要,那我正好專業,做一杯放心茶,做一杯真正屬於中國人的好茶。

也許你不需要喝茶,也許你正好喝茶,你的購買真正來到山區,幫助了雲南貧困山區的農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