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平市建陽區:推行“機關聯鄉村、黨建促振興”機制 掛出聯動發展“作戰圖”--黨建原創--精品推廣--時政--首頁

福建南平市建陽區自2008年開展“牽手聯創、互動發展”活動和2013年開展“百個支部聯百村”活動以來,全區機關黨員幹部圍繞“四下基層”“三級聯動、重心下移”“走村不漏戶、戶戶見幹部、黨群心貼心”聯繫服務群眾、“我和百姓拉家常”等載體,既加強基層黨建一些多年來的薄弱環節,又解決一批基層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體現了初心、凝聚了民心,夯實了黨的執政根基。今年以來,圍繞全市推行“機關聯鄉村、黨建促振興”機制的有關要求,持續樹立大抓基層鮮明導向,做到力量下沉、管理下沉、服務下沉,畫好鄉村振興“作戰圖”。

摸清需求、整合資源,建好聯動發展“三本賬”。一是建立“基本情況賬”。制定下發《南平市建陽區關於推行“機關聯鄉村、黨建促振興”機制、深化“百個支部聯百村”結對共建活動的實施意見》,將“機關聯鄉村”工作作為“創建示範支部、創建模範機關”的重要內容。充分發揮區級“一線指揮部”作用、鄉鎮黨委“龍頭”作用和村級黨組織書記直接責任人作用,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從區鄉機關單位篩選出有較強戰鬥力、執行力、創造力的153個機關企事業單位黨支部(黨總支)與全區194個村黨組織結對共建,實現聯建工作全覆蓋。二是建立“資源清單賬”。在3月底前,每個聯建單位通過到村實地考察和召開座談會,全面瞭解結對共建村村情民情,從聯謀綠色發展、聯抓鄉村治理、聯創活力支部三個方面制定共建計劃,做到力量進村、工作到村、成效在村,防止“村村到”流於形式。區委組織部和區委區直機關工委、區農業農村局為牽頭召集單位,每月梳理重點工作安排,定期下發階段性《工作提示》。三是建立“群眾需求賬”。以聚焦鄉村振興為目標,發揮機關企事業單位在資金、資源、信息、技術及黨員幹部素質高、專業強、懂政策等的優勢,用好57名駐村第一書記和196名基層黨群工作者,動員1846名機關黨員幹部聯繫結對1984名農村黨員。通過實地走訪、網絡聯繫等方式開展幫扶慰問、產業規劃、人員排查、防疫知識宣傳、信息核准等工作,幫助推動解決問題397個。

精準對接、科學分配,強化鄉村振興“三重點”。一是產業聯謀促發展。探索實施“黨建 產業”、“黨支部 項目”、“黨支部 合作社”等方式,促進農民增收,進一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二是環境聯治促提升。發揮機關黨員示範帶動作用,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載體推動結對共建村以更高標準、更大力度推動環境整治。發揮“黨建帶群建、群建壯黨建”效應,指導和幫助結對共建村實施“六要”群眾工作法,把人居環境整治、移風易俗、掃黑除惡等納入村規民約。三是支部聯建促活力。貫徹落實黨委(黨組)掛點聯繫基層黨支部工作制度,以基層黨組織達標創星活動為抓手,積極創建“五星級”機關黨支部和金星、紅星村黨組織。推行黨建聯盟模式,按照“就近以強帶弱、片區抱團共建”的思路,實現強村弱村聯創、站辦企業聯建、產業項目聯推,使各村黨支部由“單打獨鬥”走向“抱團取暖”。創新開展“機關聯鄉村、聯社區、聯企業、聯商會”優秀服務案例、優秀服務團隊、優秀服務先鋒評選活動,發揮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助推黨建促鄉村振興、促脫貧攻堅。

嚴格評判、強化管理,把好結對項目“三道關”。

一是把好“疫情防控關”。機關黨組織堅持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大戰場,聯合農村黨員成立194個臨時黨支部、328個黨員突擊隊。通過“大數據 地毯式摸排 區直部門提供 群眾舉報”等信息渠道,對外地返鄉人員開展“四個排查”,13個衛生院黨支部黨員包村入戶,參與“扁平化、片區化、網格化”管理,對居家觀察人員實行“七個一”健康管理措施,抓好重點人員管控工作。二是把好“脫貧攻堅關”。堅持以實現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為目標,大力推行“黨組織 合作社 貧困戶”扶貧模式,強化黨組織引領產業發展作用,在金融貸款、技術指導、市場開發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並鼓勵引導貧困戶加入合作社帶動脫貧。三是把好“群眾評判關”。以“決不做自以為領導滿意卻讓群眾失望的蠢事”為工作導向,力戒工作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把結對共建情況作為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和黨員民主評議的重要內容,納入“達標創星”“四比六促”、文明單位、創新突破年、綠色發展考評體系的考評內容,並將考評結果與年度評先評優、幹部選拔任用掛鉤。目前已通過電話、實地走訪等形式對36個機關企事業單位聯繫的22個行政村開展督查、暗訪,發佈抽查通報2次,全力督促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把聯建工作落實到位。(南平市建陽區委組織部 鄭靜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