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古城,講古詩,彈古琴,習古典禮儀,長安雅士的時尚生活

繆希雍《葬經翼》:“關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龍首也。”

居古城,講古詩,彈古琴,習古典禮儀,長安雅士的時尚生活

《史記》:“夫作事者,必於東南,收功實者,常於西北…….秦,四塞之國,被山帶渭,東有關、河,西有漢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馬,此天府也。以秦士民之眾,兵法之教,可以吞天下,稱帝而治。”

居古城,講古詩,彈古琴,習古典禮儀,長安雅士的時尚生活

自史學家看來,古城長安的戰略地位首先是無可比擬的。

居古城,講古詩,彈古琴,習古典禮儀,長安雅士的時尚生活

如今我們所在的古長安城,大約因為日日看著,住著,呼吸攸關,熱愛天成,反倒忽略了它曾經的輝煌。

居古城,講古詩,彈古琴,習古典禮儀,長安雅士的時尚生活

長安,意為“長治久安”,與羅馬、開羅、雅典並稱為世界四大古都;堪稱中華文明史及東方文明史上最負盛名的全球著名都城。

居古城,講古詩,彈古琴,習古典禮儀,長安雅士的時尚生活

長安作為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千餘年,先後有21個王朝和政權建都於此,是十三朝古都。在建都長安的諸多朝代中,周、秦、漢朝、隋朝和唐朝都是中國歷史上的強盛時代,當時的長安已成為國際性大都市。長安在公元前195年-公元25年、公元580年-公元904年的兩段時間裡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

居古城,講古詩,彈古琴,習古典禮儀,長安雅士的時尚生活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長安在其發展的極盛階段一直充當著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國使節與朝拜者的到來。

居古城,講古詩,彈古琴,習古典禮儀,長安雅士的時尚生活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長安向世界展現了文明中國擁有的自信、開放、大氣、包容、向上的民族精神,鑄造了炎黃子孫永遠為之自豪的文化高地。

居古城,講古詩,彈古琴,習古典禮儀,長安雅士的時尚生活

“一座城市的歷史就是一個民族的歷史”,長安,這座中國歷史文化的首善之都,以世代傳承的雍容儒雅,滿腹經綸,博學智慧,大氣恢弘,成為中國歷史的底片,中國文化的名片和中國精神的芯片。

居古城,講古詩,彈古琴,習古典禮儀,長安雅士的時尚生活

身居此等“洞天福地”,又該如何,才能不負這曠世奇緣?李太白於此,曾有“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那般豪氣,杜甫卻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的心憂黎庶;王維則“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在與自然的相處中找到了自我…….

居古城,講古詩,彈古琴,習古典禮儀,長安雅士的時尚生活

居古城,講古詩,彈古琴,習古典禮儀,長安雅士的時尚生活

居古城,講古詩,彈古琴,習古典禮儀,長安雅士的時尚生活

居古城,講古詩,彈古琴,習古典禮儀,長安雅士的時尚生活

居古城,講古詩,彈古琴,習古典禮儀,長安雅士的時尚生活

居古城,講古詩,彈古琴,習古典禮儀,長安雅士的時尚生活

位於長安城南唐大通坊的秀秀書院,長期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推廣和茶道文化研習,並積極探索與現代生活相結合之道,以終南山數千年積澱的儒、釋、道、武、醫、藝等國學精華為學養根基,全新打造“中國式雅士生活”。

居古城,講古詩,彈古琴,習古典禮儀,長安雅士的時尚生活

居古城,講古詩,彈古琴,習古典禮儀,長安雅士的時尚生活

居古城,講古詩,彈古琴,習古典禮儀,長安雅士的時尚生活

一番苦心,焉知不是秉著繼承弘揚國粹之理念,以茶、香、琴、書之“和敬清寂”、“清靜和寂”、“清和淡雅”、“和敬勤真”為載體,為俗世浮塵當中的你我開闢一塊頤養身心的世外淨土?

居古城,講古詩,彈古琴,習古典禮儀,長安雅士的時尚生活

居古城,講古詩,彈古琴,習古典禮儀,長安雅士的時尚生活

眼下境況,直播間裡講古詩,是山長長安雅士薛佩生每日的第一要務。

居古城,講古詩,彈古琴,習古典禮儀,長安雅士的時尚生活

詩歌,也許是最能串聯古今精神價值的一樣“利器”。

律詩、絕句、樂府詩、古體詩,從李白,王維、杜甫,到劉禹錫、白居易、杜牧、李商隱,再到王安石、蘇軾、陸游,從李煜到晏殊、歐陽修,到秦觀、李清照、辛棄疾再到納蘭性德…….我們所感知到的,“海上生明月,天涯生此時”的高華,“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的迷惘,“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傷情,“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的清醒,“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自信,“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嘆惋,“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豪壯…….種種況味,應有盡有。

居古城,講古詩,彈古琴,習古典禮儀,長安雅士的時尚生活

今日讀詩:

題八詠樓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

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

李易安此作,悲宋室之不振,慨江山之難守,其“江山留與後人愁”之句,堪稱千古絕唱。

往日讀詩未畢時,總有心急的“金牌主管”來一句:“怎麼還不彈琴?”

居古城,講古詩,彈古琴,習古典禮儀,長安雅士的時尚生活

薛山長“左琴右書”之人,指下功夫自是了得。今兒一曲《山水情》,明兒一曲《長門怨》,風格迥異,然則俱近“聲韻皆有所主也。夫正直勇毅者聽之,則壯氣益增;孝行節操者聽之則中情傷感;貧乏孤苦者聽之則流涕縱橫;便佞浮囂者聽之則斂容莊謹……蓋其聲正而不亂,足以禁邪止淫也”之境。

居古城,講古詩,彈古琴,習古典禮儀,長安雅士的時尚生活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據孔夫子所云,頗可見得古人對於山水的態度。品格、氣質、胸懷、志趣無一不可同自然界的山水聯繫起來。道家理念當中,對於自然山水,更追求一種“無為”、“逍遙”狀態,迴歸自然,天人合一。

一曲《山水情》既終,清風明月,長空淺淵,山光水色,清幽畫面如在目前。

居古城,講古詩,彈古琴,習古典禮儀,長安雅士的時尚生活

長門怨則是一種華麗的蒼涼之感,如怨如慕,如泣如訴。

《樂府古題要解》:為漢武帝陳皇后作也。後長公主嫖有女,字阿嬌,及衛子夫得幸,後退居長門宮,愁悶悲思。聞司馬相如工文章,奉黃金百斤,令為解愁之辭。相如作長門賦,帝見面傷之,復得親信者數年。後人因其賦為長門怨焉…….

居古城,講古詩,彈古琴,習古典禮儀,長安雅士的時尚生活

薛山長其實直播開始前,且先不忙著解詩,彈琴,叉手為禮倒是第一位的。

宋人《事林廣記》載:“凡叉手之法,以左手緊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則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如以右手掩其胸,收不可太著胸,須令稍去二三寸,方為叉手法也。”即雙手手指交叉在胸部而示敬,此種叉手禮無論男女老幼皆可使行。

有時亦行拱手禮。

《爾雅·釋詁》郭璞注曰:“兩手合持為拱。”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手部》曰:“謂沓其手,右手在內,左手在外。男之吉拜尚左,女之吉拜尚右。兇拜反是。九拜必皆拱手”。

揖禮:段玉裁按《公羊傳》注:作為其如蹲,此皆言不便於跪,故肅以為禮,肅,蓋如後世長揖……揖者,立而舉頭推手也,肅者,立而低頭下手,如今人之揖也。

居古城,講古詩,彈古琴,習古典禮儀,長安雅士的時尚生活

抱拳揖禮在道教禮儀中,左手抱右手,寓意為揚善隱惡。蓋以左手為善,右手為惡之故。

抱拳揖禮如今是應用到武術方面居多。直播間“形體訓練”之時,薛山長以壺劍之法示人之時,即行此禮:左腳上前一步,右腳跟上;並步的同時,兩手環抱胸前,右手握拳,拳面向左手,拳頂對著左掌中指下端;左手四指伸直,拇指彎曲,兩手手心向外前推………

中華乃禮儀之邦,所謂“禮多人不怪”,無論叉手禮、拱手禮、揖禮,但凡心誠意誠,其實也無關儒家、道家、佛家之分,一定便有“謙謙君子”之風了,不知諸君以為如何?

居古城,講古詩,彈古琴,習古典禮儀,長安雅士的時尚生活

居古城,講古詩,彈古琴,習古典禮儀,長安雅士的時尚生活,君若欣羨,大可就來,一起變身時尚的精神貴族可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