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陪越疏遠?教你 4 招增進親子關係

2020年,值得關注的一個頭條號。

孩子越陪越疏遠?教你 4 招增進親子關係

高質量的陪伴對成長真的很重要


很多父母雖然和孩子在一起,但是陪伴的質量卻不高。


調查顯示:除去孩子睡覺的時間以外,70% 以上的家長每天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時間僅有 4 個小時。而這 4 個小時中,有 40% 的時間家長都在機械地陪伴孩子,顧著自己玩手機或電腦遊戲, 30% 的時間裡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

隨後,家長只會用剩下的將近半小時時間,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不過,溝通交流多是以「教育」為主。


孩子越陪越疏遠?教你 4 招增進親子關係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孩子越陪越疏遠?教你 4 招增進親子關係

明明有陪,孩子還不滿意?


昨天,許久未見的一個老朋友,跟我聊了聊她家孩子的事,她說:


這幾年一直忙工作,最近特意向領導休了假,想著趁五一假期,孩子不用上學,剛好可以帶他好好玩幾天。


可在外面玩的這兩天,孩子都不怎麼願意搭理我,他自己玩的時候也是蔫蔫的,一點開心的樣子都沒有,本來挺好的事兒,怎麼就變成這樣了呢?


孩子越陪越疏遠?教你 4 招增進親子關係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沒時間好好陪孩子成長,孩子不願和自己說話,孩子和自己不親近甚至疏離,成了很多職場爸媽的痛。


大多數家長,不是「想陪沒時間陪」,就是「想陪不知道怎麼陪」,再不然就是「陪了等於沒陪」


其實,陪伴孩子,質量遠比時長更重要。


這個質量,在於你是否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與孩子的共處當中,與孩子產生共情。


讓孩子知道,他在你心中有多重要,從而在心理上獲得愛與被愛的滿足。


孩子越陪越疏遠?教你 4 招增進親子關係

想要高質量的陪伴

這四點很重要


1. 給孩子一定的儀式感,加深陪伴記憶


《小王子》裡說儀式感:「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都不同,就是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都不同。」


很多職場爸媽沒有太多時間陪伴孩子,可以在生活中給孩子一定的儀式感,讓孩子深深記住與父母相處的某一時刻。


例如每天出門前,我都會和孩子擁抱一下,讓他親親我的臉頰。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會和孩子互相說一句「晚安,我愛你」


這些動作和語言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但卻能夠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愛的,也更期待和父母在一起的每一段時光。


2. 多傾聽少指責,用孩子需要的方式陪伴


或許你以為給孩子買各種好吃的、好玩的,就是高質量陪伴,但其實有的時候,孩子只想你能溫柔地看著他,和他說說話,和他在一起。


當孩子在專心玩玩具的時候,你不需要去打擾孩子。不用為了達到陪孩子的目的而故意刷存在感。


而當孩子向我們展示自己的遊戲成果時,我們應該及時給予積極回應:「哇,你是怎麼做到的?」,「這個看起來好酷啊,你教教媽媽吧」或者「這地方很難發現呢,你剛才肯定認真觀察了!」……


用孩子需要的方式去陪伴他,陪伴才會更有效。


孩子越陪越疏遠?教你 4 招增進親子關係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3. 讓自己變得有趣,用孩子的方式陪他玩耍


學著讓自己的童心迴歸是很好的高質量陪伴方式。家有小月齡的寶寶,你們可以一起玩積木,做遊戲;有大寶寶的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手工,捏橡皮泥,過家家等。


陪伴並不一定是要去教會孩子什麼。玩的過程中,讓寶寶來做遊戲的主人,甚至讓他教你怎麼玩,你的角色是輔助和傾聽。


4. 和孩子一起做一件事,其實媽媽也需要寶寶陪


當你下班回到家後,可以邀請孩子接下來和你一起做一件事。


這件事情一定是孩子能模仿能參與,可以和你一起完成的,比如:幫你洗菜做飯,收疊衣服等等。


放下手機,拋開工作,沒有外界打擾。寧可要半小時的悉心陪伴,也不要一小時的消極敷衍。講真,大家一起幹活的感覺,會比一個人默默埋頭苦幹要快樂得多。


根據哈佛商學院的研究發現,比起華麗的大餐或偶爾一次的旅行,爸媽下的一碗麵、睡前講的一個小故事,更能觸動孩子的心,讓他們念念不忘。


不要認為陪伴孩子是一件任務。其實陪伴是相互的,孩子陪伴累了一天的你,也是很治癒的。媽媽都需要寶寶陪伴,與寶寶的相處能緩解自身工作的壓力。

每個孩子與父母相處的時間,都是有限度的,他需要你陪伴的時間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長,所以每個爸爸媽媽都要珍惜與寶寶相處的時間。

夏天快到了,寶寶容易被蚊蟲叮咬,媽媽們超心疼,短暫而優質的親子時光更不能被蚊蟲打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