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請按鈴,區街社三級聯動,杭州拱墅米市巷街道深化基層民主協商創新舉措

阮女士,70多歲,住在拱墅區米市巷街道維元弄小區。

前天(4月22日)下午,她來到社區大廳,大廳上放著一個平板電腦,上面有個“米市協商鈴”,她按了一下之後,當日值班社工的手機上開始聯動。

有事請按鈴,區街社三級聯動,杭州拱墅米市巷街道深化基層民主協商創新舉措

阮女士為什麼按鈴?

原來,小區裡一些老人提出,家裡子女有時候來看望她們時,經常會遇到停車問題,物業也考慮到這一點,想通過創新增設停車親情卡,有了這張卡,直系親屬看望父母,可以停車不收費。

但小區部分居民想法不一。

停車問題除了要聽取居民意見,還會涉及到小區、物業等多個部門,於是,阮女士想到了“米市協商鈴”。

那麼,“米市協商鈴”是什麼?它能起到什麼作用?

當天,阮女士按玲之後,社區書記、值班社工陳冰一第一時間接鈴,主動接待、迅速研判並作出處理意見:該物業歸屬於運河物業公司,是一例需要街道、社區、居民和社會單位協商承辦事項。

當天下午,社區就聯動涉及部門開了一次協調會。

有事請按鈴,區街社三級聯動,杭州拱墅米市巷街道深化基層民主協商創新舉措

協調會上,除了阮女士外,社區還邀請了小區其他居民,共同討論停車親情卡,“停車親情卡是為了方便子女來看望老人,但這張卡怎麼辦,有效期是多久,免費停車時效等,要大家一起來商量。”社區工作人員說。

阮女士覺得,這事情也不能太急,但好在社區已經在幫忙在協商,她覺得這個“鈴”按得有作用。

阮女士的按鈴,也是米市巷街道基層民主創新舉措的第一響。至此,多方協同、共建互聯的社會協同治理模式正式在米市巷沈塘橋社區開始實踐。“通常來說,如果在社區層面能解決的,直接可以在社區各個部門就可以辦理,但涉及到多個部門,這個鈴就能取到很大的作用”社區工作人員說。

如何在黨建引領下,提升協同治理能力,深化基層民主協商,涉及到老百姓生活的各個方面。

當前,米市巷街道7個社區大廳均統一配置了“米市協商鈴”智能設備,構建起面向群眾、街社互聯的平臺系統。

米市居民遇到多方利益難題,只需“協商請按鈴 區街社響應”,問題就能得到受理,難題就能得到解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型社會治理體系正在米市轄區積極展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