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圓8歲了,儘管患1型糖尿病5年,但她在父母的關愛中健康成長

3月15日,陽光明媚,暖風習習,我們迎著初升的太陽,去到小糖友圓圓(化名)的家中走訪。圓圓家位於湘潭的某個小鄉村,道路狹窄曲折,若不是有熟人帶路,很難找到確切地址。

1.小大人圓圓

圓圓今年只有8歲,但已經患糖5年了,我們到達家中時,圓圓正在村間小道上玩耍,身上穿著一件有些泛黃的粉白單衣,腳上是一雙磨損嚴重的小布鞋,臉頰紅撲撲的,兩條小辮子因為奔跑在陽光下起起伏伏,她的笑聲很清脆很歡快,若是不測血糖不打胰島素,她和普通的小女孩毫無差別。

爸爸向她招招手示意有客人到了,她臉上的笑意緩緩褪去,略有些靦腆和不安地向我們走過來,之前爸爸與她說過,會有兩個有愛心的叔叔和阿姨來看她,並且幫她控制血糖。她乖巧地走過來,一臉正色地回答著我們的問題,此時的她與剛剛大笑時不同,像是一個小大人,讓人看著心疼。


圓圓8歲了,儘管患1型糖尿病5年,但她在父母的關愛中健康成長

(圓圓)

我們給她測出隨機血糖值是19,高出正常值許多,我們問她早餐吃了什麼,她說自己做了西紅柿炒雞蛋和飯,我有一瞬間的驚愕:她家的灶臺高至她的脖子處,她要怎麼炒菜呢?旁邊的奶奶看出了我的驚訝,於是解釋說:她的爸爸媽媽比較忙,有時候照顧不到她,她就自己搬一把板凳墊在腳下炒菜,她會做的菜可多了,各種蔬菜都會炒,也會做湯。當其他的8歲女孩還賴在父母懷中撒嬌時,圓圓早已開始承擔家中的家務活,不只是炒菜,她還會做飯、洗碗、掃地、養雞……

因為患有糖尿病,她知道很多東西不能吃,學校給她發的糖果,每次都會留下來,她說帶回來給弟弟吃。但是當看到蘋果時,她又會露出很饞的樣子。這時候大人就給她切半個,吃完後就把她放到坪裡去瘋跑。

圓圓的血糖值過高,需要補充一個單位的胰島素,於是我看著她顫抖著在自己的小肚子上打針。我問她:“打針痛嗎?”她說:“不痛,我已經習慣了,但不知道為什麼,每次打針我都會一直抖。” 我想,她雖然說不痛,但是她潛意識裡仍舊是害怕的吧,不然為什麼沒有絲毫異常的圓圓,卻在碰到胰島素筆的那一刻開始止不住地顫抖呢。

圓圓8歲了,儘管患1型糖尿病5年,但她在父母的關愛中健康成長

(圓圓與弟弟)

2.患1型糖尿病14年的志願者啟哥

圓圓患糖五年來,血糖一直不穩定,時高時低,她家庭條件一般,家裡人對糖尿病一知半解,他們的內心也著急得很。諾基金志願者啟哥(化名)從他人口中得知圓圓的情況後,立刻聯繫到了圓圓的爸爸媽媽準備上門來看看。啟哥自身患有1型糖尿病14年,對控制血糖頗有心得,且有著一顆溫柔而灼熱的愛心,他說:“圓圓跟我大女兒一樣大,孩子還這麼小,我不忍心看著她凋零,即使工作再忙,我也要抽出來時間來幫幫她,告訴她控制血糖的方法,告訴她糖尿病沒什麼大不了。”

這是啟哥第二次來到圓圓家,第一次見面是一週前,他給圓圓帶來了一個禮物:動態血糖儀,讓圓圓可以時刻了解自己的血糖值,也為了記錄和分析她的血糖數據,希望通過控制每日的餐食用量來平穩她的血糖。

圓圓8歲了,儘管患1型糖尿病5年,但她在父母的關愛中健康成長

(志願者啟哥與圓圓)

前一週,啟哥每天都會和家長聯繫,詢問圓圓的用餐情況和血糖情況,一邊為家長分析血糖不平穩的原因,一邊教父母應該怎麼給圓圓搭配餐食。這次來到圓圓家,啟哥有著明確的行動目標,一是檢驗上一週的控糖效果,二是教父母使用食物秤計算碳水化合物的量。在啟哥的建議下,諾基金工作人員給圓圓送了6盒胰島素針頭、血糖儀試紙和一個食物秤。

控制血糖是一個長期工程,學習控制血糖同樣需要一步步來,為此,啟哥組建了一個“圓圓快樂健康成長群“,在這個群裡,有其他控糖經驗豐富的熱心糖友,而爸爸需要每天拍照上傳圓圓的餐食圖片和血糖數值圖片,在不斷糾正爸爸的錯誤控糖行為中,也不斷幫助爸爸學習控糖。

3.正能量的媽媽

圓圓家裡的經濟情況並不理想,甚至可以說很差,家裡五口人,姐姐上初三,圓圓上三年級,年僅三歲半的弟弟很快也要開始上幼兒園,孩子的學費和生活費是家中的一大項開支,可爸爸因為高血壓和痛風嚴重沒辦法外出打工,只能在家做些農活,全家的經濟負擔都壓在了媽媽的身上。

每天早上5點,當全家人都還在睡夢中時,媽媽已經草草地扒完幾口飯,獨自騎著電動車去集市賣菜了,媽媽和我們說:她家距離集市太遠了,早上5點出髮根本佔不到好的賣菜位置,沒辦法,她忍痛花30元錢買了一個位置,可這30元得賣很多菜才能賺回來。

圓圓8歲了,儘管患1型糖尿病5年,但她在父母的關愛中健康成長

(圓圓媽媽的雙手)

眼前的媽媽和我們述說著生活的無奈和重壓,本是沉重的話題,可媽媽的聲音卻從來沒有低沉過,歷經滄桑的臉龐上一直掛著微笑,偶爾與家人的目光對視也充滿了溫柔。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媽媽,懂得知足且樂觀向上。

我突然明白了,為什麼圓圓患糖5年,內心毫無陰霾,她的笑容仍舊天真美好,那是因為她的媽媽從不哀怨,從不情緒化,從不消極,媽媽一直在言傳身教地教導著孩子對生活要抱有熱情、要充滿希望,媽媽的溫柔、包容更是為圓圓創造出了一個愉悅溫馨的家庭氛圍,而在這樣的家庭氛圍裡,最大最直接的受益人便是孩子。

圓圓8歲了,儘管患1型糖尿病5年,但她在父母的關愛中健康成長

(圓圓媽媽向我們講述圓圓的情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甚至是終身教師,父母毫不掩飾的行為舉止時時刻刻會被模仿,而這種模仿對孩子性格的形成是潛移默化的。在現實生活中,一些家長教導孩子要學會互相關心,互相尊重,可自己卻夫妻反目,婆媳關係緊張,這致使孩子對家庭失去信任感,對父母的教育報以懷疑態度。

最好的家庭教育方式其實是父母積極正向的引導和言傳身教,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會更加的樂觀和自信,面對生活中突如其來的風雨,也會多一份勇敢和力量。

圓圓8歲了,儘管患1型糖尿病5年,但她在父母的關愛中健康成長

(滿牆的獎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