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餘年》這一細節告訴你,過度管控的孩子更容易叛逆

1、

剛開始看《慶餘年》就被李沁演的拿著雞腿的郡主驚豔到了。

那個怯懦單純的眼神,那樣的初戀臉,讓人砰然心動。更是不經意的迷住了男主。

《慶餘年》這一細節告訴你,過度管控的孩子更容易叛逆


但是,隨著劇情的發展,在喜歡雞腿郡主的同時,也對她產生了憐憫。

她出生高貴,卻體弱多病。父母猶在,卻因為私生而得不到最基本的關愛。

她被養在皇家別院,由一大堆的婢女伺候,衣食無憂。可同時也被母親派的人嚴格監控,禁止做出與其身份不符的的事情。

雖然有愛她的二哥,但父親卻因為種種原因,不得見面表達關愛。

而她雖然恪守規矩,卻也內心倔強有主見。

明知道身體不可以見風,不可以食葷腥。她卻經常偷偷跑出去,偷偷的啃雞腿。讓貼身丫頭操碎了心。

明知道有賜婚在身,卻依然固執的去找未見面的未婚夫提悔婚。在遇到自己心中所愛時,即使誤以為是一個書童,卻也心生歡喜,依然勇往直前。

《慶餘年》這一細節告訴你,過度管控的孩子更容易叛逆


之所以對她憐憫,是因為她確實也是個可憐人。雖然不缺衣少食,但缺失的是噓寒問暖的愛。

還有以愛的名義給的枷鎖和監控。唯一能順暢“呼吸”的瞬間或許是她偷偷吃雞腿的時刻吧。那一刻才讓她感覺到真實。

被管控的太窒息了,所以才讓她心生叛逆,讓她在那個男權社會中以自己薄弱的力量無聲的反抗著。

她也算是幸運,還能有一絲反抗的想法和能力,而大多數人直接沒有機會。

還不知她後面的命運,但她是那個不願受控的雞腿郡主。憐憫的同時也心生敬佩。

《慶餘年》這一細節告訴你,過度管控的孩子更容易叛逆


武志紅老師說過“越控制,越失控”。一語道出真諦,卻也讓很多父母難以參透。

父母總是覺得孩子是弱者,沒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問題,需要我們有著豐富“經驗”的人來幫助,他們才能走的更好。

可事實好像並沒有簡單,孩子也並沒有因為我們有“經驗”的幫助而獲得更多。反而養出了“不聽話”、“叛逆”的孩子。

這都源於父母的不信任、不尊重,過度的管控造成的。

2、

在樓下玩耍時,隔壁樓的小女孩看到我給兩歲的小朋友吃冰激凌,一臉羨慕的說“我長這麼大還沒吃過冰激凌”。

那個小女孩7、8歲左右。我問她為什麼,她說“我媽媽不讓我吃”。

而此時她的媽媽也出來了,看到孩子吃冰激凌,一臉吃驚的說“這麼小的孩子怎麼能吃冰激凌,會把脾胃傷了的。”

還趕緊勸我不要讓孩子吃了。我說“沒事,他吃不了多少的。”

《慶餘年》這一細節告訴你,過度管控的孩子更容易叛逆

說實話,孩子只是想嘗試一下冰激凌的味道,而對於一個小孩子來講,他真的吃不了多少。

嘗過了味道之後,雖然很喜歡,但是很可能會因為有其他好玩的東西被吸引住,而扔掉冰激凌。

還有可能因為太涼不想吃了,塞給我吃。而實際他真的只吃了一點點。

他並沒有因為吃了一點冰激凌而拉肚子,傷了脾胃。反而因為得到滿足,很開心。

不會因為不能吃冰激凌而傷心鬱悶,無心去留意其他更好玩的東西。甚至還會一直哭哭啼啼的纏著父母。

《慶餘年》這一細節告訴你,過度管控的孩子更容易叛逆

自己無法表達內心的慾望,父母也不理解,只能將孩子塑造成愛哭鬧,不聽話,父母很頭疼的局面。

很多父母都會陷在其中,無法平衡。

見過那種比較極端的,為了防止孩子蛀牙,堅決不允許孩子吃糖。可是糖並不是造成蛀牙的唯一原因啊。

我看見很多限制吃糖的孩子反而蛀牙的厲害。

不管是糖,還是零食,越是管控的狠了,越容易讓孩子上癮。好多孩子在父母看不見的時候都是偷偷的狠吃,甚至會將零食藏起來,或者用欺騙的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慶餘年》這一細節告訴你,過度管控的孩子更容易叛逆


而這些壞習慣不是父母想看到的,卻是父母不經意間給養成的。

尹建莉老師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裡就曾寫過不限制孩子吃零食,想吃就充分滿足。而她的實踐也證明了,孩子並沒有因為有大量零食吃而沒有節制。

所以,要相信孩子是有自制力的。

不對孩子過度的管控並不代表不管。切記走入放任自流的另一個極端。

《慶餘年》這一細節告訴你,過度管控的孩子更容易叛逆


如何對孩子進行合理的管理呢?

一、培養良好的習慣

從小培養一些好的習慣,比如儘量早的開始刷牙、好好吃飯、讀書等。

需要父母的耐心和堅持。在孩子對事物感興趣的時候適當的介入引導,讓他順其自然的養成好習慣。習慣養成後,父母會輕鬆很多。

比如我們刷牙,是在一歲左右開始的。孩子一開始只是看我刷牙,看的很認真,過沒多久就開始要牙刷玩。

那這個時候,你千萬不要怕他弄髒你的牙刷,弄溼你的洗漱臺而拒絕他。

我的做法是給他一個新的牙刷和杯子,讓他盡情的玩耍和感受這兩樣新事物。

在他還有興趣的時候,給他準備好小牙刷,去幫助他刷牙。

一開始可能他會要求自己刷,作為父母的你也不要怕他刷不乾淨,就讓他刷就是了。

你的幫助要慢慢介入,他才會慢慢把刷牙當成習慣,也才願意讓你幫他刷牙的。

《慶餘年》這一細節告訴你,過度管控的孩子更容易叛逆


二、多讓孩子體驗過程,在體驗中得到滿足

孩子本身就是一張白紙,對身邊的所有事物都很好奇。作為父母切不可從自身角度出發,認為孩子幼稚無聊。

比如孩子想學著媽媽的樣子洗衣服,做飯,掃地等。那就讓孩子去做。哪怕弄亂了再收拾,也比阻止孩子做這些事情強。孩子會在做這些事情的過程中學到很多,同時也鍛鍊了手眼的協調能力。

在孩子的體驗過程中,勢必會與父母的生活習慣產生衝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給予寬容和理解,同時讓家人參與其中,尤其是孩子的爸爸。

孩子通過體驗得到了滿足和成長,而我們父母在陪孩子的同時理解了為人父母的艱辛。

孩子只有得到了滿足,才不會對某件事念念不忘。

《慶餘年》這一細節告訴你,過度管控的孩子更容易叛逆


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只是,大多數父母用錯了方式,甚至是根本不懂得什麼才是正確的方式,因為他們也可能是被不正確的方式養大的。

不懂沒關係,只要作為父母願意接受新的觀念,對於有悖於自己觀念的理念持有驗證的態度,那麼這種態度將會促使你去學習,在學習中將會不停的推翻和驗證。最終會用更為科學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孩子。

而被用心的父母對待過的孩子,必然成為“問題”孩子的可能性更小一點。

看過一本書叫《不管教的勇氣》,書中的理念就是從信任和尊重孩子出發。讓我們學會成為孩子的戰友而不是掌控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