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材的天下,終究屬於國產

特約撰稿:Grace

NO.1

同意降價直接入圍,一次不過直接出局

太扎心了,春暖花開沒有帶來器械圈業績的欣欣向榮,先是等來了一部分醫療公司開對一線代表調薪調崗的信息,接著等來了各省市醫保局一紙又一紙的帶量採購通知書。

據公開信息,四月起,至少有五個省份已經開始帶量採購行動。他們表示以“降低高值醫用耗材採購價格及企業交易成本”為目標,首先指向佔用收費額度高的、日常最常用的,外科比如骨科植入、吻合器和血管介入等等產品,內科有血液透析器、球囊擴張導管類。

醫保局的第一刀令所有械企倒抽一口涼氣,如某些省市規定,如果廠家同意在醫保局採集到的常賣型號最低價的基礎上,直接降價40%幅度,則直接入圍。

如果想談,大部分省市鐵腕政策採用了僅一輪議價的手段,一次談判不過,直接出局,意味著未來產品在這個城市完全不能銷售。

另外,如果一旦被採集到,在其他省份給出的價格更低,則遵照其他省份的情況。

帶量採購帶來一定程度上的公開透明,簡化了流通環節,器械價格中不應有的利潤水分被擠出,對於減輕醫保支出和普及全民基礎醫療都會有大力的推動作用。

NO.2

打價格戰,國產器械有優勢

在這裡面,價格成了醫保局第一考核要素,確實沉重打擊了很多高研發成本、運營成本、貨物運輸成本、高售後團隊費用(包括工程師團隊、培訓師團隊等)的進口器械產品。

許多高質量器械降無可降,如一般進口超聲刀,在中國的成本每把2000元左右,企業維繫自己的管理等費用空間,包括經銷商的空間,原本一把到達醫院的價格是5000左右。

但按照降40%的帶量採購價格來說,把終端價格砍到3000一把,進口公司是萬萬做不過來了,怕也沒代理商願意接。

這時候,國產器械的機會來了。往往國產器械會以質量一般,但價格絕對低的優勢來取勝。

近期,國產科研技術提升,很多資本與一些科學院合作,走了很多技術捷徑,通過“解剖”進口器械來破解技術密碼,節奏短平快。

說實在,國產器械沒有99%性能相似,也能達到80%。雖然不能給醫生提供最完美的手術中的得心應手,但是完成一臺手術沒有問題。

NO.3

進口耗材市場一路下滑

除了外科超聲刀是上述情況,對於非專利保護的產品,即使該器械是專機專用,國內科研團隊總有辦法找到突破口。

進口醫療器械只能苦苦從學術推廣,核心科技點,售後服務、申請專利保護等方面來維護市場份額。

但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在一部分發達城市,價格不是病人考慮的第一要素,病人甚至願意自費來使用進口器械。可大部分二三線城市,還在解決能否做得起手術、做上手術的問題,還沒有意識去考慮手術中應該使用什麼器械。

所以,前幾年即使沒有帶量採購的,進口器械的市場份額也普遍在往下走。

比如某知名跨國械企的進口超聲刀,三十年前進入中國市場時,可謂是100%市場份額,引領了一個能量外科的新時代,也培養了中國第一批外科醫生使用超聲刀的能力。

後來其他幾個進口品牌進入時,因為同樣高成本,所以價格上互相併沒有拉開差距,同時因為銷量比較低,反而到達醫院要更貴一些。

上述跨國械企一直保持80%以上的市場份額,直到前幾年的帶量採購、集中採購等,一下把機會給了國產的低價格超聲刀。

雖然這家跨國械企仍然是市場第一份額,但數字卻大不如前,目前也開始生產低價格產品來meet低價市場的。

如此,只要國產保持價格優勢,短則數年,長則十餘年,隨著帶量採購的步伐,天下遲早是國產醫療器械的。當然,走得快也許暫時是價紅利,公司能不能走遠,還需要管理層以高視野打造長期戰略,培養學術、服務理念。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