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年輕的大將,曾主動要求授上將軍銜,為什麼沒有批准?

《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軍史專家天擇創辦,歡迎關注~

軍人是一種特殊的職業,因為當一個軍人就意味著流血犧牲會比其他行業大得多,而代表軍人榮譽的就是軍銜。因為軍銜代表軍人級別,它將軍人的榮譽稱號、待遇水平和職務等因素融為一體,兼有增強軍人的責任心和榮譽感,促進軍隊正規化建設,加強軍隊諸軍兵種之間指揮、管理和保障的協同,及便於進行國際交往的作用。

我國最年輕的大將,曾主動要求授上將軍銜,為什麼沒有批准?

另一方面,軍銜制可以明確軍中指揮關係、責任和相互關係,所以軍銜非常重要,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指出: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同西班牙的戰爭中,由於法軍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軍銜制度,“軍人的銜級開始成為一種權利,大大優於家庭出身,受人重視的是勞績戰功,而不是祖宗門第,這使得法軍所向披靡,“路易十四一在邊境出現,邊境城市便紛紛落入法國手中。”

正因為軍銜非常重要,所以各個國家對什麼樣的人授什麼樣的軍銜都非常慎重,新中國成立後,中央開始了評定軍銜的工作,因為軍銜代表了地位和貢獻,所以大多數人都希望軍銜能夠評高一些,“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授銜時”,這一句話充分反映了當時的情況。

我國最年輕的大將,曾主動要求授上將軍銜,為什麼沒有批准?

不過在當時授銜的時候,卻也一些人認為自己的軍銜評高了,主動要求自己評低一點,許光達就是其中一位。在1952年,我軍軍隊幹部評定級別的時候,他被評定為了正兵團級。到了1955年授軍銜的時候,他又被授予了大將軍銜。當時,在得知自己將要被授予大將軍銜的時候,他覺得自己的資歷和功勳還不夠,於是主動提出了降低軍銜的要求,請求降為上將軍銜,可是沒有得到組織的批准,最終還是被授予了大將軍銜。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許光達。

許光達於1908年11月19日出生於湖南省長沙縣東鄉蘿蔔衝的一個貧苦農家,在家排行第五,乳名五伢子。雖家庭困難,父母仍堅持讓其讀書,1916年許光達考入長沙縣許家園小學讀書,並取名許德華。

我國最年輕的大將,曾主動要求授上將軍銜,為什麼沒有批准?

1919年許光達考入長沙縣梨鎮第一小學高小部。1921年秋許光達考入長沙師範學校,在學習期間,他開闊了視野,接觸了共產主義思想,並積極參加愛國學生運動,並確立了從軍報國的志向。1925年5月,許光達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9月轉入中國共產黨。

1926年春,許光達受中共黨組織派遣,考入黃埔軍校第五期炮兵科。1927年7月被黨組織安排到國民革命軍第4軍,任炮兵營見習排長。南昌起義爆發的第2天,也就是8月2日,許光達奉黨組織指示,脫離炮兵營,同炮兵營的六七名黨員一起,秘密離開九江前往南昌,然而到達南昌時,起義部隊已經南下,他們又南下追趕部隊,在此過程中,他被從起義中叛逃的部隊抓獲,但他又在夜色掩護下逃脫。最終在寧都趕上了起義部隊後衛第25師。許光達被編入第25師第75團第3營第11連當排長。

我國最年輕的大將,曾主動要求授上將軍銜,為什麼沒有批准?

1927年10月初,起義部隊在三河壩與敵激戰,根據戰史記載:許光達在戰鬥中被炮彈炸傷,與部隊失去聯繫。直到1929年5月,許光達才在安徽蕪湖找到中共黨組織,被派到中央軍委在上海舉辦的軍事訓練班學習。9月被中共中央派往洪湖蘇區作為黨中央代表,從事軍事鬥爭,並改名許光達。

1930年2月,許光達參與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6軍,任參謀長。7月,任紅2軍團第17師師長。1932年1月,洪湖地區正在執行左傾路線,很多指戰員被殺害,當時左傾主義者要將許光達帶回去審查,但許光達在應城戰鬥中身負重傷而躲過一劫。當時因蘇區醫療條件差、子彈未取出被送往蘇聯治療,併入莫斯科國際列寧學院學習。

我國最年輕的大將,曾主動要求授上將軍銜,為什麼沒有批准?

抗日戰爭中,許光達曾任八路軍第120師獨立第2旅旅長兼晉綏軍區第2分區司令員,解放戰爭後期,許光達任第一野戰軍第2兵團司令員,彭德懷對其非常欣賞。1950年4月,許光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開展組建裝甲兵的各項工作,而為何選許光達擔任裝甲兵司令員,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在蘇聯留過學,和蘇聯交流比較方便。

1950年9月,許光達在北京主持成立裝甲兵領導機關,兼任第一所坦克學校——中國人民解放軍戰車學校校長。1951年1月,許光達深入抗美援朝前線,實地調查。回國後,組織志願軍後續坦克部隊入朝作戰。所以在1955年時,組織決定授他大將軍銜。他知道情況後主動求降低自己的軍銜,改為上將軍銜,但是為什麼沒有批准呢?主要有四個原因。

我國最年輕的大將,曾主動要求授上將軍銜,為什麼沒有批准?

一是因為他是紅二方面軍的代表人物。二是參加了南昌起義,雖然在南昌起義時他僅是排長。三是政治上堅定,始終和中央保持一致,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四是新中國首位裝甲兵司令,參加了抗美援朝。

因為裝甲兵是新興兵種,而我國的裝甲兵剛剛組建,有很多事項需要和前蘇聯方面進行對接,而前蘇聯裝甲坦克兵司令的軍銜在大將層次,所以組織上認為裝甲兵司令是大將比較好。因此綜合考慮,組織並沒有批准許光達的請求,最終還是被授予了大將軍銜,許光達從而成為我國最年輕的大將。

我國最年輕的大將,曾主動要求授上將軍銜,為什麼沒有批准?

天擇是作者的筆名,他原為華東某野戰部隊軍官,裝備工程學本科畢業,作戰指揮學研究生畢業,曾在野戰部隊師級、軍級單位工作,後調入國防大學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對軍事歷史和軍事哲學頗有研究,公眾號亦是“天擇雜談”,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