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太平宰相,词坛大家,皇帝因他离世而罢朝两日

宋朝,历时三百一十九年,共十八帝,当中宋仁宗赵祯的人气最高,历史评价极高。宋仁宗12岁登基为帝,在位四十二年,励精图治,创造了“仁宗盛世”,史书对他评价道:“为人君,止于仁”。当宋仁宗驾崩的消息传出来后,京师汴梁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足见其深得人心。

晏殊:太平宰相,词坛大家,皇帝因他离世而罢朝两日

在宋仁宗一朝,晏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两人关系十分要好,感情深厚。当宋仁宗还是太子时,晏殊是其伴读,等到宋仁宗亲政以后,晏殊成为其肱骨之臣,共同开创宋代盛世。在宋仁宗得知晏殊病逝后,内心十分悲痛,特地罢朝两日以示哀悼,这样的行为在宋朝也是极为罕见,可见晏殊地位非同一般。

经略天下与词坛大家这两个词语用来形容晏殊的一生颇为恰当。在晏殊为宰相时,任人唯贤,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受到重用,尤其注重人才培养,大力新办学校,欧阳修曾赞扬道:“自五代以来,天下学废,兴自公始”; 至于词作,晏殊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

晏殊:太平宰相,词坛大家,皇帝因他离世而罢朝两日

《清平乐》中晏殊的剧照

少年成名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神童”美誉的少年,但他们的前途大多分为两种,一是归于平淡,不再那么耀眼,另一种是继续光芒璀璨,取得非凡的成就,晏殊就是属于后者。

14岁的晏殊以“神童”的身份参加科举考试,与他同台竞技的还有来自各地的数千名优秀人才,但却丝毫不畏惧,信心满满,很快就交卷了,受到宋真宗的赏识,赐同进士出身,名动朝野。14岁的年纪就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正事,人生起点非常的高,但他不骄傲不自满,继续发奋学习,积累知识。

晏殊:太平宰相,词坛大家,皇帝因他离世而罢朝两日

晏殊深厚的学识,做事严谨,宋真宗有意栽培他,之后被授予太子舍人,虽然这个官职不高,但却十分重要,不是一般人所能担任。太子作为储君,日后是要继承皇位的,任何与太子有关官职都炙手可热,必须要皇帝亲自授予。在太子舍人任上,才华横溢的晏殊同样也得到太子(之后的宋仁宗)喜欢,这注定了晏殊在仕途上不可限量。

经略天下

公元1022年,年仅12岁宋仁宗继位,当时的宰相丁谓和枢密使曹利用想独揽朝政大权,而晏殊提出了刘太后垂帘听政的建议,化解这一局面。为此,晏殊得到升迁,任右谏议大夫,但之后又因违背刘太后的旨意,被贬。

晏殊:太平宰相,词坛大家,皇帝因他离世而罢朝两日

多年的宦海沉浮,于公元1032年,晏殊升迁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开始了他执政生涯。在此期间,晏殊的功绩有二,第一是兴办教育,培养和选拔了一大批人才,他胸襟开阔,慧眼识才,像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韩琦等人皆受到重用,人才济济。

第二是扭转战局,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西夏时常进犯,但宋屡屡败退,晏殊分析局势,提出取消内臣监军、整顿财赋制度等行之有效对策,平定了西夏进犯。

才干、见识和胸襟,这三者是晏殊能成为宰相,经略天下不可或缺的条件。

词坛大家

晏殊和晏几道是宋代词坛一对著名的父子词人,名传古今。 晏殊的词作,吸收借鉴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婉约词风,对后世影响很大。

晏殊:太平宰相,词坛大家,皇帝因他离世而罢朝两日

晏殊一生笔耕不掇,产量极高,水平也很高,他的词集《珠玉词》时人评价为“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

晏殊的词,情感丰富,有时伤感、 有时思念、有时感慨,但有人认为,晏殊的一生颇为顺利,官居宰相,感叹惆怅之词,有矫情之嫌。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读诗词,感受自然不同。

晏殊:太平宰相,词坛大家,皇帝因他离世而罢朝两日

作为词人,最能证明水平的就是其作品。晏殊创作出不少耳熟能详的名作佳句,流传千古,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等。这些经典的词作,奠定了晏殊词坛大家都地位。

晏殊少年成名,中年高居宰相,经略天下,更是词坛大家,可谓是古代少有的人生赢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