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書看得多,反而有害

有些書看得多,反而有害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今年各家互聯網公司都組織了一些活動,比如B站就叫了很多UP主來推薦自己喜歡看的書,我看了幾個平時比較喜歡的UP主的推薦,發現他們推薦的書裡有很多我不認可的,一時間對這個讀書日的活動也有了一些想法。

我有了一些非常非常三觀不正確的看法,我覺得有些書其實可能不看最好,看了反倒變成傻瓜,看的越多,傻的越厲害,傻的越固執。

倒也不是說我對於不喜歡或者不認同的書單多麼的不能容忍,不是興趣層面的差異,而是價值觀的差異,他們推薦的書裡有些也是我以前喜歡的,只是現在再看就覺得帶著一股裹腳布的臭味。

熟悉的朋友都知道我有一個書架,以前放在辦公室,去年搬回家了,剛剛搬回家的那段時間,我想著把一些沒看的抽時間看一遍,晚上的時候我就坐在書架前翻看,這些書都是我像倉鼠收集糧食一樣收集的,前後跨度10來年,從新整理分門別類,再要看的時候,發現一些書我壓根不想看了。

第一次重新整理以及翻看自己收集的書,有些看過的再看時,就覺得冒著傻氣,傻話連篇,但是自己當時還喜歡的不行。回望作者這些年說的話,基本都是一個套路,就知道他根本沒有更新過自己,多年來一直活在一個模子了。有的朝著一個荒唐的方向狂奔,有的在原地打轉。

有些沒看的書,這些年在社交媒體上看著作者傻話連篇,翻開書看幾頁,果然跟網上一樣,冒著一股怪氣味,以前都還不覺得。

當時在書架前翻看這些書的時候,我在想如果我小孩再大一些,喜歡看課外書的時候,她來這個書架上拿書看,我希望她看什麼書呢?這些我看著冒傻氣和怪味的書我肯定不希望她看,浪費時間不說,一不小心看進去了人生難免還要走一段彎路,會給人帶來很不好的影響。

我十幾歲的時候啥都不懂,覺得看書是多多益善的,有時間囫圇吞棗都會看一些,自己的喜好也是看些亂七八糟的書。現在回頭看有些書帶給我的負面影響遠遠大於正面的。過了十幾二十年,我經歷了足夠多的事情之後回看總結才發現的。

年輕時喜歡的某個作家在書裡說,死亡沒有超過20年的作家的書是不看的,因為沒有經歷過時光的篩選。現在借這個話題回想覺得這句話真對。人生苦短,喜歡看書的話真應該把時間花在看經典上,而不是看所謂的暢銷書。過去二十年的暢銷書,有幾本經歷住時間的檢驗了呢?

一些作家本身的眼光和認知侷限,但是非要在針尖上雕花,自己可感動自己了,覺得寫出了曠世之作,但是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裡,已經有一股餿臭味了。我看一些喜歡他們的讀者跟他互相感動,形成了認知閉環,根本不打算出來,也不打算接收外部的真實消息。

前幾周我的專欄裡寫過話題《小心太會說話的人》,就是我認為這些太會說話的人太擅長詭辯,他們會把很多已經餿臭的理論、觀點、看法用精緻的話語、嚇人的大詞進行包裝,越餿的包裝的越讓人聞著香。那些沒有辨別能力的“愛書”的小年輕衝上去,各種熱愛。

為了不引起無意義的罵戰,具體的書和作者我就不提了。

反正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三觀形成的時期,看的是他們的書,不如不看,浪費時間,還不如玩手機呢。

當然,時代洪流滾滾向前,我小孩這一代人,也許看課外書這一活動會被壓縮到忽略不計,因為生活足夠精彩,有太多動態內容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文字內容也許會失去對他們的影響力。

藝術都是隨著科技技術的迭代而迭代的,就拿畫畫來說,就是那個特定時代,隨著印刷術和電影電視技術路線升級,過去就過去了,現在別說畫畫,會看畫的人都沒幾個,這個行業的人再怎麼自我感動和呼喚都沒轍,就是一個越來越小眾的行業。

不過動態內容冒著傻氣的導演和視頻作者就少嗎?也很多。不事複雜的生產,對世界認知嚴重變形,他們都是高發群體。

這樣一想,我也操心不了那麼多了。各人有各人的人生吧,隨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