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龍江畔茶飄香

獨龍江畔茶飄香

——雲南總隊以產業扶貧助力色德村脫貧側記

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美麗的獨龍江畔鮮花吐蕊、百鳥爭鳴,處處生機盎然。時近正午,雲南總隊扶貧小組10餘名官兵沿著崎嶇的山路,向峽谷深處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洛本卓鄉色德村走去。剛到村口,正在茶田裡除草的村民益瑪才就迎了上來。“茶樹長勢喜人,今年肯定有個好收成。”益瑪才憨厚地笑著,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獨龍江畔茶飄香

以前的色德村可不是這樣,“茅草作頂、樹作梁”的房屋分佈在獨龍江兩岸,不通水電,沒有手機信號,照明靠煤油燈,出山步行半個月,是雲南乃至全國最為貧窮的村寨之一。

2018年,雲南總隊與色德村結成幫扶對子,對該村實施產業扶貧。他們通過實地考察發現,色德村的自然環境有利於茶葉種植,加之臨近的福貢縣老姆登村有較為成熟的茶葉種植產業,在當地發展茶葉種植產業能夠就地取材、學習成功經驗,快速形成經濟效益,幫助村民脫貧致富。

獨龍江畔茶飄香

“等不是辦法,幹才有希望。”讓人沒想到的是,當總隊扶貧小組建議村裡發展茶葉種植時,祖祖輩輩靠種植玉米為生的村民,卻對身穿軍裝的“外鄉人”愛搭不理。益瑪才更是站出來反對:“種點玉米雖不能賺錢,多少還能填飽肚子,誰有那閒工夫天天泡茶?”總隊扶貧隊員主動找到益瑪才,向他宣講扶貧政策,分析發展茶葉種植的優勢,但他始終覺得種茶不如種玉米好。見此情況,總隊在當地政府的配合下,分兩批組織包括益瑪才在內的15位村民去老姆登村茶葉種植基地實地參觀,學習茶葉種植經驗。

“家家種茶葉,戶戶住樓房,村民天天有錢賺……”返回村裡後,益瑪才的認識有了很大轉變,他興高采烈地為大家描述自己見到的景象。當天晚上,村民紛紛在《茶葉種植協議》上按下紅手印,總隊援建的330畝烏龍茶種植項目得以順利實施。

獨龍江畔茶飄香

茶樹種下了,如何把茶葉銷售出去,又成為擺在總隊黨委面前的一道難題。為確保產業扶貧保長效、管長遠,總隊探索出“公司+農戶+黨支部”的管理方式,讓色德村茶樹專業合作社與當地有擔當、有實力的農林科技公司簽訂合同,由公司負責茶樹採購、技術規範、人員培訓及茶葉銷售,徹底解除了村民的後顧之憂。

獨龍江畔茶飄香

48歲的村民喬付益是十里八鄉出了名的貧困戶,用怒江州駐村幹部楊建梅的話說:“喬付益脫貧了,色德村才算真的脫貧了。”喬付益一家住在用4塊大石頭撐起的茅草屋內。13年前,他的妻子因忍受不了食不果腹的日子,遠走他鄉。此後,喬付益就一直和兩個年幼的女兒相依為命。近年來,喬付益在總隊的幫助下,一邊搞茶葉、沃柑種植,一邊搞中華蜂養殖,不僅蓋起了新房,還購置了電視、洗衣機等家電,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獨龍江畔茶飄香

“脫貧摘帽是我們當下的目標,但不是我們奮鬥的終點,而是美好新生活的起點。”該總隊領導介紹,他們與上海總隊密切配合,按照新農村建設要求認真調研,圍繞結對黨建共建、扶持特色產業等項目對色德村進行幫扶,使該村貧困發生率由75.8%下降至39.1%,人均純收入由4119元增至6844元,脫貧指日可待。

作者:武警雲南總隊 張偉、王文濤、馬藝訓

可能還喜歡

1、中國軍人專屬風采,看完想當兵!

2、想成為武警特戰,快來看看你是否夠格!

3、林芝山火,又見最美逆行者!

4、春風十里不如“你”

5、最“火”英雄

本信息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監製:劉鳳橋、賈振雄

執行監製:張金嶺

主編:關樹聲、王文

值班編輯:支雲鵬、梁二敏

郵箱:[email protected]

獨龍江畔茶飄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