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煙火丨芙蓉麥餅

□陳建輝

芙蓉鎮位於溫州樂清市東北部,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屬半山區,其地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白龍山脈橫亙於前,雁蕩山支脈諸山雜陳於後,境內有長短七條溪流經過,其中芙蓉、黃金兩溪貫穿中部,東流注入清江。據明永樂《樂清縣誌•敘山》載:芙蓉山“去縣東六十里,在山門鄉,其山西南上三峰,有岩石,並高三、四尺,森然如美蓉,紅赤相映,因以名村。”

芙蓉的山水猶如詩一樣美,芙蓉的麥餅更是誘人,而且聲名遠播。芙蓉麥餅已被列為浙江省傳統名點、溫州市第三批非遺名錄。

一碗煙火丨芙蓉麥餅

作者供圖

芙蓉人做麥餅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有關麥餅來歷的說法也很多,其中一個傳說跟奸臣秦檜有關。相傳南宋初年,廣大愛國的宋朝子民,因痛恨秦檜而發明了此洩憤美食。當時叫麥缸餅(樂清方言稱之為賣國餅)。此餅是有麥粉烤制而成別有風味、鬆脆噴香、往來旅人常備為乾糧。溫、臺兩地的居民也時常以它為點心,百吃不厭,時間久了就改稱為麥餅了。

據悉,以前芙蓉農民下地勞動、上山砍柴、下海打漁或去周邊縣市做買賣,多會帶上自家做的麥餅充飢,到了中午飯點,原本鬆脆散發出各種餡料香味的麥餅變得硬邦邦了,味道盡管大大“折扣”,但是在那食不果腹的年代,只要能填飽肚子他們就心滿意足了。過去的麥餅用料非常簡單,口味也單一,如今經過幾代人的改進,多種口味如梅菜乾餡、酸菜餡、甜料餡等供不同顧客選擇。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賣芙蓉麥餅的多是搭個簡易棚擺在路邊,工具也很簡陋,大多是用盆改裝的。先在盆周圍堅起磚塊,然後把平底鍋放在上面,一個簡易的露天小灶就大功告成了。如今,芙蓉人經營麥餅多有自己的店鋪,工具也都是自動化的平底電煎鍋,方便、省力、速度比過去手動製作快多了,也大大提高了銷售量。靠別了以往的風吹日曬,漸漸地,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麥餅小店。

現在的芙蓉麥餅已走出樂清,遍佈全國各地,很多城市都有芙蓉人開的麥餅店,讓遠在它鄉創業的樂清人也能品嚐到家鄉的特色小吃。常言道:“人怕出名,豬怕壯”,而今“掛著羊頭賣狗肉”的“芙蓉麥餅店”比比皆是,正宗的芙蓉麥餅名聲因此差點被毀!所幸吃貨們的眼睛是雪亮的,能明辨是非,才還芙蓉麥餅一清白。

“冬蘭”麥餅,可是芙蓉鎮麥餅界的代表品牌,已被列入溫州市第三批非遺名錄,在芙蓉鎮乃至整個樂清市可為無人不知。2013年央視關於美食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節目組,還專門採訪這位“五佳麥餅王”。

去年前我攜兒女去芙蓉鎮筋竹澗農業觀光園遊玩,恰巧碰到這裡在舉辦名小吃技藝大賽,親眼目睹了各位“御廚”的絕活。

瞧!選手們製作麥餅的手法非常熟練,首先她們把面和好,眼明手快地把麵糰擀成餅狀,選手們你追我趕,都想成為萬眾矚目的佼佼者,然後只見她們快速地把新鮮的食材:豬肉末、鹹菜、蝦皮、雞蛋、等餡料統統包進麵皮裡,最後用擀麵杖把包子形狀的麵糰擀成餅的樣子,放在電煎鍋裡烤制,哪位選手完成時間快、色澤金黃、口感鬆脆、才會被評為“芙蓉麥餅王”。

近日,我和家人從永嘉龍灣潭遊玩打道“回府”時,開車正好經過芙蓉鎮街頭。當時肚子咕嚕咕嚕地在“抗議”,恰好沿街麥餅店裡的香氣隨風飄入車內,我也跟其他過路客一樣,哪裡忍得住這種誘惑。把車子“安頓好”後直衝麥餅門店,看到好多顧客正耐心在排隊等候,不像其他地方的麥餅店,一過去就有現成的麥餅。一打聽,有些人是專門開著車從樂清市區或虹橋鎮過來買的。俗話說得好,“酒香不怕巷子深”也就是這個道理。終於輪到了,我買了3個不同口味的,只見女店主熟練地飛著刀子瞬間把一個大麥餅四分五裂,餡料露出後香味四溢,我等不急冷卻,拿起其中的一小塊,狼吞虎嚥沒兩口就下肚了,吃相還真有點如豬八戒吃人參果。哈哈!

但願芙蓉麥餅代代傳承,讓此美味傳播世界。

作者:陳建輝、80後、浙江溫州人,現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一碗煙火丨芙蓉麥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