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開了,又到了吃梨花菇的好時節


梨花開了,又到了吃梨花菇的好時節

梨花菇,即梨花蘑菇,亦稱梨花蘑。其名由來,有人說因梨花上有一種菌,花菌落地入土後長出來的蘑菇,所以叫梨花菇;有人說梨花菇的菌是梨樹葉滴下來的淚珠兒;有人說梨花菇是梨花盛開時長出的,所以叫梨花菇。

不管哪種說法是對的,我覺得有兩點是肯定的,第一,梨花菇生長於梨花盛開的日子;第二,只有在梨花樹下能採到梨花菇,其它地方沒有此種蘑菇。

梨花開了,又到了吃梨花菇的好時節

每年四月的中下旬,是梨花怒放的日子,真是“一夜春風來,萬樹梨花開”,梨花是說開就開,而且是眾樹一齊開花,花期只有幾天。

很早以前,老黃縣城裡的人就有看梨花的習俗,親朋好友同往山裡看梨花,一家老小牽手逛梨園,學校組織孩子看梨花,村裡老年人同賞梨花,心曠神怡。那梨花,近看如一朵朵雪花掛滿枝頭;遠眺,如一片片白雲在山坡飄逸。風吹梨園,送來一陣陣馨香。有人在梨樹下野餐,飲酒賞花;有人組織梨花詩會,花叢中吟詩誦賦。

梨花開了,又到了吃梨花菇的好時節

梨花菇與梨花交相輝映,賞梨花,採梨花菇,吃梨花菇,確實美上加美。如果能在梨園邊上的小餐館,吃上一席梨菇梅花宴,那真是神仙生活。

梨花菇,二寸長短,頭頂一個小蘑菇帽,極其鮮嫩,須輕輕採之,用力易斷。梨花菇味同其它蘑菇,少一點濃重,多一點清新,細品帶一點梨花味。

梨花開了,又到了吃梨花菇的好時節

梨菇梅花宴,餐桌上的菜全是梨花菇做的。梅花宴是四菜一湯,四盤在外,湯碗居中,形似一朵梅花。梨菇梅花宴,一是爆炒雞絲梨花菇,雞是滿梨園亂飛的小山雞,蘑是新採的梨花菇,天然綠色美食,鮮香美妙;二是滑溜肉片梨花菇,溫油下鍋,澱粉勾芡,柔軟滑溜,咬之脆嫩且“咯咯”有聲;三是幹炸梨花菇,蛋清、澱粉、麵粉、味精等調好後,將梨花菇放入掛芡,熱油快炸,梨花菇浮上油麵即撈,蘸胡椒粉鹽食之,色澤青白,外酥內嫩;四是涼拌酸甜木耳梨花菇,梨花菇開水焯熟,木耳發開,加醋糖調拌,酸甜清脆,爽口清心;一個湯是梨花菇飛蛋湯,梨花菇熬湯,美味全入湯中,清鮮味濃。

一提蘑菇,我就會想起五十多年前的一件事。1964年我響應黨關於開發大興安嶺的號召,跟著十萬鐵道兵、林業職工、地方幹部、公社社員一起湧入原始森林。

森林裡的蘑菇特別多,一個星期天,一位姓皮的處長在山上採了一堆蘑菇,家屬做了一鍋小雞燉蘑菇,老婆還在廚房做米飯,老皮和兩個十幾歲的兒子大吃特吃小雞燉蘑菇,當老婆端著米飯進客廳時,三個人鼻口流血,倒在地上,待送到醫院時,三個人全死了,原因是吃了毒蘑菇死亡。

此事引起當時的會戰指揮部黨委書記、國家林業部部長羅玉川的高度重視,組織人員編寫宣傳材料,防止此類事情發生。我印象最深的是採蘑要看有沒有蛆,沒蛆的蘑菇不能吃。

梨花菇有沒有蛆,不太清楚,但梨樹是無毒之樹,渾身都有藥用價值,梨樹下生長的蘑菇應該肯定是無毒的。

相傳,唐武宗得了心熱病,百醫不見好,青城山的道人獻上紫花梨,絞汁服後,武宗的病痊癒,目前這種梨已絕種。

老黃縣的梨稱長把梨,因其把長腿長而得名,解放前就遠銷香港。長把梨剛下樹時,果實粗糙如木渣且只酸不甜無汁,到了春節前後,經過糖化,皮黃薄,肉嫩脆,水分大,咬一口嘴角流水,甜美無比。


文 | 田長堯

原文發表於《煙臺晚報煙臺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