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的落日為何是黑白的?

大家還記得長安十二時辰的大結局麼?張小敬當了三品參將,檀棋奉旨入宮,李必入鳳閣,可最後唯有檀棋入了宮,張小敬和李必都選擇了其他的路。很多人不解,

為什麼最後的片段是黑白色彩的,是有什麼寓意麼?環環覺得先要了解為什麼他們明明目標一致但卻作出不同的選擇

長安十二時辰的落日為何是黑白的?

張小敬“愚忠”

張小敬明明有更強的能力更好的前途去當一個將領就像徐賓所說的那樣:“你應該當一個好將軍!”,可張小敬卻始終認為自己只是一個兵,兵就應該聽指揮打勝仗而不應該去領導別人,最後拒絕入宮守皇城選擇離開長安。

長安十二時辰的落日為何是黑白的?

環環認為張小敬這樣的表現稱不上謙虛更不算是無慾無求遠離紛擾的表現,而是他根本沒有意識到他既是一個兵也是大唐的子民,他有擁有健全人格的權利,有選擇自己前途方向的權利,他過去是一個兵,但現在他早已退伍了,可張小敬始終看低自己,只把自己當作一個兵,即使知道皇上晚年昏庸無能、任用佞臣,可他依然選擇忠於皇上,即使知道長安城即將可能萬劫不復他也要死命守住而不是推動王朝改革甚至是更替,但他的忠誠在別人眼裡大概也不過是為了邀功,在徐賓伏火雷爆炸的一剎那,張小敬衝過去帶著皇上跳了下去,可下面的官兵卻都去救駕,無一人關心過張小敬的安危,聞染其實沒有說錯,張小敬確實不該再為朝廷賣命了。

長安十二時辰的落日為何是黑白的?

可是張小敬為什麼會比其他任何官兵都要忠於長安呢?環環想這應該還是和第八團的歷史有關吧,生死之交讓張小敬決定自己都要守護長安,張小敬的精神很偉大,但他又過於的渺小……

李必重感情、太理想化

李必重感情其實在大結局的時候徐賓就說過,他把太子當作朋友,可當他得知太子可能是敵人時,他就開始畏畏縮縮,礙手礙腳,不敢決斷。而太理想化這方面李必一直都是如此,他一心要當宰相,一心要推動朝廷各方面改革,把一切政策的實施都想得過於簡單了,沒有絲毫朝廷中的鬥爭意識,在當時朝廷鬥爭中不是你死便是我活,在那樣的情形下李必還幻想推動改革實施這一系列會損害其他官員利益的政策,顯然他想得太簡單了

長安十二時辰的落日為何是黑白的?

哪怕到大結局,他好不容易離宰相目標又近了一大步,他卻覺得自己需要不斷修煉需要“道心堅定,靈臺無塵”才肯為國效力,他作為長安十二時辰中恐襲全程的親歷者,他難道沒有意識到大唐王朝早已大勢已去,哪怕是長安的官員大多也都無心於治理國家,都在拉幫結派搞鬥爭麼?環環相信李必是看到的,但他仍然理想化地認為需要修煉提升自己才能將來為國效力,只怕李必修成之時一切都結束了……

檀棋重感情、有謀略

長安十二時辰的落日為何是黑白的?

檀棋重感情這點確實和她“主子”李必很像,但她也極其聰明有謀略,某種程度上說她比李必更有魄力也更看得到自己的方向,所以她最後選擇了入宮隨嚴羽幻(楊玉環)在皇上身邊勸諫皇上也可以在將來為李必和張小敬做個照應,可見檀棋是最明智的一個人

可為什麼最後是黑白色彩呢,即使檀棋在說長安的落日好美的時候,鏡頭依舊是黑白的,而且為何是落日而非朝陽呢?

長安十二時辰的落日為何是黑白的?

環環認為黑白鏡頭和落日都直指一點:唐朝大勢已去,歷史的車輪滾滾而來,張小敬、李必、檀棋想有一番作為也無奈於獨力難支,唐玄宗李隆基早已將唐朝推向了萬丈深淵,任由他們三個做什麼也是無力迴天了,而之後便是我們所熟知的安祿山起兵叛亂,安史之亂由此爆發,唐朝的開元盛世也一去不復返。環環覺得導演故意將鏡頭換成黑白的即是想表達對於唐朝成也李隆基敗也李隆基的遺憾也是對張小敬、李必、檀棋身懷絕技、心懷天下也抵擋不住歷史的前進 也守不住盛世長安的無奈。


長安十二時辰的落日為何是黑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