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壽殘疾夫妻承包幾百畝水田,年入20萬元

常德市漢壽縣巖汪湖鎮水果山村村民粟少春是一名殘疾人,但他身殘志堅,自強自立,用勤勞的雙手和智慧的大腦打開了自己致富的大門,帶動了當地鄉親們增收。

漢壽殘疾夫妻承包幾百畝水田,年入20萬元

今年57歲的粟少春1歲時不幸患上了“牛癱”病,由於家裡貧窮沒籌集到足夠的醫藥費,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而落下了身體殘疾。12歲那年,粟少春輟學了,和父母一起開始種田。儘管身體殘疾,但他不怕苦不怕累,播種、插秧、除草、收割……把自家的農活幹得井井有條。

漢壽殘疾夫妻承包幾百畝水田,年入20萬元

27歲那年,經人介紹,粟少春認識了小他8歲、也是殘疾人的妻子鄧丕桃。兩人結婚後,粟少春更加勤勞。2002年春,粟少春帶著鄧丕桃來到距家裡10多里的寶塔河村,承包了60餘畝水田,種植水稻。夫妻倆克服樂常人難以克服的困難。

在田裡勞作時,別人能挑200斤左右的擔子,他挑不了,就拖著瘦小身軀,來回多趟完成。別人中午12點前和下午6點就收工了,可他和妻子仍然堅持頭頂烈日,生怕時間不夠。憑著這種毅力,當年他獲得了承包水田的第一桶金。

漢壽殘疾夫妻承包幾百畝水田,年入20萬元

2015年,粟少春先後參加了縣裡農業部門舉辦的育秧、除草、噴藥、機播等各種培訓班,晚上,別人都早早休息了,他還在蚊帳裡“啃”有關種田知識的書本。種田的科技含量提高了,粟少春的“心”更大了。

這一年,他又承包了300餘畝水田,並買來耕整機、插秧機、割稻機,還與廠家對接,直接從廠裡購買農藥、化肥,節省了成本。同時,他給自己承包的水田全部買了農業保險。雙季稻收割交售後,他和妻子一盤算,除掉各項開支外,當年賺20萬元左右。

漢壽殘疾夫妻承包幾百畝水田,年入20萬元

2017年,粟少春在政策引導和支持下投入近百萬元,再次擴大種植規模,新建了倉庫,購買了烘乾機、無人噴藥飛機等設備,實現了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同時,成立漢壽縣金華農機專業合作社,為當地農戶提供耕、播、收、烘、銷等“一條龍”的農機社會化服務,不僅提高了當地農機化作業水平,還帶動了當地村民增收。

漢壽縣巖汪湖鎮水果山村村民李忠利:我跟粟老闆開機子,一年搞得一兩萬塊錢,(累計工作時間)也就一個多月。

漢壽縣巖汪湖鎮水果山村村民李道明:(粟老闆)人品好,早上做事晚上給錢。

漢壽殘疾夫妻承包幾百畝水田,年入20萬元

2019年7月,粟少春依託水稻種植優勢,投資20多萬元建起了漢壽縣金華大米加工廠,打造不拋光不打蠟的原生態本土優質大米,不僅讓合作社實現糧食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還方便了當地農戶前來加工大米。

目前,粟少春水稻種植面積已達600餘畝,合作社服務面積1000餘畝,每年開出工資40多萬元。如今,他生產的大米暢銷漢壽、益陽的大小超市。

漢壽縣巖汪湖鎮水果山村村民粟少春:還是要感謝黨,感謝政府,我辦合作社對大家都有利,可以帶周邊的人在這裡做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