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在父母“大聲催促”下長大的孩子?

早晨被媽媽大聲叫起床,感覺像是一天之中噩夢的開始!

你是不是在父母“大聲催促”下長大的孩子?

所有人都要經歷從孩子到大人這個成長的過程。

大多數孩子在媽媽叫起床時都會拖拖拉拉。好不容易起來了,又傳來媽媽的催促聲,“快點刷牙、洗臉。”洗漱完清醒後,飯桌上可能媽媽又會讓孩子“快點吃飯”。

你是不是在父母“大聲催促”下長大的孩子?

之前網絡上有個調查,一個小孩平均每天會被催促25次。

曾經一位家長接受採訪時說,“如果不催促孩子,他肯定會上學遲到,沒時間吃飯,甚至有時候都得靠吼才能有效果!”但當我們反問家長:那你嘗試過不催促孩子時,孩子會遲到嗎?他說,“沒有!”

你是不是在父母“大聲催促”下長大的孩子?

一個充滿陽光的早晨,從睜開眼睛就聽到旁邊有個聲音一直督促著自己,整個一天的心情都會變差,會沒有心情去認真並且高效率的完成任何一件事情。

相信每位家長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如果爸媽日復一日叫起床、叫吃飯、催上學,我們是會形成依賴性的,也就是所謂的條件反射原理。

潛意識告訴我們,不用擔心時間不夠用,因為到點會有人提醒。日復一日,不僅僅是起床、上學、吃飯這些小事上形成惰性,可怕的會影響孩子一生。除此之外,大聲催促孩子、命令孩子,會讓孩子缺乏自信、沒有主見。在以後的生活和工作中 可能會習慣於聽取別人的建議,缺乏主見、沒有自己的想法。

你是不是在父母“大聲催促”下長大的孩子?

建議:

作為孩子最親近的朋友,不能以我們認為的好的方式對待孩子。針對孩子拖拖拉拉現象,我們可以把大聲催促“快點xxx”改成“現在幾點,離我們做什麼事情還有幾分鐘”,這樣孩子內心會有一個自己的時間安排。

例如,寶貝該起床了,距離我們出門去學校的時間還有半小時。

這樣做,不僅讓孩子內心有了我們之前大聲催促的目的——緊迫感,也讓孩子學會了做計劃、管理時間,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的自理能力。

你是不是在父母“大聲催促”下長大的孩子?

所以,各位寶爸寶媽們,從今天開始我們可以試著將催促孩子“快點做某事”,改為不帶情緒化且有意義的時間反饋。我們要相信孩子、給孩子最大的空間去展現他的能力,相信他一定可以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