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的中国人》专写中国人劣根性的,为何当时畅销?

《丑陋的中国人》,作者中国台湾作家柏杨。该书1985年出版于中国台湾,当年即评为台湾年度畅销书。

该书结集作者的数十篇杂文,主要内容是批判中国人的劣根性。作者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将传统文化种种弊端喻之为“酱缸文化”,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滤过性疾病,子孙后辈永远受感染,且持续不断。

该书一版再版,还有日文、德文、英文等译本行世。当时,好像没被西方人利用,提个诺奖什么的,也没被广大读者喷,似确乎热看的人很多,这是为什么?如果放到今天出版,又会出现什么情况?

此书收集的都是以20世纪80年代初期,柏杨在各个学校所做的演讲文章为主。而该书所有文章,都围绕一个相同的中心主题,即是作者序言所说的:“批判中国人的劣根性”。为此,作者他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滤过性疾病,使子子孙孙受感染,不能痊愈。这是全书核心及全部内容。

在文中,柏杨对被保守观念禁锢的中国人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大胆剖析中国国民的“劣根性”,自揭家丑,曝露恶习。

创作背景

此书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在那个时代是非常受欢迎的。此篇讲稿和另外两场演讲的记录《中国人与酱缸》、《人生文学与历史》,一篇访问稿《正视自己的丑陋面》,以及柏杨的三十几篇杂文、近二十篇的回应文章结集出版,这就是轰动一时的《丑陋的中国人》。


柏杨自言:“中国人是一个受伤很深的民族,没有培养出赞美和欣赏别人的能力,却发展成自斗或阿谀别人的两极化动物。更由于在酱缸里酱得太久,思想和判断以及视野都受到酱缸的污染,很难跳出酱缸的范畴。”

因此作者要写《丑陋的中国人》一书,让中国人知道自己的缺点。痛心中国的“酱缸文化”,反省中国人的“丑陋”,就是要中国人活得有尊严。

《丑陋的中国人》专写中国人劣根性的,为何当时畅销?


《丑陋的中国人》专写中国人劣根性的,为何当时畅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