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在施肥,為什麼別家就比你高產,看完一下明瞭!

同樣是在施肥,為什麼別人家的農作物長得又好又高產?自己施肥量又不比別人少,為什麼就沒有他家高產呢?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其實在施肥這一方面,有很多的誤區,稍不注意就會出現施肥不當的情況,就會造成肥效差、見效慢,嚴重者還會造成植株死亡。

同樣在施肥,為什麼別家就比你高產,看完一下明瞭!

總結起來,主要有施肥時間、方法、養分配比等方面的誤區,來看看你有沒有遇到過這些問題吧!

1.關於施肥時間的誤區-農作物出現缺肥現象後,再去施肥

肥料施入後,在田地裡需要有3-5天才能被農作物所吸收,在旱地則需要5-7天才能被吸收,因此在農作物出現缺肥現象後再去施肥,就會造成農作物缺肥時間加長,從而導致減產。所以,施肥時間應根據農作物的需肥特性提前進行施肥。

2.關於施肥方法的誤區-配方一樣,用量一樣,效果一樣

這一道理非常容易理解,胖人與瘦人的主要差別不是吃的多少的問題,而是吸收多少的問題。

肥料也一樣,同樣的配方、同樣的用量由於農作本身的原因會有一個養分利用率的區別,這就是為什麼有些總養分低的產品會比養分高的產品效果還要高的原因。

同樣在施肥,為什麼別家就比你高產,看完一下明瞭!

3.關於養分配比的誤區

只施底肥,不追肥

很多用戶怕麻煩,施了基肥以後,就不再追肥了,這種施肥方法是不科學的。

作物在早期對養分需求較少,施足基肥後確實能夠保證長時間作物對養分的需求,但即使是一些後勁比較足的肥料,其肥效持續期也是有限的,特別對於保肥保水能力較差的砂壤土,不及時追肥更容易造成脫肥現象。所以,對於生長期超過2 個月的作物應適當追肥,保證作物在生長旺盛期對養分的需求。

用了複合肥以後,別的肥就不用了

有些用戶認為,施用複合肥後就不用再施用其他肥料了,這是錯誤的。

一般複合肥普遍只是含有氮、磷、鉀元素,少量品種含有鋅、硼元素,如果不注意及時補充有效的中微量營養元素和有機活化營養,同樣會對作物品質、產量產生嚴重影響,收益下滑。

同樣在施肥,為什麼別家就比你高產,看完一下明瞭!

追肥偏施氮肥

很多用戶在追肥時偏施碳銨、尿素等氮肥,雖然這對於作物的長勢會產生明顯的效果,但並不能給用戶帶來產量的增加。

對作物前期生長而言,氮素很重要,但隨著作物的生長,對磷、鉀、微、有機營養的需求越來越高,對氮的需要反而減少,偏施氮肥只會使作物旺長,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失調,結果少或貪青晚熟,口感差。

施肥養分配比很重要,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