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母豬應該怎麼喂?那些食物吃不得!

合理提高採食量為使母豬達到採食量最大化,可分別採取以下措施:

1、實行自由採食,不限量飼餵。即從分娩3天后,逐漸增加採食量,到7天后實現自由採食;

2、做到少喂勤添。實行多餐制,每天喂4~8次。

3、實行時段式飼餵,利用早、晚涼爽時段喂料,充分刺激母豬食慾,增加其採食量。不管是哪種飼餵方式都要注意確保飼料的新鮮、衛生,切忌飼料發黴、變質(酸敗)。為了增加適口性可採取喂溼拌料的方法。

4、供給充足清潔水,夏季哺乳母豬的飲水需求量很大。因此,母豬的飲水應保證敞開供應。如果是水槽式飲水則應一直裝滿清水,如果是自動飲水器則要勤觀察檢查,保證暢通無阻,而且要求水流速、流量達到一定程度。飲水應清潔,符合衛生標準。飲水不足或不潔可影響母豬採食量及消化泌乳功能。

5、加強溫度的調控。可以通過安裝雨簾、換氣扇、遮陽布、飼餵西瓜皮、清熱中藥等方式防暑降溫。

怎麼科學的給哺乳母豬配制飼料?

提高能量水平

應確保日糧消化能在14兆焦/公斤以上,代謝能在13兆焦/公斤以上。主要是選擇優質玉米,水分必須控制在14%以內,其它指標要達到國標二等以上。

應避免選擇粗纖維含量高的原料進入日糧。此外,可添加適量脂肪(3%~5%)或優質大豆磷脂(4%~6%),以提高能量水平。

增加粗蛋白含量

夏季哺乳母豬日糧的粗蛋白含量可配到18%,必需選擇優質蛋白原料,建議不使用雜粕,而選用優質豆粕(粗蛋白含量≥44%)、膨化大豆、進口魚粉等蛋白質原料。

平衡氨基酸

賴氨酸含量應為1%左右,蛋氨酸含量為0.23%左右,半胱氨酸含量為0.46%左右,蘇氨酸含量為0.5%左右。較高的賴氨酸水平和理想蛋白質有益於哺乳母豬生產性能的正常發揮。

鈣、磷比例恰當

鈣的含量應在0.8%~1%,磷為0.7%~0.8%,有效磷0.45%,為提高植酸磷的吸收利用率可在日糧中添加植酸酶。鈣、磷含量過低或比例失調可造成哺乳母豬後肢癱瘓,在原料選擇上應注意選擇優質鈣、磷添加劑。

添加必要的維生素

夏季母豬日糧中添加一定量的維生素C(150~200毫克/公斤)可減緩高熱應激症:β一胡蘿蔔素可提高泌乳力及縮短離乳至首次發情間距;維生素E可增強機體免疫力和抗氧化功能,減少母豬乳房炎、子宮炎的發生;缺乏時可使仔豬斷奶數減少和仔豬下痢。

生物素廣泛參與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的代謝,生物素缺乏可導致動物皮炎或蹄裂。高溫環境可使動物腸道細菌合成生物素減少,故在飼料中應補充較多的生物素。維生素D可調節體內鈣、磷代謝。其它一些必需維生素如B族、葉酸、泛酸、、膽鹼等也應適量添加,不可忽視。

推薦配方:玉米58.0%、麩皮6.0%、豆粕15.0%、進口魚粉5.0%、大豆磷脂6.0%、玉米胚芽粕6.0%、預混料4.0%。

不宜喂和不宜多喂母豬的幾種食物:

1、酒糟。

酒糟雖富含粗蛋白質和粗脂肪等(尤其幹酒糟中粗蛋白含量達2%~25%),但缺乏胡蘿蔔素、維生素D和鈣質,又含有一定濃度的酒精成分。因此,不適宜大量喂懷孕母豬和哺乳母豬,否則易導致孕豬發生流產,產死胎、弱仔。

2、粉渣。

粉渣是豌豆、紅小豆或土豆等原料制粉或粉條的副產品,含粗蛋白質和澱粉很少,質量差。用粉渣大量飼餵,常引起母豬消瘦、下奶少,還容易引起母豬拉稀。長期飼餵會使母豬產死胎和畸形仔豬,所產的仔豬發育不良,易患皮膚病。

因此,粉渣不宜用來喂母豬,如少量飼餵,也必須搭配蛋白質飼料、青飼料及鈣質等。

3、糖渣。

糖渣是製糖業的副產品,具有甜味,含糖、澱粉和蛋白質。可用來喂生長豬。但懷孕母豬不能喂糖渣,因糖渣中含有55%的鉀鹽,對豬的胃腸黏膜有較強的刺激性,瀉性很強,易引起拉稀。

4、玉米、高粱。

長期大量以玉米、高粱為主飼餵母豬,會引起母豬受胎率降低,產死胎、弱仔,甚至產出無毛仔豬。因此,在以玉米、高粱為基礎日糧時,應搭配各種青飼料、野生優質乾草粉、魚粉等含核黃素較多的飼料。冬春季青飼料較缺乏,可把玉米、豆餅等飼料發酵後喂母豬。

另外應改熟喂為生乾料喂,同時應在日糧中適量搭配苜蓿(muxu)草粉、花生餅、糠麩等含泛酸較多的飼料。

5、碳水化合物。

如供給碳水化合物過多,母豬沉積大量體脂,使母豬過肥,性慾低,不易發情,屢配不孕,易發生難產、產死胎及產仔少等。試驗證明,母豬代謝能每日從25.1兆焦升高到29.3兆焦時,產仔數會減少1.9頭。因此,不宜用高碳水化合物日糧飼餵母豬。

哺乳母豬應該怎麼喂?那些食物吃不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