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明明是一部小提琴協奏曲又為什麼叫《西班牙交響曲》?

愛德華·拉羅(Edouard Lalo,1823-1892),1823年1月27日生於法國的里爾,拉羅先在該城的音樂學院學習,16歲時進入巴黎音樂學院進修。畢業後,他就留在了巴黎,成了一名音樂教師和小提琴手,並開始從事作曲。在他40多歲的時候,他在作曲界有了一定名氣。拉羅在晚年因緊張創作,身體相當虛弱,1892年4月22日終因心臟病突發而在巴黎逝世。

在十九世紀法國樂壇上,拉羅並不是十分耀眼的人物,他在1873年完成了《西班牙交響曲》(作品21號)後題獻給了當時著名的小提琴家薩拉薩蒂。1875年2月7日在巴黎大眾音樂廳,小提琴大師薩拉薩蒂首演了這部作品,獲得了空前的成功。此後,這部小提琴作品就一直光耀下去了,成了後來小提琴家的保留曲目。這部小提琴作品的名稱《西班牙交響曲》的確是令人詫異的,這在所有著名小提琴協奏曲中也是罕見的。

(原創)明明是一部小提琴協奏曲又為什麼叫《西班牙交響曲》?

塞維利亞,西班牙廣場

拉羅的這部小提琴協奏曲之所以稱為“西班牙”,顯然是為了強調作品其中的音樂素材充滿了強烈的西班牙風情與色彩,旋律優美華麗,典雅生動,樂隊色彩豐富,樂器效果得到充分發揮,而之所以有稱為“交響曲”,則顯然考慮到這部作品五個樂章中都沒有安排獨奏小提琴的華彩樂段,獨奏小提琴始終和整個樂隊交織在一起,這就更像有獨奏小提琴參與的管絃樂組曲了。

(原創)明明是一部小提琴協奏曲又為什麼叫《西班牙交響曲》?

馬略卡島帕爾馬市海景

無論如何,這部作品是非常動聽的,每個樂章都十分浪漫、歡快、活潑、充滿青春氣息,奇特的節奏和優美的旋律充滿了強烈的西班牙風情與色彩,整體氣氛都很吸引聽眾,不但在外表上有華麗的效果和迷人的情調,而且在內容上也頗具深度,儘管在意境上稍顯單薄。拉羅雖然是法國人,但是祖父一輩卻是地道的西班牙人,而對這部作品形容色彩炫麗是恰如其分的。

全曲共分五個樂章:

第一樂章:不太快的快板,d小調,2/2拍子,奏鳴曲式。 本樂章是全曲中最充實有力的樂章。 小提琴奏出的第一主題自由瀟灑,之後緊接優美抒情的旋律為第二主題,經發展後小提琴的第一主題則顯得蒼勁濃郁。樂章在異常華美的氛圍中結束。

第二樂章:詼諧曲,很快的快板,G大調,3/8拍子。三段體,西班牙色彩很濃的樂章。樂曲在快速與慢速不斷交替中發展,小提琴則悠然自得地歌唱。

第三樂章:間奏曲,不太快的稍快板,a小調,2/4拍子, 三段體,如同前面樂章一樣,有濃厚的西班牙情調。管絃樂部分展示出西班牙風味十足的序奏後,主奏小提琴奏起“半拖半拉而前進"的主題 。這一主題也含有前面的序奏那樣很有個性的節奏。中段由主奏小提琴奏出奔放的主題,這個主題技巧性的快速音群熱烈、華麗地發展,造出了頂點。

第四樂章:行板,d小調,3/4拍子,三段體。 這是情緒化而富有旋律美的樂章。管絃樂奏出帶有哀愁味的沉重的序奏, 主奏小提琴奏起了感傷味十足的主題。 不久,像是"撥雲見日"一般,又出現新的民謠般甜美的主題。最後,樂章以簡單的尾奏輕輕地結束。

第五樂章:迴旋曲,快板,D大調,6/8拍子。 這是燦爛生輝的迴旋曲,小提琴在此把它的華麗技巧做了最大限度的發揮。主奏小提琴奏起了輕快的迴旋曲主題,並經過多次發展變化,最後由全體樂器以最強音在D大調主和絃上結束樂曲。

柴可夫斯基非常喜愛拉羅的這部《西班牙交響曲》,曾評價道:‘’這是極為愉快、新鮮而又明朗的樂曲……他的期望並不在於深刻。”受這部作品的強烈激發,柴可夫斯基於1878年創作了他一生唯一的小提琴協奏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成了後來的四大小提琴協奏曲之一,這是後話了。

筆者收藏的一個版本拉羅《西班牙交響曲》CD唱片

DG 445 549-2 帕爾曼小提琴,巴倫博依姆指揮巴黎管弦樂團

(原創)明明是一部小提琴協奏曲又為什麼叫《西班牙交響曲》?

筆者上傳的的拉羅《西班牙交響曲》演奏視頻(請點擊下面“瞭解更多”欣賞)

瓦吉姆·列賓小提琴,鄭明勳指揮法國廣播愛樂樂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