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安:糧庫升級端穩三個“碗”

河南新安:糧庫升級端穩三個“碗”

新庫效果圖

中國經濟週刊-經濟網訊 國以農為本,民以食為天。糧食作為保民生、安天下的大事,歷來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前不久,河南新安傳出了糧庫搬遷擴容的消息,此舉不僅是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具體行動,並且一舉端穩了三個“碗”。

建設新庫,勢在必行

該縣新擴建的新安0312、0320河南省糧食儲備庫,分佈於該縣南李村鎮鬱山村和磁澗鎮掌禮村。4月20日,筆者在兩個儲備庫建設工地,看到施工人員一派忙碌,兩個儲備庫主體已完工,其他配套設施正加緊施工。儲備庫不僅處在合適地域,而且都緊鄰省道,交通非常便利。

河南新安:糧庫升級端穩三個“碗”

正在建設的0312糧庫

項目總負責人呂宏告訴筆者,0312庫佔地從27畝擴大到51畝,庫容從1.1萬噸擴容到5萬噸,計劃總投資4998萬元;0320庫佔地從18畝擴大到62畝,庫容從1.2萬噸擴容到5.6萬噸,計劃總投資4999萬元。兩個儲備庫建設分兩期,目前,一期工程各建倉房兩座、糧油超市一個、綜合服務樓一座,預計六月底可完工,實施搬遷。二期計劃在2021年開工。建設規模是洛陽九個縣(市)最大的。

說到兩個省儲備庫的建設,縣糧食和物資儲備中心黨組書記、主任武向東感慨頗多,他介紹說,縣糧食和物資儲備中心作為縣級國家儲備和糧食安全保障落實部門,承擔著保供穩價和應急保障的重要職責,但是縣糧食和物資儲備部門存在基礎設施薄弱和歷史遺留問題集中的特點。在倉儲基礎設施方面,全縣共保留0320、0321、0312三個省庫,3.9萬噸庫容,庫容嚴重不足,且90%以上為危倉老庫,經常漏雨、 泛潮,年年巨資翻修,還保證不了儲糧安全。這些老庫還在居民區內,交通不便,每年燻蒸時安全隱患極大。在人員方面,從計劃經濟時的1200多人到現在上崗職工不足百人,改革下崗人員、離退休人員較多,成份複雜、訴求多樣,服務壓力大,且現有三個經營企業受場地限制,經營不理想,不堪重負。

河南新安:糧庫升級端穩三個“碗”

建設測量

武向東所言不虛,在磁澗鎮柴灣的0320老庫看到,倉庫所在的位置在隴海鐵道邊上,與外界連通的是一條僅能小轎車單行的小路,大車根本進不來。儘管倉庫的院落打掃得乾乾淨淨,安全設施也很規範,但庫房難掩“老態龍鍾”的窘相,粗壯的柳樹在風中搖曳婆娑的柳條,似乎也在慨嘆,單單靠“留”是“留”不住時代飛奔的腳步的。

工作人員說,這裡最老的庫房建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年久失修,儲存量極為有限,最要命的就是交通問題,糧食出庫、入庫大車進不來,只能先把糧食暫時存放到國道邊的飼料廠,再用小車一趟一趟倒騰,一天能幹完的事兒,十天半月也幹不完,把人折騰得筋疲力盡。遇到陰雨天,只能望雨興嘆,乾著急沒辦法,心就像在油鍋煎一樣!

跳起來摘,才有桃子吃

“這一系列問題的根本癥結,還在於儲備庫問題,儲備庫問題解決了,才能打破瓶頸制約!”武向東算了一筆賬,如果維持現狀,老庫一年一返修,每年返修要200多萬元,6年返修的錢就可以重建相當規模的鋼構新庫;以前交公糧,車輛都是自行車、人力車、拖拉機,現在農民賣糧多是由經紀人集並後半掛車運輸,交通不便,造成賣糧難,作為糧食經營企業,斷了糧食也就斷了財源。同時,國家對糧食產後服務和倉儲建設極為重視,有政策補貼和資金扶持。跳出老庫看老庫,老庫在城區,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可盤活土地獲得資金,新庫可以退城進郊,建設成本自然會相對較低,可以以“老”補“新”。新庫全部建成後,每年可收入政策補貼一千萬元以上,除去工資和運轉經費,可向財政上交利潤400萬元左右。

河南新安:糧庫升級端穩三個“碗”

0312新庫主體完工

“桃子是有的,關鍵要跳起來摘,才有桃子吃。只圖安逸,最終危機會找上門;只想看攤守業,最終會坐吃山空!”武向東說。

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2017年,縣糧食和物資儲備中心向縣裡提出建設報告,在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經過縣政府兩次常務會議研究,決定把0312、0320兩個省庫搬遷擴容。此後,經過上報、審批、選址、徵地等一系列程序,2018年倉庫開始動工興建。

糧庫升級端穩了哪三個“碗”呢?武向東介紹,一是端穩了縣裡糧食安全的“飯碗”,手中有糧心不慌;二是端穩了職工的“飯碗”,有了經營就有了“錢景”;三是也解決了農民賣糧難的問題,大路直通糧庫,有多少糧也不愁賣;有多大的車,也開的進來,徹底端穩了農民增收的“飯碗”。

河南新安:糧庫升級端穩三個“碗”

磁澗柴灣老庫

武向東表示,前不久,省委省政府召開了加快洛陽副中心建設推進會,新安作為洛陽的重要組團,既面臨著重要的發展機遇,也承擔著打造增長極、實現新跨越的新使命。經濟要發展,糧食是保障。對此,縣糧食和物資儲備中心一定要發揮好新建糧庫的作用,做到 “廣積糧、積好糧、好積糧”三篇文章,更好地完善糧食安全體系,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糧食支持”!(郭振華 郭建立 李學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