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门助力汉产防疫品走向国内外-今日头条-手机光明网

疫情初期一度紧缺的防疫物资,现在产能实现了数量级增长。长江日报记者19日从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获悉,在武汉市多部门联动助力下,汉产防疫产品解决产能不足、资金紧缺、市场不畅等问题,目前产能激增,纷纷走向全国,销往世界。

支持防疫重点企业 协卓医用防护服日产超过8万件

“武汉协卓医用防护服日产量超过80000件,不仅满足了国内需要,而且出口支援了德国、法国、美国等多个国家,从‘造血’转向‘输血’。” 武汉协卓卫生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协卓医用防护服在疫情前日产只有3000件,产能实现数量级增长,与多部门联动帮助密不可分。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汉协卓是武汉市内唯一医用防护服具有国际国内资质齐全企业。疫情发生后,面对全市医用防护服急缺的问题,省、市、区经信部门成立专门团队做好点对点跟踪服务,积极争取国家和各省市大力支持,为协卓协调购置了117台压条机、70立方环氧乙烷消毒设备,调配了大量产线工人,全力为协卓扩产扩能创造条件,做好服务。

协调产业链复工 汉产2万台红外检测设备铺向全国

红外检测设备在公众场所对甄别发热和疑似患者具有重要作用,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装备。作为行业领军品牌,武汉企业高德红外表示,公司已全面复工,总共供货2万余套红外检测设备,目前以每天1000套的速度保障全国各省市机场、火车站、医院、超市、学校等人流量大区域的设备交付,正依据订单实际需求合理安排生产和交付。

为了助力高德红外复工复产,市委军民融合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逐项核实55名配套企业核心人员姓名、居住地、手机号码、车牌号码等信息,积极对接有关部门,发出全省第一批返岗“通行证”。同时,会同东湖高新区、武昌区,共同制定和实施配套企业核心人员返汉交通、生产现场防护、员工就医绿色通道等工作方案和具体措施,星夜对接配套企业员工所在地社区(村)、乡、县请求协助,逐人解决返汉各项难题。东湖高新区、武昌区将第一批防护物资送至企业,包括电子体温计、防护服、口罩、含氯消毒液、酒精、抗病毒药品等。

协调产业链供给 穆兰同大消杀用品满负荷生产

“消杀用品社会总体需求将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公司针对医护人员需求,开发了随身携带的喷雾消杀系列产品。”湖北穆兰同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夏穆兰介绍,公司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了原材料、酒精壶、包装纸箱等配套供货问题,幸亏有了经信部门的协调。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得知企业情况后,迅速在全国范围内给企业做供应对接,在江西找到一家生产酒精壶的供应商,在广东找到了包装企业,使得这家公司从正月初一至今始终是满负荷生产。为了帮助穆兰同大扩大产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还帮助公司在江苏等地联系到了全自动生产线,将日产能从40吨提升到100吨,有效保障了武汉市场消杀用品供应。

当好“店小二” 全力以“复”与企业共渡难关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武汉一批企业生产的防疫产品目前正应用到防疫一线。高德红外、九州通、人福医药、国药控股湖北公司、迈瑞医疗、联影医疗、中旗生物、中源协和、兰丁高科等一大批在汉企业,加速生产紧缺的检测试剂盒、红外检测、防护服、口罩、消毒液等疫情防控必备物资,对疫情防控作出了积极贡献。

对于这些企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挥服务企业职能,始终和企业“战”在一起,当好“店小二”,大力争取国家和省市的支持,同时协调全市疫情防控相关企业复工扩产,为全市医用防护服、口罩生产企业积极对接设备购置、调配工人,快速扩充企业产能。为红外测温企业协调配套企业,尽最大可能促进企业满产,紧急协调核酸检测企业申报生产资质,帮助消杀用品企业解决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人工、质检等问题。

(长江日报记者贺亮 通讯员武经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