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危不懼靜待花開——記張掖市援助武漢醫療隊隊員、河西學院附屬張掖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護師李莉

臨危不懼靜待花開

——記我市援助武漢醫療隊隊員、河西學院附屬張掖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護師李莉

張掖日報記者陳海

“儘管全副武裝,無法看清你們可愛的臉,但我能從滿是霧氣的眼罩裡感受到你們親切的笑容。你們是無數逆行者的縮影,你們無私奉獻的精神讓我備受感動……”這是武漢協和醫院新冠肺炎患者陳先生康復出院時寫給醫護人員的感謝信,表達了一位普通患者的深切感恩,也給予醫護工作者戰勝疫情的信心和決心!

信中一一提到每位醫護人員的名字,其中的“李莉”便是我市第一批援助武漢醫療隊隊員、河西學院附屬張掖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護師。而李莉也是我市42位援助武漢醫護中請戰進入武漢協和醫院重症病區的“三鬥士”之一。

李莉,一位活潑開朗有擔當的90後,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她毫不猶豫遞交申請書,逆行而上,視疫情如命令、視病房如戰場,拼盡全力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充分展現一名青年醫務工作者的亮麗風采。2月6日,她請戰進入武漢協和醫院重症病區,與戰友們共同築起抵禦病魔和死神的堅固堡壘,用心護理,以愛溫潤,讓每位患者都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打開李莉的戰“疫”日誌,戰“疫”情景歷歷在目,令人動容。

1月28日,飛機抵達武漢,立刻進入備戰狀態。

1月29日,分批分組進入病區。經過前期緊張的培訓,我們迅速融入武漢市中心醫院防疫阻擊戰,看著病區裡被病痛折磨的患者,更加堅定了不怕艱苦、不顧疲憊,全力護理每位患者的決心,就像不久前毫不猶豫遞交請戰書一樣,決不退縮。

1月30日,因為消毒液過敏手臂開始起大片紅疹,時不時會發癢,考慮再三,怕影響工作沒敢吃藥,就這樣穿著防護服忍著癢了也不能抓的難受勁兒,直到7個小時工作結束後,一個熱水澡才稍微有所緩解。

2月4日,第一個大夜班。為以防萬一,我們穿著紙尿褲,從接班開始就馬不停蹄研究醫囑系統,規整整個班次的治療、動脈採血、血氧監測、靜脈治療、心電監護、咽拭子採集……還包括所有生活護理以及一次又一次的病區清掃消毒。因為疫情發生後,病區裡沒有特定的衛生員,護理人員必須承擔病區的衛生清潔工作。

2月6日,援助武漢第11天,我們開始接管兩個病區,工作量倍增,工作流程及模式已基本適應和掌握。大家雖然素昧平生,但是在一起工作就是戰友,我們相互關心、相互支持,齊心協力把工作做好。看著戰友們疲憊的身影中依然帶著一股倔勁,看著防護服上一個個美麗可愛的名字,內心與病魔鬥爭到底的信念只增不減。在幾天的悉心照料下,看著各自負責的患者病情有了起色,覺得我們所做的一切都值得。對於醫務人員來說,最開心的莫過於看到越來越多的患者康復出院,那是強心劑也是力量源。

2月6日晚,甘肅支援武漢醫療隊接到緊急任務,需立即組建重症護理組前往武漢協和醫院重症病區,我和魏建芬毫不猶豫地報名,請戰進入重症護理組。

“我們在重症病區工作的16天裡,每天護理的病人9至11人,病人不能出病房,也不能留陪員,所有的生活護理都由我們負責,像餵飯、喂藥、打水、清理大小便等。”李莉表示,自己是從重症監護室走出來的,重症人的精神就是毫不畏懼、逆行而上。

平凡,亦不凡;無名,亦英雄。李莉和戰友們用默默奉獻詮釋醫護精神,用凡人星火點亮人間大愛。

“來之前感覺自己像個無家可歸的人,到了協和醫院,醫護人員噓寒問暖的關懷,讓我感受到家就在這裡!”患者陳先生在信中表示,住院期間,醫護團隊給予他無微不至的關懷,從日常起居到打針吃藥,每樣都安排得井井有條,溫暖而貼心。

和陳先生一樣,病房裡的其他人也對李莉印象深刻。“就像我的孫女一樣,甜甜地喊一聲奶奶,我心裡暖暖的。在沒有家人陪伴的日子裡,她就是我的親人,雖然看不清她的臉,但是能準確分辨出她的聲音。”看著病人有的康復出院,有的轉入其他病區,84歲的崔奶奶感慨萬千。感覺分別的日子快要臨近了,崔奶奶執意和李莉拍了合照,以此來紀念和感謝不遠千里照顧自己的白衣天使。

病患和醫護的感情是互通的。“崔奶奶和老伴一起住院,第8天老伴不在了,相濡以沫一輩子,連最後一面都沒見上,崔奶奶內心的悲痛無法言語,但是她不敢哭,怕在那樣的環境引起別人的恐慌,只能自己默默承受,看著讓人心疼。”在李莉的記憶中,崔奶奶雖然年齡大了但自控能力很強,時刻以大局為重的博大精神激勵和鼓舞著醫護人員。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李莉更加關心關注崔奶奶,時刻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和孫女般的溫情去撫慰老人內心的傷痛。

“醫護工作者太辛苦了,她們穿著裡三層外三層的防護服,汗水凝結成水珠順著衣襟一滴一滴往下流;防護面罩被呼出的氣體弄得霧濛濛的,水珠直往眼睛裡鑽;長時間佩戴護目鏡和口罩,她們的臉頰過敏紅腫,但這些都沒有動搖她們堅守的信心和勇氣。”細心的患者李阿姨時時處處為別人著想,並把每個細節都深藏心底。

“有次李阿姨正在吃飯,我剛準備給她換液體,她趕緊把口罩戴好才讓我過去。有時候她咳嗽,我們剛要進門,她會讓我們在門外先等一會……她說我們不遠千里來幫助她們,一定要把我們保護好,讓我們平安回家。”李莉說,在這場戰疫中,正是有這樣的患者為白衣天使披上“精神鎧甲”,大家才攜手走向了春天。

“每次休息與父母視頻時,我都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一個家庭圓滿幸福的重要性,也更能感受到我們救治的不僅是一位患者,更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李莉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