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日記,我想說說馬加爵日記

——(日記不是文學體裁,一般不適合即時發表

文/只有青春

2004那一年,雲南的大街小巷,都貼有一個通緝令頭像,那個顴骨高高,一看就很兇的馬加爵A級通緝令,先是黑白的,模糊的,後來是彩色的,高清的,從雲南的牆貼到全國每一道可以貼的牆上,每看一次,他那打拳的樣子,幾乎是那年每一個在校學生的一個惡夢。

關於日記,我想說說馬加爵日記


本來,我早就有寫他的念頭,而且,還是想要用“日記”的方式記錄,遲遲沒有動筆,歸納起來有以下原因:

一,怕對四個被害者的家庭再有傷害,每每舊事重提,他們本該歸於平靜的生活,又被一次一次的揭開傷疤,再撒一把鹽,實在是不該。

二,每一次看馬加爵的日記,就會有一種撕裂感,他日記裡透出的冷,自私,孤獨,陰暗,暴力,會讓讀者的心情凍如冰窖,後背一陣陣發涼,不戰而慄,多看無益。

三,內心不夠強大,不是為了心裡學專業類學習需要,需要青少年心裡疏導或者研究犯罪心理學,最好不要去看這類人的日記。

四,作家,成功的作家都喜歡描寫人的心裡活動,有愉悅的,有痛苦的,有陽光的,也有陰暗的,為正能量鼓勁加油,也有負能量墮落地域深淵的窒息感,所以,作家都是靠“聽人訴說”或者閱讀別人的文章,日記,自傳類來了解別人的心裡活動,偉大的作家寫作的過程其實是很痛苦的,他會隨著他自己筆下角色的心裡活動喜悅著,並痛苦著。我是寫文章的人,我知道這種痛苦。

五,還有一種人,歌手,演員,戲劇歌曲也是一種文學體裁,他們用自己的專業表演,演繹劇本中角色的心裡活動,一但入戲太深,出不來了,自己變成了角色中的那種人,生活徹底毀了,張國榮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賈宏聲也不例外。

基於以上,我是不敢去碰馬加爵這個案例的,不曾想,今年的疫情,把我,把所有寫日記,寫文章的中國人,主動的,被動的都拉進了 #方方日記# 這個漩渦當中來,絕大多數讀者都是被動的,一打開手機,電腦,方方日記,方方日記,挺方一派,罵方一派,還有中立派,這是一種非常不好的現象,中國網友的懟罵,挺方派的文字一個比一個出彩,生動和深刻,罵方方的也都充分發揮了方塊字的“無窮魅力”,我們因為看到罵的對的,我們會覺得對,點贊,看到挺的對的,我們也會覺得對,點贊。

我們大部分人都失去自己獨立的思考和時間,甚至是立場,每天為日記隨波琢流,失去了 #全民共抗肺炎# 這個疫情期間裡最寶貴的閱讀時光

“浪費他人時間,就是謀財害命。”我們被浪費了,我們還要繼續被浪費,這一點,基於目前的網絡環境,鐵定的。

回到馬加爵日記這個話題,我們看看他的部分日記內容:

1996年1月7日 陰冷

天考試。早餐,我喝奶粉沖水,大概10口。

……我被寒風吹得直跺腳,我真想大哭一場,但沒勇氣。我不知什麼時候回憶起了往事:小學全校數學最好,一年級全班第一,曾得過小學中南五省數學競賽一等獎,初一南寧地區數學競賽一等獎,在班上第一,每次考試數一數二不低於三!但為什麼這學校已不見?董明炬、馬世荷、樊藝謀,為什麼?我決定超過他們!(注:最後一句話,少年馬加爵用了階梯般上升的加大號字體)

196年1月9日 陰冷

今很冷,媽媽說穿了兩條長褲還冷。我真擔心媽媽受冷。

……

今天一切都好,家庭和諧,吃了好菜,穿了暖衣,穿上好鞋,遺憾的是我想買雙手套給媽媽卻沒記得。

196年7月22日 晴

今天我本去跑步的,但起來太晚,不想跑了。

我起來洗臉後買包子吃,正巧向先祖醒了,我就幫他買兩個。吃後我不好意思地問:“你現在有錢嗎?”他明白我的意思,遞過一元錢,但他並不自然,因為他根本不情願。說實在的我也不想問,還是好朋友呢,但是上個星期他已向我借大約一塊五了(記不清),我不想不敢問,而現在又叫我先買包(子)吃,我明天沒錢買包(子)了,所以我並不忍住,錯就錯吧,反正錢需要。

晚自習,物理老師發試卷了,我得了96分,馬世滿卻得了98分,我好氣不過。不過事實總是事實,以後我決定檢查的,因為這次所以失敗,是因為不檢查。

1996年月19日晴

今天我非要日記不可……

大概是六點鐘吧,我被一陣陣寒心刺骨的吵鬧聲吵醒了!原來是爸跟媽在爭論,可氣勢非凡。爸說一大堆髒話,很臭,很臭的髒話,看來爸是發瘋了。

他們是圍繞是否用抽水機抽井水等問題鬧的。爸說:“你這個蠢貨,用抽水機抽井水都不行麼?你說用電多,怎麼多?用現在那個有窟窿漏水(的桶),一裝上(水)馬上就漏完了,這樣好?到冬天打水腳就溼,你們更不願打了。既然小錢不用,那就用大錢,等下又說到那220元的燒柴爐……”噢,媽媽也對抗起來:“當然,做錯了就得講。那個火爐還不跟我商量,就私自去買,現又不好用,這不白費220元麼?現在後悔有什麼用,人家還錢給你不成?現又想用抽水機,我看你又花幾百塊錢買個後悔,有什麼用?這一小缸水,用什麼抽水機?七八桶就滿了,以後我們都勤快些就行了,抽水機開關一次多少錢?用多少電?我看是做不過的。”

爸咆哮起來:“你這蠢貨,丫電,去電就去電,去錢就去錢,每次想買些東西你都不同意,害得我也不好受,你我是對敵,和(合)不來的!我來你想死了,不是我死就是你死,我想這樣好多了,我、我變、我變、我變壞,脾氣壞,我想殺人、殺死!”

爸爸真是太狠毒了,我真是太氣憤了,真想一刀殺了他……但我會坐牢的,我又不想坐牢,如果是十年,我將是25歲,真不好!要知道我的前途是光明無比的,我不能輕生,不能這樣做……我無奈……

不知什麼時候爸媽不吵了,但很久,很久就聽到一聲“哧”,我想是爸用燙鬥吧,我真恨!接著,“哧”的一聲更刺骨。我控制住殺人的念頭,我想無論如何我都要考上賓中、考上重點大學,迎來新生活,現在畢竟是此事與我無關,這是姐常教我的……

——以上日記來源20060531《新快報》《南方人物週刊》網絡版


關於日記,我想說說馬加爵日記

馬加爵在雲南大學的男生宿舍,用榔頭殺死了四個同學,把他們藏在了衣櫃裡,自己亡命天涯,撿垃圾續命,最後即使他跑到天涯海角的三亞,還是被抓回雲南判死刑,終年23歲,法網恢恢,疏而不漏,蒼天饒過誰。

從16歲少年馬加爵的日記裡能看出來,他學習認真,成績好,好攀比成績,要強,不服輸,生活貧苦,家庭條件極差,父母關係不好,他恨爸爸……“真想一刀殺了他……”,恨有錢的同學,恨比他成績好的同學,小小年紀內心深處如此陰暗,他後來的殺人是偶然也是必然,老看他日記的內容,人的戾氣會越來越來越重。

為此我特意要插播一首歌曲,歌手李健演唱的《父親寫的散文詩》,請大家打開聽歌APP,聽著歌曲,繼續閱讀只有青春的這篇文章,把所有戾氣減輕些,再減輕一些。

《父親寫的散文詩 》

詞:董玉方

曲:許飛(原唱)

一九八四年莊稼早已收割完

女兒躺在我懷裡睡得那麼甜

今天的露天電影沒時間去看

妻子提醒我修修縫紉機的踏板

明天我要去鄰居家再借點錢

孩子哭了一整天啊鬧著要吃餅乾

藍色的滌卡上衣痛往心裡鑽

蹲在池塘邊上給了自己兩拳

這是我父親日記裡的文字

這是他的青春留下來的散文詩

幾十年後我看著淚流不止

可我的父親已經老得像一個影子

一九九四年莊稼早已收割完

我的老母親去年離開了人間

女兒扎著馬尾辮跑進了校園

可是她最近有點孤單瘦了一大圈

想一想未來我老成了一堆舊紙錢

那時的女兒一定會美得驚豔

有個愛她的男人要娶她回家

可想到這些我卻不忍看她一眼

這是我父親日記裡的文字

這是他的生命留下

留下來的散文詩

幾十年後我看著淚流不止

可我的父親已經老得像一張舊報紙

舊報紙

那上面的故事就是一輩子

同樣是日記,這首歌日記裡八十年代的經濟壓力對於一個男人才是“一座真正的山”,向鄰居借錢……孩子要吃餅乾……給了自己兩拳……董玉方的“日記”裡是有疼痛感的,許飛的編曲是優美的,歌手李健的聲音很乾淨,用情,空靈,他把歌詞中的“女兒”改成“兒子” ,我們聽到的是兒子對日記裡父親滿滿的敬重和懷念,我們感受不到“時代的一粒塵,落到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我們聽著歌,感受不到那個年代的“貧窮”壓的我們疼,我們卻感受到了父親對兒子無私的愛。

“多年以後,我的父親老成一堆舊紙錢”,我們長成了男子漢,懷念父母時淚流不止。

李健改動的父親祝福“希望兒子以後不要活的像他們一樣艱難”。李健的歌聲滿滿的是兒子對父親的眷眷思念和敬重之情,兒子將來一定會對自己的孩子付出無私之愛,我們相信這一定會繼續傳承。

還有好多寫的很好的日記,日記裡體現的是正能量和陽光,日記裡充滿的鮮花和掌聲不斷,我不想在這裡一一分享,以及馬加爵在監獄裡的最後時光,行刑前寫的“罪與悔日記,信件等”,我們把時間交給文章的副標題 ——日記不是文學體裁,一般不適合即時發表。

一,別的國家我不知道,我們國家的孩子的日記,週記,是寫給家長和老師看的,不是他們自己想寫日記,他們寫日記是一種作業,大部分是為了應付家長和老師,而大部分孩子成年了以後都是不寫日記的,日記的隱私權對學生來講是不存在的,這點包括正在讀這扁文章的您。

二,當日記在成年人有了隱私權的時候,它就是一個人的底褲,人性的弱點就是內心具有兩面性,有的陽光,有的見不得陽光,人性的自私自利和陰暗的那一面會在日記裡體現,恨誰,想罵誰,罵家長,罵老師,同學,同志,同事,領導,抱怨老公,埋怨婆婆和小姑,又或者暗戀冰冰而不得等等,偶爾的抱怨和發洩,發發牢騷寫進日記,一般不會危害社會,但這些隱私不能亂給人看,一個人老把底褲給人看,肯定不雅,搞不好日記一曝光,有人就要打起架來,即使打完終審官司,最終還是解決不了日記裡的矛盾。

三,日記裡有給自己加油打氣,記錄自己積極向上,努力奮鬥,不放棄,堅持夢想,我想學雷鋒,做馬雲,我以後想做什麼樣的人,等等。

這樣的日記也不能老拿給人看,一個人天天寫我要做馬雲,加油!我要競選美國總統!天天在嘴上,或者推特,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媒體上喊:“我要做馬雲,我要做比爾蓋茨,我要富比巴菲特!”

那麼大家鐵定給這個人定性:這個人有病,怎麼從精神病院裡跑出來了?或者溫柔一點,接一下現在的網絡地氣:唉,袁隆平爺爺,你辛苦了一輩子,不但大家都有了大米吃,還讓有些人吃的太飽啦!

四,滯後性。

日記的發表和公開,具有滯後性,有的日記需要刪減,要潤色後才能發表,比如,正面宣傳的人物,他成為正面人物前,他曾經的日記裡的正面的思想活動,這個需要大家學習。負面人物所曝光的時間點也一定是滯後的,比如,某一位官員,廟堂上講反腐清廉,散會後日記裡記下,某年某月某日孫大果送來一個嫩模,銀子十萬,他說要某塊地開歌舞廳

。這樣的日記曝光幾率基本都是在他落馬後,他不光彩的一生,人生的兩面性,都能從日記裡體現,當然,這裡有一個前提,他要有寫日記的習慣。

馬加爵的日記也是在他被槍斃以後,慢慢流出來的。

五,日記發表的滯後性,會從兩方面呈現給大眾,第一個由作者或家人自己故意曝光,他們需要的是名譽經濟流量的考量,還必須是授權範圍內曝光,不能全曝光而不利於作者的那些內容。另一個是為了宣傳的需要,以“解密”的方式曝光出現,來了解日記內容裡的時間,地點,人物,及作者當時的心裡活動,他為什麼會成為日後那樣的人。

馬加爵是個惡魔,他毀了四個家庭,他毀了一個高分數進入象牙塔,前途無量的大學生形象,他毀了自己和他的父母及家庭。

他的案例唯一的正面效益是在後來的校園改革中,加速並推動了心裡疏導這門學科的發展,心裡疏導下沉到校園中來,讓校園有了心裡疏導室,有了專業心裡疏導的老師和醫生。

但是,很遺憾,目前心裡疏導這個部門還是不夠受重視,管理和關懷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任道重遠,校園和社會要走的路還很長,很長。

時代的那一粒塵,落在我們頭上,我們拍拍身上的疲憊,還得,繼續前行,沒有人會在原地一直等你。

綜上,日記不是文學體裁,不是新聞簡報,不是推特,不是報告文學,不是散文,隨筆,雜文,詩歌,更不是小說和戲劇,是個人隱私,日記不能即時發表,請大家停止某某日記的發表和炒作,我們不要被動和浪費寶貴的閱讀時光,我們要還文字一個清朗的空間,把我們的閱讀選擇權還回來,也為我們孩子的閱讀和寫日記的空間留下七色調色板,而不是隻有暗色這一種顏色。

關於日記,我想說說馬加爵日記

(謝謝你來過,請關注作者/只有青春,每天為你呈現走心文章,轉發請註明出處,歡迎約稿)

@雲南信息報社 @人民日報 @法制日報 @曲靖珠江網

#方方日記#

#全民共抗肺炎#

關於日記,我想說說馬加爵日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