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歲老人的遺書,刺痛多少遊子的心:我於昨晚去世,走時心如止水

窗臺/文

01

一個姐姐的母親一週前去世了,遺憾的是,她沒能及時趕回去。

直到現在,她都不敢相信母親的離開,半個月前還在給她打電話,讓她要記得吃早飯的人,如今卻陰陽相隔。

她說,感覺自己很不孝順。

這些年忙於工作,一直疏忽了在老家的父母,他們的身體一向很好,她從沒想過,這麼快就面對生離死別。

母親的死訊,還是家裡的堂哥打電話通知她的,她當時正在工作,聞言那一刻渾身冰冷,豆大的淚珠像斷了線的珠子,順著手機滾落下來。

她再也無心工作。

當父母的離去拉開死亡的簾子,那些回憶往事帶來的後悔,藏著多少人忽略親情的殘酷現實呢?

81歲老人的遺書,刺痛多少遊子的心:我於昨晚去世,走時心如止水

2017年,南京市某小區,一位81歲的獨居老人,在去世兩個多月以後,才被鄰居發現,老人的身邊還放著一封遺書:

遺書上寫著:

小青,我於昨晚(農曆八月十五)走了,走時心如止水……這世道無論達官貴人與無名小卒均相互爾虞我詐,令人可怕。好在這大千世界很公正,人人都是匆匆過客,無一倖免。

當你接到通知回來辦喪事,首先將床頭櫃中鑰匙放到身上,再讓小根放水拖乾淨地面浮灰(不能掃),而後用溼抹布擦去桌上登上的灰層,開窗通風才不會染病,最後再打開櫥​櫃和抽屜整理東西,遺體火化,一切從簡。

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中秋節原本是闔家團圓,其樂融融的日子。

然而,這位81歲的獨居老人,卻孤獨地離開這個世界,永離塵世的這份喧囂。

“我於昨晚去世,走時心如止水”,這句話刺痛多少遊子的心。

父母滿懷欣喜,把孩子帶來這個世上,想把最好的東西都給他們,哪怕是那天上的星,海里的月光。

但父母和孩子這一輩子的交集,卻終歸是一場漸行漸遠的旅途。

一個長大,一個老去,一個正當少年春風得意馬蹄疾,一個垂垂老矣落葉歸根終有時,兩種極端的向前發展,都是大自然的一種規律。

這,避無可避。

然而,孩子長大以後,總會選擇遠行,努力向前奔赴的同時,有人漸漸就忘了來時的路。

81歲老人的遺書,刺痛多少遊子的心:我於昨晚去世,走時心如止水

02

《春秋》裡:皋魚郇遊列國,歸而母卒,泣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遂自刎而死。

關於親情,最大的遺憾莫過於這句話:子欲養而親不待。

我們這一輩子,總是在等待,以為來日方長,小時候想,等我長大了好好孝順母親,長大以後,又想等了有了錢再好好孝順他們。

卻不知,“孝順”這個詞本來就是在無數兒女的後悔中誕生出來的,如果真有心,何時都可以做得更好。

沒錢的時候,有沒錢方式的孝順,有錢的時候,有有錢方式的孝順,你的心其實比什麼都重要。

你可以等,因為你的生命總比父母延長得多,但是他們卻不能等你很久,因為歲月不饒人。

我想,老人的那句“我於昨晚走了”應該是她以為,第二天自己就會被發現吧。

然而,殘酷的是,老人在家中去世兩個多月後,才被鄰居發現,因為聞見異味報的警。

這說明什麼?

說明這段時間內,她的孩子沒有聯繫過她,也包括中秋佳節那天。

老人走的時候,認定人生在世,誰都是無法避免死亡的匆匆過客,於是她走了;

她認識到人與人之間可怕的爾虞我詐,她活到81歲,把這世間看得太透,所以才能決定好日期,心如止水地走吧。

《克斯維爾的明天》裡寫:

其實真正的送別沒有長亭古道,沒有勸君更盡一杯酒,就是在一個和平時一樣的清晨,有的人留在昨天了。

81歲老人的遺書,刺痛多少遊子的心:我於昨晚去世,走時心如止水

03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每個人宿命指向的終點都一樣,但人世的活法卻有千萬種樣子。

離開的時候,誰不想有兒女送一程呢?

聽一個同事講過她小姑的事。

她的小姑外嫁多年,回孃家需要坐飛機然後轉動車再坐大巴,最快也需要在路上耽擱一整天。

她的爺爺去世很突然,前一天的時候還去地裡幹活,晚上就突然發病,眼看人已經快不行了。

她的小姑得知消息後,趕緊買了機票回家。爺爺明明很難受,家裡人看著也不忍,卻死死撐著最後一口氣,眼睛看著門外。

他們都知道,爺爺在等小姑回來。見此情景,大家都低頭哭泣,當著老人的面也都不敢哭出聲來,一時間氣氛極度壓抑。

半夜的時候,她的大姑終於看不下去了,輕輕對她爺爺說:“爸,你走吧,妹妹已經在回來的路上了,她會回來的。”

大姑說完這話不到兩分鐘,她的爺爺就閉了眼。

片刻,大姑打過去電話,她聽到小姑在那頭哭得撕心裂肺:“爸,是女兒不孝!”

後來她小姑說,這是人生裡永遠的遺憾。也告訴她:以後再也不要遠嫁,飛機動車的速度,怎麼都趕不上那時想要立馬到家的歸心似箭。

人,總是在失去的時候,才能明白擁有的可貴。

81歲老人的遺書,刺痛多少遊子的心:我於昨晚去世,走時心如止水

04

每次過年回家,我都會和母親吵架。

同一個套路模式,剛回家的前兩天,和和美美,萬事大吉,一週以後,就因為種種觀念的不合,彼此開始暴走模式。

每個母親都是嘮叨的,她們總是喋喋不休地妄圖用他們人生的經驗,來教我們為人處世的道理,尤其是在結婚這件事上,我媽的觀念就是:不要太挑,老實的就很好,對你好就行了。

我說壓根就沒挑,是工作太忙,都沒時間接觸,也沒空去想這些,母親就會讓我去相親,我提出異議的話,她就說:“反正我們書讀得少,你們現在是文化人,看不起我們我也知道。”

有時發現,好像和父母的溝通永遠架著一道鴻溝,這中間隔著山山水水,還有年齡帶來的不可逆轉的時間印記。

長者不知進退,幼者不知謙卑。

於是,就一直在埋怨,但也一直深愛著,這看起來是矛盾的,但它卻不稀奇。

想起上次離家,母親一大早起來,給我做了滿桌子的菜,我順口說句:“媽,我帶點菜過去,晚上到了吃。”

我媽聞言,一臉遺憾:“你不早說,我可以再多做點,你多帶點去。”我看著旁邊我媽給我收拾的一大堆吃的,想著不過是縣城到主城的距離,三個小時不到,我媽準備得好像我要在路上漂泊三個月似的。

後來,我漸漸明白,每個父母都不完美,他們有些經驗,也許對我們來說並不合適。

但是也別嫌棄,因為那是他們的好心和善意,你可以不理解,但是別當著面反駁,也不要鄙視,如果不贊同,聽聽就好,然後向他們表示感謝。

就像是我們作為孩子,其實多數在父母面前也都是任性自我的。

這是一場人生的必修課,每個人這輩子都在學習,而你年輕一些,所以你學習的速度,要能趕上他們老去的速度。

珍惜身邊的他們,想給他們買的東西就馬上買,想見了就立刻回家,不要總是像個孩子一樣記仇,其實也都不是大事。

畢竟,那是你的父母啊。

他們真的開始老了,前些年的時候,我媽走路我都跟不上,今年回家再爬樓梯,我要停下來等她。

我有一個朋友,她每天晚上都會和父母還有家裡的奶奶視頻,有事的話多說一會,沒事兩三分鐘就掛。

她說:“不然他們在家裡會想我的,我也得給他們報個平安。”

當時我聽完很慚愧,決心也要向她學習,以後更多和父母聯繫。

81歲老人的遺書,刺痛多少遊子的心:我於昨晚去世,走時心如止水

05

曾經看到一個熱門帖子,問的是父母去世後,多年後的你想起來是什麼感覺?

一個人的回答,看紅我的眼眶:

瀑布的水逆流而上,蒲公英種子從遠處飄回,聚成傘的模樣,太陽從西邊升起,落向東方。

子彈退回槍膛,運動員回到起跑線,我交回錄取通知書,忘了十年寒窗。

廚房裡飄來飯菜的香,你把我的卷子簽好名字,關掉電視,幫我把書包背上。

你還在我身旁。

不要等待,也不要總是彷徨,好好珍惜父母還在的時光。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他們離去的時候,至少你能問心無愧,做到了一個子女該做的一切。

人生本來就會面對各種離別,希望每種離別,都別成為你的遺憾。

-END-

和每個來這裡的人談愛說情,但無關風月。點擊上方關注,歡迎來到我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