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常見的“中草藥”,不要再把它當成雜草拔掉了(一)

在村口路旁、荒郊野外,甚至城市的很多地方,旺盛生長的那些熟悉的野花、野草和野菜很多都是養生的“中草藥”,只是,我們很多人對其不甚了了,只是不要再把它當成雜草拔掉了,有時候它們價比千金的。

那些常見的“中草藥”,不要再把它當成雜草拔掉了(一)

苘麻

苘麻

學名:苘麻(qǐng má)

別稱:白麻、青麻、野棉花、葉生毛、磨盤單、車輪草、點圓子單、饅頭姆、孔麻、磨仔盾、毛盾草、野火麻、野芝麻、紫青、綠箐、野苘、野麻、鬼饅頭草、金盤銀盞。

備註及藥用:

【化學成分】地上部分含芸香甙0.2%。

【性味】《上海常用中草藥》:"全草:苦,平。"

【功用主治】

①《福建民間草藥》:"葉:治癰疽腫毒。"

②《上海常用中草藥》:"全草:解毒,祛風。治痢疾,中耳炎,耳鳴,耳聾,關節痠痛。

那些常見的“中草藥”,不要再把它當成雜草拔掉了(一)

狗尾草

狗尾草

別稱:綠狗尾草、谷莠子、狗尾巴草。

主治:除熱,去溼,消腫。

治癰腫,瘡癬,赤眼

狗尾巴草適應性強,在中國分佈廣泛,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那些常見的“中草藥”,不要再把它當成雜草拔掉了(一)

薺菜

薺菜

又稱薺、薺菜花、菱角菜、護生草、薺薺菜、沙薺、粽子菜、香薺、地菜、地地菜、地菜花、三角菜、香善菜、清明草、護生菜、芨菜、細菜、雞心菜、淨腸草、枕頭草、細細菜、田兒菜、家薺菜、欖豉菜、班菜等。

是一種人們喜愛的可食用野菜,遍佈全世界。其營養價值很高,食用方法多種多樣。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清熱利尿。用於腎結核尿血,產後子宮出血,月經過多,肺結核咯血,高血壓病,感冒發熱,腎炎水腫,泌尿繫結石,乳糜尿,腸炎,腹瀉,痢疾。

那些常見的“中草藥”,不要再把它當成雜草拔掉了(一)

蒼耳

蒼耳

卷耳、葹、苓耳、胡葈、地葵、枲耳、葈耳、白鬍荽、常枲、爵耳、耳璫草、常思、常思菜、羊負來、只刺、進賢菜、道人頭、喝起草、佛耳、縑絲草、野縑絲、野茄、豬耳、痴頭婆、蝨麻頭、粘粘葵、白痴頭婆、刺兒顆、假矮瓜、白豬母絡、疔瘡草、野紫菜、野落蘇、狗耳朵草、蒼子棵、青棘子、菜耳、粘粘連、油巴子、痴頭芒。

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據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株有毒,以果實、特別是種子毒性較大。炒食種子25—400g可引起中毒,多在4-5小時至3天內出現症狀。

蒼耳子中毒,嚴重的造成死亡。

【主治】感冒;頭風;頭暈;鼻淵、目赤、目翳、風溫痺痛、拘攣麻木、風癩、疔瘡、疥癬、皮膚瘙癢、痔瘡、痢疾、祛風散熱,解毒殺蟲。溼痺拘攣,散風除溼,通竅止痛。

那些常見的“中草藥”,不要再把它當成雜草拔掉了(一)

龍葵

龍葵(lóng kuí)

燕莜、莜莜、地泡子、地戎草、耳墜菜、飛天龍、狗鈕子、黑姑娘、黑茄、黑茄子、黑星星、星星、天天、後紅子、救兒草、苦菜、苦葵、老鴉酸漿草、老鴉眼睛草、龍葵草、七粒扣、山海椒、山辣椒、熟端、水苦菜、水茄、酸漿草、天泡草、天泡果、天茄菜、天茄苗兒、天茄子、天天茄、烏疔草、烏歸菜、野海椒、野辣椒、野辣角、野葡萄、野茄菜、野茄子、野傘子,白花菜,千千子。

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活血,消腫。治疔瘡,癰腫,丹毒,跌打扭傷,慢性氣管炎,急性腎炎。用於瘡癰腫毒、皮膚溼疹、小便不利、老年性慢性氣管炎、白帶過多、前列腺炎、痢疾。

那些常見的“中草藥”,不要再把它當成雜草拔掉了(一)

菟絲子 長成這樣我也沒辦法讓它不引人不適啊

菟絲子

豆寄生、無根草、黃絲、金黃絲子、馬冷絲、巴錢天、黃鱔藤、菟兒絲、菟絲實、吐絲子、無娘藤米米、黃藤子、龍鬚子、蘿絲子、黃網子、黃蘿子、豆鬚子、纏龍子、黃絲子。

菟絲子味辛、甘,性微溫;歸肝、腎、脾經;氣和性緩,能浮能沉

具有補腎益精,養肝明目,健脾固胎

【主治】腰痛耳鳴,陽痿遺精,消渴,不育,遺尿失禁,淋濁帶下,頭目昏暗,食少洩瀉,胎動不安。

那些常見的“中草藥”,不要再把它當成雜草拔掉了(一)

刺莧

刺莧(cì xiàn)

簕莧菜、野莧菜、土莧菜、豬母菜、野勒莧、刺刺草、野刺莧萊、酸酸莧、刺莧菜。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利尿;止痛;解毒消腫;清肝明目;散風止癢;殺蟲療傷;治痢疾;目赤;乳癰;痔瘡;胃出血;便血;痔血;膽囊炎;膽石症;溼熱洩瀉;帶下;小便澀痛;咽喉腫痛;溼疹;癰腫;牙齦糜爛;蛇咬傷等。

那些常見的“中草藥”,不要再把它當成雜草拔掉了(一)

藜(lí)

萊(《詩經》),釐、蔓華(《爾雅》),蒙華(《爾雅》郭璞注),鶴頂草(《土宿本草》),紅落藜、舜芒谷(《救荒本草》),紅心灰藋(《庚辛玉冊》),落藜、胭脂菜(《綱目》),飛揚草(《廣州植物誌》),灰莧菜(《四川中藥志》),灰藜、灰蓼頭草(《上海常用中草藥》),灰藜、灰菜、灰條(《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功能主治】

清熱,利溼,殺蟲。治痢疾,腹瀉,溼瘡癢疹,毒蟲咬傷。

那些常見的“中草藥”,不要再把它當成雜草拔掉了(一)

馬齒莧

馬齒莧

又稱長壽菜、馬齒菜、馬蛇子菜、螞蚱菜、馬舌菜、馬齒草、馬齒龍、酸莧、地馬菜、五行草(馬齒莧葉形同馬齒,對稱生長,莖柔軟鋪地,葉青,梗紅,花黃,根白,籽黑,所以又叫"五行草")、長命菜、安樂菜、馬莧菜、五色莧、五方草、酸米菜、瓜子菜、瓜仁菜、螞蟻菜、指甲菜、豬母草、豬馬菜、醬板菜、醬板豆草和馬馬菜等。

肥厚多汁,無毛,高10~30cm。生於田野路邊及庭園廢墟等向陽處。國內各地均有分佈。該種為藥食兩用植物。全草供藥用,有清熱利溼、解毒消腫、消炎、止渴、利尿作用;種子明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