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的光與影

安祿山其父為粟特人,母為突厥人。“安”是粟特諸姓之一,“祿山”粟特語意為“光”、光明的意思,粟特人作為伊朗系的部落,信奉襖教。

安祿山的光與影

天下動亂

唐天寶十四年(755),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叛軍的中堅是由契丹、奚、室韋人組成的騎兵精銳,還有范陽、平盧、河東節度使的軍隊,總共十幾萬人,這些軍隊長期與契丹、奚族征戰,所以能征善戰、戰場經驗豐富、武藝高強。機動性極強的精稅騎兵,尤其是到了華北平原,開闊地作戰時,推進速度發揮著決定作用。當時唐朝河北各地的軍隊毫無抵抗之力,不是潰敗就是投降,這些地方軍隊長期處於和平狀態,根本就沒有打過仗,也沒經歷過戰爭,所以在軍事上安祿山自然佔有絕對的優勢。僅一個多月後,洛陽就被安祿山攻破了!

安祿山的光與影

顏真卿率義軍對抗叛軍

唐朝書法家顏真卿,作為平原太守與堂兄顏杲卿挺身而出,進行了歷史上著名的抵抗。叛軍史思明部攻陷常山,常山太守顏杲卿及其少子季明被捕,並先後遇害,顏氏一門被害30餘口。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是追祭被叛軍慘殺的顏季明所寫的一篇祭文。顏真卿悲憤交加,情不自禁,一氣呵成此稿。英勇頑強不屈的精神,為世人留下一篇偉大的作品!

安祿山的光與影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

封常清、高仙芝率領唐軍在攻打洛陽時敗於安祿山的軍隊,退守潼關,唐玄宗聽信宦官的讒言,將出身與朝鮮半島的高句麗人,有著山地作戰之王的名將高仙芝處死。一代名將哥舒翰,統率二十萬唐軍鎮守潼關,身經百戰的哥舒翰認為固守潼關至關重要,但是楊國忠卻挑唆唐玄宗下令出擊,這些拼湊起來的唐軍慘敗。利令智昏的李隆基一頓操作猛如虎,長安陷落,馬嵬兵變,唐玄宗逃往四川的途中,楊貴妃被賜死,唐朝幾乎就要亡國了!

安祿山的光與影

唐軍反擊、回紇出兵增援平叛

唐朝當時有出類拔萃的名將,郭子儀、李光弼(契丹人)率兵從河東出擊,轉戰河北,唐肅宗派驍將僕固懷恩北行,向回紇汗國請求援軍。回紇派出精銳騎兵前去增援唐軍,僕固懷恩與回紇軍奮戰大獲全勝,一舉收復長安,郭子儀率軍與回紇軍進攻潼關、收復洛陽,回紇軍建議應乘勝追擊,不能給叛軍喘息的機會,而唐軍採用的戰術講的是窮寇末追,作為遊牧民族的回紇軍不能理解。

安祿山的光與影

這時的安祿山早已被部下刺殺身亡了,史思明為其子史朝義所殺。史朝義率領的叛軍又多次與唐軍交戰,又被唐軍與回紇軍擊敗。僕固懷恩率朔方軍追擊史朝義,連連取得大勝,回紇軍的參戰對擊敗叛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史朝義因部下叛亂也自取滅亡了。自安祿山起兵七年多,叛亂就此結束!此時唐朝自身已經非常空虛了,各地的節度使實為“王”,“安史之亂”後形成了藩鎮割據的局面,唐王朝的衰微已到了回天乏術的地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