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是金?王陽明:不,認清這四種沉默的虛偽,尤其最後一種!

哥哥張國榮曾有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沉默是金》,曲中唱的好,“是錯永不對,真永是真”。該曲傳唱度很高,不只是因為曲調、歌詞寫得好,更在於它唱出了很多人的心聲,面對世俗無謂的指責、誣陷,我們能保持一種“沉默是金”的心態,既是一種生命的豁達又是對那些不負責的誣構最有力的回擊。

不過以上的“沉默”是建立在內心坦蕩、問心無愧的基礎上的,倘若問心有愧下故意的沉默,那就不再是“沉默是金”了,而是將“沉默”二字,當作了一種掩蓋過失或者攫取某種利益的手段。

沉默是金?王陽明:不,認清這四種沉默的虛偽,尤其最後一種!

陽明先生曾有一位學生叫梁仲用,仲用為人直率,總喜歡出於一時激憤便把一些未經大腦的話直接說出來,為此,事後每每後悔。為了警醒自己,他將自己的書齋單取一“默”字,命名為“默齋”。

“默齋”既成,為了進一步探求“沉默自省”的學問,他懇請先生為他好好講解一下這個“默”字的存養之道,以便日後在踐行時可以有具體著落。

陽明先生首先讚許了他肯於自我砥礪的勇氣,然後告訴他一個人導致話太多的兩大原因——一是氣浮,二是志輕:

“氣浮則多言,志輕則多言。氣浮者耀於外,志輕者放(放蕩)其中。”

能夠將氣息沉下來,將志向變得厚重、堅定,自然可以達到收斂起自己無用之話語太多的毛病,也就是變得凡事沉默、厚重、思慮精明一些。

沉默是金?王陽明:不,認清這四種沉默的虛偽,尤其最後一種!

不過陽明先生也提到,要認清四種情況下的“沉默”是虛偽的,它們都懷著各自的目的,而非源於內心的真誠篤實:

1、

“疑而不知問,蔽而不知辯(與人切磋講益),冥然以自罔(自我迷惑),謂之默之愚。”

有的人可能比較好面子,其實本質上是比較高傲,對於明明自己不知道、不瞭解而身邊就有知道、瞭解的人,卻無論如何不願意向他人去請教,每每以沉默矇混過去,還總自我安慰“沉默是金”。

這樣一次又一次下來之後,只能讓讓自己變得越來越閉塞,不明白的關節處越來越不明白,最後也就糊塗一生了。這是一種笨人,他們的這種沉默是愚鈍的,所以叫做“默之愚”。

沉默是金?王陽明:不,認清這四種沉默的虛偽,尤其最後一種!

2、

“以不言銛(音‘tian’三聲,探取的意思)人者,謂之默之狡。”

如果說上面的“默之愚”還只是一個人自己的事,不會影響到其他人,那麼這一條就可能會危害到別人了。孟子曾說:“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銛之也。”就是說明明可以將某些話直接跟對方講明白,跟對方講明白對他是最好的,而對方也完全能夠聽進去,可出於自己的私利,這個人就是沉默不說,始終釣著對方,以攫取更大的利益。這種人是不真誠的,內心狡猾,所以稱為“默之狡”。

沉默是金?王陽明:不,認清這四種沉默的虛偽,尤其最後一種!

3、

“慮人之覘(音‘chan’一聲,窺視的意思)其長短也,掩覆以為默,謂之默之誣。”

這種情況和第一種“默之愚”差不多,本質上不會危害到別人,他們是出於自我保護,不想、或害怕他人知道自己的長處或短處,因此以沉默來作為掩藏,把自己隱藏在最不起眼的塵埃裡。

目的是什麼不知道,有的可能是隱士作風,有的也可能是後面有更深的謀劃,要具體來看,不一而足,不過總的來說,這種沉默是一種“欺騙”式的,所以叫做“默之誣”。

至於最後一種,我們一定要格外警惕!因為這種人的沉默的確是非常可怕!

沉默是金?王陽明:不,認清這四種沉默的虛偽,尤其最後一種!

4、

“深為之情,厚為之貌,淵毒阱狠,自託於默以售其奸者,謂之默之賊。”

這種人以深情厚意為外表,讓你覺得他就進入到了自己心裡,對自己情深一片或者忠心一片,而他時常表現出來的外貌又是那種忠厚篤實的,讓你一看就覺得安心,覺得是一個可以託付一切的人。而且這種人平日話很少,每每對絕大多數事情都沉默以對,這更是讓你覺得這個人無比踏實可靠。

可是焉知,這樣一個篤厚的外表之下,竟包藏著狼子野心!他們實則“淵毒阱狠”,把所有的陰毒都深深埋藏在你看不見的地方,心裡時時刻刻卻都在找機會算計、顛覆於你,而當他們揭開自己的羊皮露出狼的兇狠本質時,你會發現你再沒有機會了,因為他們早已準備好一切一朝致你於死地!

這種人,和這種沉默,便稱之為,默之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