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落榜考生裡,他最牛!堪稱千古學子的楷模!


唐代落榜考生裡,他最牛!堪稱千古學子的楷模!

《上高侍郎》唐·高蟾.mp313:17

來自時間詩旅

前面兩天的杏花詩,杏花都是春天的使者,詩人都對它極盡讚美之詞,但杏花在古詩裡並不都是褒義的,今天這首詩,儘管這株杏花迎著金色的太陽,倚著五彩的雲霞絢爛開放,在詩人筆下,也仍然有著不一樣的特殊含義。

唐代落榜考生裡,他最牛!堪稱千古學子的楷模!

上 高 侍 郎

- 唐·高蟾 -

天上碧桃和露種

日邊紅杏倚雲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

不向東風怨未開

唐代落榜考生裡,他最牛!堪稱千古學子的楷模!

為奔忙賦閒,讓生活有詩,歡迎踏上時間詩旅。剛才軼倫為大家朗誦的是唐代詩人高蟾寫的《上高侍郎》 ,他寫道:天上的碧桃沾潤著雨露種植,日邊的紅杏依傍著雲霞栽培。而荷花生在秋天的江上,開得雖然遲,卻並不向東風抱怨悲嘆。

唐代落榜考生裡,他最牛!堪稱千古學子的楷模!

這首詩初讀之下會讓人感覺有些摸不著頭腦,又是天上碧桃,又是日邊紅杏,然後呢,這秋江芙蓉開不開的,和跟東風抱怨不抱怨有什麼關係呢,感覺都是些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有些莫名其妙,但實際呢,是因為我們不瞭解詩人寫詩的背景,這首詩的標題還有一個名字,叫做《下第後上永崇高侍郎》,也就是說,這是詩人高蟾考試落榜之後,心懷鬱悶寫給高侍郎的。在這裡我要介紹一下,唐代科舉是採用推薦和考試相結合的辦法選拔人才,其中,推薦尤為重要,在舉子考試之前,先得自投門路,向達官貴人“投卷”,也就是呈獻詩文,以求貴人們的舉薦,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唐代科舉的這個投卷,那就是年紀輕輕就中狀元的王維。

因為精通音律,工於書畫,又寫得一首好詩,所以王維一來到京城就成為王公貴族的寵兒,據記載本來那一年的科舉考試,名相張九齡的弟弟張九皋本來已經被公主舉薦為第一名的,而岐王非常賞識王維的才華,因此特別安排了一場宴會,專門宴請公主前來見識王維的才華,他讓英俊帥氣的青年王維換上錦繡衣服,在席間為公主演奏一首琵琶曲,音樂大師王維將曲子彈得聲調哀切,滿座為之動容,公主大為驚奇,岐王趁機推薦說,他不止是長於音律,詩詞方面,可以說無人出其右。公主更為詫異,就請王維展示一下詩作,王維便奉上早就準備好了的詩卷,公主看過之後,驚訝地說:“這些詩,都是我平日裡讀誦的,我常以為是古人佳作,沒想到居然是你這個青年人寫的”加上王維的談吐,不僅風雅斯文,又很風趣,席間各位貴客很是欣賞他,尤其是公主,很喜歡他,就這樣,本來推薦張九皋為狀元的公主,轉而向主考官極力推薦王維,有了公主的力薦,本就滿腹才學,風華絕代的王維也就一舉登第,拔得頭籌了。

唐代落榜考生裡,他最牛!堪稱千古學子的楷模!


剛才說的是有貴人舉薦的例子,如果沒有門路,沒有人舉薦的話,比如可憐的高蟾,就基本上沒什麼被錄取的希望了。。。據史書記載,他是“十年場屋,未得一第”,也就是說,考了十年了都考不中,當然心裡肯定是不爽了,這種遭遇,換做誰都受不了,比如寫那個“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孟郊,落第後他寫詩說“惡詩皆得官、好詩抱空山”,意思是詩文寫得臭的倒都可以當官,詩文寫得漂亮的反而被晾在山裡閒居,這諷刺的味道幾乎就是在怒罵了,但高蟾很不一般,這個人很大氣,並沒有寫詩去破口大罵,以此來發洩一番心中鬱積多年的怨氣,相反,他說“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雲栽”,儘管不滿,但很含蓄委婉,用“天上碧桃”、“日邊紅杏”來比喻那些進士及第之人都是權貴子弟,或者是有後臺的,正因為“碧桃”在天,“紅杏”近日,所以才能得到“和露”“倚雲”之勢,“和露種”,“倚雲栽”,就是暗指這些人受到貴人的舉薦照顧,所以才能平步青雲。如果這首詩都是前兩句這種暗含不滿的味道,那也不可能被人評為唐人落第詩的第一名,最為關鍵的是後兩句,“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詩人是把自己比喻成秋天江上無依無靠的荷花,與前面說的碧桃、紅杏是完全無法相提並論的,“芙蓉生在秋江上”,而不是“天上”、“日邊”,是說自己落榜的原因,是沒有顯赫家世,沒有背景,秋天的江上也感受不到春天的東風吹拂,這也是說自己生不逢時,但儘管如此,他仍然是“不向東風怨未開”,這東風當然是指主考官了,想來這位高侍郎就是主考官,他寫詩向高侍郎說了自己的情況,抒發心中不滿的同時,並不怪罪於考官,只是平和地說這是時也,命也,字裡行間,並沒有低聲下氣的乞求,也沒有發洩似的控訴。因為高蟾這個人,本就是特別有氣節,不卑不亢的,他出身貧寒,天資聰穎,為人還很講究,有人拿著重金想要資助他,但他斷然予以拒絕,說他即便是餓死也不會接受對方這不明不白的饋贈。因此,這樣一個光明磊落的人,在考試落榜之後,也自然不會搖尾乞憐,而是相反,清高而自信地說一句“不向東風怨未開”了。


唐代落榜考生裡,他最牛!堪稱千古學子的楷模!


正因為如此,在讀了這首溫柔敦厚的詩之後,高侍郎不僅很是同情高蟾的遭遇,也很為這個年輕人的氣度風骨所感動,加上考試中他也覺得這位高蟾真的是個有能力有才華的人,居然真的想幫助他了。於是高侍郎向王公大臣們極力舉薦高蟾的出眾才華。第二年,由於高侍郎的大力推薦,蹉跎十年的高蟾,終於順利地考取了進士。

說到這裡,我也很是感慨,高蟾的詩和個人經歷,讓我想起了曾經在節目中聊過的一段話,在這裡,再次和各位聽友,尤其是小聽友們一同分享,那就是:有勇氣來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胸懷來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有智慧來分辨兩者的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