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速5G商用進程!華為聯合宇通、比亞迪等共建“5G汽車生態圈”

4月24日,華為聯合一汽紅旗、一汽奔騰、一汽解放、上汽乘用車、上汽通用五菱、廣汽新能源、比亞迪、長安汽車、長城汽車、東風小康、東風乘用車、北汽新能源、江淮汽車、宇通客車、奇瑞、金康賽力斯、南京依維柯、T3出行等

首批18家車企(按公司簡稱筆畫排序),正式發佈成立“5G汽車生態圈”,加速5G技術在汽車產業的商用進程,共同打造消費者感知的5G汽車。

提速5G商用進程!華為聯合宇通、比亞迪等共建“5G汽車生態圈”

作為智能網聯生態圈的延展,本次5G汽車生態圈建立後,華為希望通過汽車增量部件的優勢、面向消費者1+8+N的全場景體驗以及5G網絡解決方案的能力,向生態圈夥伴貢獻更多的技術、平臺和創意,更系統地服務好車企開展5G汽車的創新驗證,帶給消費者更驚豔的體驗。這正呼應了華為“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造—好車”的理念。

提速5G商用進程!華為聯合宇通、比亞迪等共建“5G汽車生態圈”

華為汽車與ICT產業融合發展歷程

華為是全球領先的 ICT(信息與通信)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深耕佈局智能汽車+車聯網。早在 2013 年,華為便宣佈推出車載模塊 ME909T,併成立“車聯網業務部”。隨後數年間,華為在車聯網的端(車載智能及聯網設備)、管(車聯網基礎設施)、雲(車聯網平臺)等領域相繼推出相關產品。2019 年 4 月上海國際車展期間,華為首次以 Tier1供應商的身份登臺亮相。

提速5G商用進程!華為聯合宇通、比亞迪等共建“5G汽車生態圈”

華為的智能汽車+車聯網布局

去年4月17日,華為首次正式宣佈了自己的定位是:面向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供應商。華為首次以一級供應商的身份參展,華為副董事長徐志軍公開表示,華為未來是不造汽車,而是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同時,徐直軍還指出,未來汽車有70%的價值屬於增量業務,華為致力於成為面向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供應商。隨著汽車產業與ICT產業的深度融合,智能網聯電動汽車正在成為人類社會新的革命性發展引擎,其影響遠遠超出兩個行業本身。

去年5 月 22 日,在華為心聲社區發佈的任正非最新內部講話文章中,任正非認為車聯網、人工智能和邊緣計算是華為未來三大突破點。他分析指出,華為車聯網可以成立商業組織,要加大面對智能汽車的聯接、車載計算、自動駕駛等戰略投入。

去年5月27日,任正非簽發組織變動文件,華為正式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同時,任命此前華為無線網絡業務部和日本運營商業務部總裁王軍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部的總裁。

去年6月初,華為宣佈正式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部門,該部門隸屬ICT管理委員會管理。其中,華為對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部的定位,是作為未來華為在智能汽車領域負責的主要部門,提供智能汽車的ICT部件和解決方案,幫助車企造好車。

去年7月5日,華為獲得了電子地圖製作的甲級測繪資質。

去年8月,華為在其舉辦的開發者大會上,正式發佈其自主研發的操作系統鴻蒙OS,該系統是一款基於面向全場景的分佈式操作系統,可適配手機、平板、汽車等多終端設備。

提速5G商用進程!華為聯合宇通、比亞迪等共建“5G汽車生態圈”

去年9月,在華為Mate30德國發佈會上,華為HiCar亮相。在官方展示的視頻中,車主可以遠程通過手機負一屏很便捷地開啟車內通風、控制車窗升降,也可以在靠近車輛時將手機做為車鑰匙無感開啟車門。

提速5G商用進程!華為聯合宇通、比亞迪等共建“5G汽車生態圈”

去年9月份全聯接大會,會議期間華為新的五大板塊頒佈:智能車雲、智能網聯、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電動。

提速5G商用進程!華為聯合宇通、比亞迪等共建“5G汽車生態圈”

增量T1 與新基建同行

汽車電子產業鏈 Tier1 系統集成廠商目前處於國際寡頭壟斷的市場格局,全球前十大汽車電子供應商擁有 70%市場佔有率。有業內人士認為,華為入局智能汽車領域,將會填補國內在一級供應商陣營中的空白。

汽車電子零部件佔比在持續提升,市場規模達數千億美元量級。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的數據,2018 年為 2175億美元,該網預測 2020 年將達到 2400 億美元(CAGR=5%)。

提速5G商用進程!華為聯合宇通、比亞迪等共建“5G汽車生態圈”

全球汽車電子零部件市場規模(億美元)

自動駕駛與車輛網的驅動將帶動智能汽車行業的發展,博世、大陸、電裝為汽車電子的第一梯隊,其中博世在全球汽車電子領域的市場份額為 20%,與大陸市場份額基本持平。在中國市場上,博世、大陸、電裝排名前三,博世以 11.6%的份額居於首位。

提速5G商用進程!華為聯合宇通、比亞迪等共建“5G汽車生態圈”

全球汽車零部件市場份額測算(前 10 名)

按照徐直軍的說法,"未來自動駕駛能力的電動汽車,除了底盤、4個輪子、外殼和座椅外剩下的都是我們擁有的技術......未來汽車價值的構成 70%不會在傳統的車身、底盤上,而是自動駕駛的軟件,以及計算和連接的技術。"理想很豐滿現實略骨感,Tier1是遠比主機廠更難顛覆的,實際上目前包括博世、大陸、電裝等傳統的零部件廠商也在智能駕駛和車聯網領域發力,華為面臨的挑戰很大。要成為智能汽車領域的“博世”,華為不僅要在全面掌控智能汽車領域技術,在軟件系統等關鍵技術上還要具備“統治力”。

然而,經濟大環境以及車市週期性的變化,對華為在汽車領域進展的影響也不容小覷。2018年中國汽車產銷量28年來首次年度下滑,2019年繼續下滑超過9%,而據麥麥肯錫預計2020年中國汽車銷量將減少15%,這些無異於雪上加霜。

提速5G商用進程!華為聯合宇通、比亞迪等共建“5G汽車生態圈”

近日,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新型基礎設施的範圍,打頭第一個是信息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比如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政策實時的加強,對於汽車市場、對於汽車產業鏈上的企業無異於加了一劑強心劑。

新基建號角已吹響,華為作為車聯網行業整合者,產業鏈公司必將受益。參考華為在手機領域的表現,預計華為在智能汽車電子零部件的銷售有望在未來十來年的時間內達到 500 億美金的量級,成為和博世比肩的汽車電子巨頭。

華為華為中華有為,未來讓我們一起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