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記:鄉村裡春耕秋收那些事兒


村記:鄉村裡春耕秋收那些事兒

回頭看,駐村的那些日子,時間過得飛快,但遇見的那些人和事兒,仍在記憶裡發光。


歸園田居,是很多人忙碌半生之後的理想生活。尤其在這次疫情之後,很多人覺得在農村有套房,有片菜地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但瞭解農村的人都知道,農民僅憑種地根本賺不到錢,記得電影《十八洞村》裡面主人翁楊英俊有一句經典的臺詞:我一輩子勤勤懇懇種地,到頭來卻把自己種成了個貧困戶。這就是農民在農村種地的真實寫照。國家每年在三農方面投入不斷地加大,已經也有不少人勇敢走在了返鄉的大路上成為了新農人,但這些還遠遠不夠,改變農村還需要更多人的共同努力......

村記:鄉村裡春耕秋收那些事兒

春耕節

春耕節# 2017年4月中旬,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北京城郊的小毛驢市民農園正在舉辦春耕節,圖片為開鋤儀式前準備的鐵鍬。小毛驢市民農園是由一群返鄉的年輕人創辦的社區支持型農場,已經走過了十年曆程,是國內比較早的新型農業的開創者之一,我們這個有著五千年農耕文明的國家,農業是我們賴以生存的血液,在傳統農業模式早已衰敗的情況下,探索新的農業模式尋求轉型才有機會激活農業新的生命力。

村記:鄉村裡春耕秋收那些事兒

採茶

採茶# 每年春季的新茶是愛茶人士必定追捧的對象 ,在河南信陽的郝堂村,清明到穀雨時節,是茶農們最忙的時候,每天要上山採茶,大約7萬顆芽頭最終才能製成一斤上等的毛尖茶,一個成熟的採茶女工,一天難以採出一斤毛尖茶的芽頭,為保證茶的質量採回來的茶要在八小時之內進行炒制。春茶年年有,都離不開茶農們的辛苦勞作。

村記:鄉村裡春耕秋收那些事兒

祈福

祈福# 在江蘇的東臺,當地的農村有這樣一個習俗,在每年的元宵節,將河邊上的乾柴草割上一捆,紮成一個長約一丈多,比碗口粗一點的火把叫麻蒜把子,共扎12個扎子,象徵著一年12個月,點著之後沿著自家的田地繞一圈,邊走邊揮舞,祈求這一年風調雨順,莊家豐收,當地人把這個做法叫作“炸麻蒜”。

村記:鄉村裡春耕秋收那些事兒

收板栗

村記:鄉村裡春耕秋收那些事兒

收板栗

收板栗# 糖炒板栗是很多人愛吃的美味小食,2019年9月,河北的青龍石城子村的板栗熟了,周邊的幾個村莊這幾年都在大面積種植板栗,所以村民期盼的今年價格能高一些的願望又落空了,不管價高價低,只有賣出去了才能變成錢,一位村民正在用木杆敲打樹上成熟的板栗,他的老伴在下面撿起裝到袋子裡。大量剝板栗的工作讓他們的手都染上了栗色。

村記:鄉村裡春耕秋收那些事兒

削土豆

削土豆# 土豆在很地方也叫做洋芋,不同的地方長出來的土豆味口是不太一樣的,土豆在不同的地方也有著不一樣的吃法,在重慶城口縣,那裡盛產一種小個圓溜溜的土豆,雞蛋大小,味道卻比普通的的土豆好吃許多,當地人非常喜歡將土豆去皮後油炸著吃,加上蔥花辣椒麵,美味的很。每年十月,土豆收穫之後,村民便在家將土豆一個個去皮後曬乾保存。

村記:鄉村裡春耕秋收那些事兒

麥田笑臉

麥田# 2019年5月,山西晉城洞頭村麥子已經呈現出飽滿的金黃色,這個村子很小,年輕人大多都進城工作買房了,村裡留下十幾位老年人,守著這片不大的麥地。忙碌的播種人關心天氣、心繫麥子長勢,但從未在自己耕種的土地上留下一張照片,見證幾十年的風雨滄桑與耕種的辛勞。

村記:鄉村裡春耕秋收那些事兒

烤煙季

烤煙季# 貴州桐梓的中關村,這裡家家戶戶種的東西和別的地方不太一樣,這裡的支柱農作物是烤煙,就是做香菸的菸葉,從春季開始育苗,經過五個月的管理煙苗長大成葉,就可以從山上收穫菸葉,運到山下烤制,烤煙的季節剛好是暑假,這個時候放假在家的孩子就成了幹活的幫手,全家總動員各自不同的分工,孩子幫忙絞煙,就是把菸葉一片片綁在棍子上,方便將菸葉以掛著的方式在烤煙房裡烤制。烤制時火候很關鍵,會影響最後的成果,也就關乎著能不能賣個好價錢,所以看火的大人最為辛苦,幾乎整夜不能睡覺。烤制完成之後由菸草公司驗收合格後收走菸葉,農戶才能獲得相應的報酬。

村記:鄉村裡春耕秋收那些事兒

曬麥子

曬麥子# 六月中,山西晉城洞頭村的麥子終於成熟了,村裡找來收割機,不到半天工夫,原本金燦燦的麥地一掃而空,不見了蹤影,收割機將麥子吐在了小廣場上,村民用板掀將麥子高高掀起,讓風吹走麥子中夾雜的麥稈,再曬個一兩天就可以賣給糧販子了。

09

村記:鄉村裡春耕秋收那些事兒

秸稈

秸稈# 麥子收穫之後,留在地裡的秸稈怎麼處理,一直是個棘手的問題,在農村很多地方生火煮飯的方式被改變之後,麥稈就成了多餘的東西,於是就出現了收獲之後農村大範圍焚燒秸稈的情況,嚴重汙染了空氣環境,很多地方隨後出臺不讓焚燒秸稈的規定。洞頭村的麥子收穫之後,村民決定將留在地裡的秸稈收集起來堆成一個大的谷堆形狀,既處理了秸稈,又起到一些美化的作用。

村記:鄉村裡春耕秋收那些事兒

豐收節

豐收節# 2019年9月底,河北青龍石城子村正在籌備第一屆農民豐收節活動,這是一次全國好幾個村莊一起聯動的活動,同步線上直播,這樣難得的在全國人民面前露臉的機會,當然不能有一絲懈怠。圖中村民們正在一起搭主舞臺的背景架子,用掛滿牆的大玉米棒子來體現豐收的景象。

村記:鄉村裡春耕秋收那些事兒

碾地

碾地# 現在的農村已經很少能看到石碾和磨盤之類的老物件,它們的作用早已被機器代替,未來再想見到它們可能要到農展館去。石碾以前是配合碾盤使用,通過人推或驢拉的方式來將糧食脫殼或碾壓成粉狀。實現機械化後它們就被扔到了一旁,但遇到地面需要平整,它又能發揮一點作用,用拖拉機拉著在地上走過幾遍,效果就如同壓路機一樣。

村記:鄉村裡春耕秋收那些事兒

魔芋粉

魔芋粉# 第一眼以為是在磨豆子做豆腐,一問才知道這是在做魔芋粉。魔芋,西南地區一種不難見的食物,挖出來長得像大個的芋頭,做成魔芋粉口感又像果凍一樣清爽,每年夏天收穫之後,各家各戶就陸續開始製作魔芋粉,做成的魔芋粉可以吃上很長時間,收成好的話也可以售賣換錢。

村記:鄉村裡春耕秋收那些事兒

田居

田居# 這對老夫婦,住在城口五里村最裡面的山坡上,周邊除了山林就是莊稼地沒有人家,他們就在這裡種地,他們說在下面的新村有房子,但他們不願意住在那裡,還是山上這個小屋住著踏實,種地也方便。

村記:鄉村裡春耕秋收那些事兒

苞谷

苞谷# 農村很多地方都有將收穫的苞谷在屋簷下掛起來的習俗,一堆堆的金黃色,特別惹眼,這樣曬乾後可以存放很久,雖然現在已經不缺吃穿,但是農村囤糧食的習俗,一直都流傳了下來。只有捱過饑荒,才知道囤糧食的必要。


圖文 | 吳沐知謐

村記:鄉村裡春耕秋收那些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