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望长安于日下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句话用于读书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滕王阁序|望长安于日下


一开始读到《滕王阁序》中的这四句话,有些意思,好像一目了然。

合上书本的时候却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也就勉强知道“望长安于日下”和“天柱高而北辰远”是说向着太阳落下的方向望过去,壮丽的夕阳余晖之下却不见雄伟的长安京城,高高的昆仑天柱虽直插云霄却永远无法抵达北极星的所在。

至于其他两句,初始的时候便认为是为了让文章整齐所以必须凑齐“西东南北”四个方向,以“天圆地方人居中,天高地远人渺小”来表现“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以面对无常命运的无力感,服务于“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的无尽感慨。

然而,对这种解释自己心里还是有着隐隐的不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解读一篇文章,哪里感觉到别扭,哪里就一定有问题。觉得别扭的地方一定就是该下功夫的地方。


滕王阁序|望长安于日下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一点有问题,若不能在此点解决,不妨再次通读全篇。

在文章的背景之处有这么一条:王勃的父亲被贬往交趾做县令,正是在“奉晨昏于万里”的路上,他才得以参加滕王阁的宴会。

西方的落日下,雄伟的长安城,那里本是王勃朝思暮想的地方,他可以“等终军之弱冠”,“慕宗悫之长风”,如今站在滕王阁,只能无奈地通过回忆表达自己的魂牵梦萦。

最令人悲伤的是,路途本已遥远,如今却偏偏要去往相反的方向(长安在西北,交趾在东南),也就是“目吴会于云间”,此去山高水远,归来的日子更加遥遥无期。

滕王阁序|望长安于日下


我本意去西北登临人生的高峰,却不想跌入命运的深渊,直下东南

“地势极而南溟深”,王勃一定是在叹息:我本想登临西北,走向人生的高处,直上云霄;命运啊,你却偏偏把我拉向东南的深处,东南而望,深不见底!

“天柱高而北辰远”,为了梦想中的功业,有人“向天再借五百年”,王勃此时只想去昆仑借来撑天的柱子攀援而上,直冲云霄,无奈天柱虽高,北极星却在更高的地方。还是算了吧!

滕王阁序|望长安于日下


既然“识盈虚之有数”那也只好收起悲情。

“君子见机,达人知命”,在困境中自我磨砺,“饮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珍惜此生后来的时间,在东隅已逝的,在桑榆收回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