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時,媽媽和爸爸的區別,不服不行

據說現在很多人不敢生孩子,不是因為養不起,而是

怕自己不會教。

別說沒孩子的,就是有孩子的,何嘗不存在這樣的焦慮,生孩子容易,養孩子難啊。父母是唯一沒有接受培訓就上崗的職業,都得邊走邊學。

那麼問題來了,一個孩子有一對父母,能保證這兩人水平一樣嗎?答案是:不能。

隨著父母們對孩子教育越來越重視,什麼早教中心、家長課堂、家長進修班等培訓機構也是人滿為患,仔細一看,你會發現,99%都是寶媽,也許你會問,爸爸不用學習嗎?當然不是。

帶孩子時,媽媽和爸爸的區別,不服不行

標準答案通常是:爸爸工作忙,爸爸沒時間,爸爸對如何帶孩子不擅長。可落實到實際生活中,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能起到作用嗎?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你會看到,一個好好的孩子,就是因為媽媽和爸爸的教育理念不同,常常被迫處於分裂狀態,孩子內心OS:我到底該聽誰的?

以下幾個場景,相信你並不陌生:

1、媽媽管教孩子,爸爸護著孩子

孩子要是從一出生開始就放飛自我,那還要父母幹什麼?都說小孩子跟小動物沒啥區別,身上存在“獸性”,所以他們是需要管教的,當然,這裡的管教不是像“把動物關在籠子裡”一般的專制型管教,而是有方法的管教。

帶孩子時,媽媽和爸爸的區別,不服不行

媽媽平時接觸孩子比較多,學習育兒理論相對來說多一些,多多少少也有一些方法,自己也會不斷修煉,可爸爸呢?完全沒有章法,全靠本能,對孩子有求必應,孩子撒個嬌就能徹底把他拿下,孩子被媽媽批評,他第一時間出來“拯救”孩子。拜託,你不會教孩子,那你可不可以“唱反調”,你這樣摻和,孩子到底信誰的?

2、媽媽注重習慣培養,爸爸擅長心血來潮

教育好孩子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個優秀的孩子,往往是很多好習慣的“合集”,因此孩子的方方面面的行為習慣都需要關注,所以每個家庭難免會有一個嘮嘮叨叨的媽媽,不是因為媽媽是“唐僧附體”,而是媽媽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

爸爸呢?表面是很淡定,其實他是壓根不知道孩子哪些行為不好,哪些行為需要改正,當然,他也不會完全甩鍋,偶爾他也會心血來潮“管理”一下孩子,只不過,他的方法就不敢恭維了,比如抓孩子學習,他就會讓孩子不停地做卷子做習題,分分鐘讓孩子“生無可戀”,只要爸爸不出現,孩子也不會主動做那些卷子,完全是應付了事。

帶孩子時,媽媽和爸爸的區別,不服不行

3、媽媽謹慎,爸爸大膽

雖然媽媽和爸爸對孩子的愛都是一樣的,但呈現的形式卻大不相同。比如安全方面,媽媽總是小心謹慎,恨不得時時刻刻把孩子摟在身邊,孩子一旦離開自己的視線範圍,就焦慮到不行不行的。

爸爸就不一樣了,送孩子上學只送到半路,他會鼓勵孩子自己走完剩下的路;帶孩子運動,爸爸懂得逐漸放手,而不是死死抓住孩子,他會鼓勵孩子勇敢向前衝。很多時候,孩子的確也需要這樣的鼓舞。孩子的學習能力是很強的,很多時候他們只是缺乏一點點勇氣。而爸爸對他們來說,就是“助推劑”般的存在。

教育孩子,男女有別,很難說哪一方是絕對好的,只能說誰更有經驗罷了,俗話說“男女搭配幹活不累”,教育孩子何嘗不是如此,媽媽和爸爸兩個人都發揮出自己的優勢,媽媽適當放手,爸爸再用一點心,相信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並不難。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