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權貴的兩大標配:“崑崙奴”與“新羅婢”,實情其實並不光彩

引言

毛澤東的古詩《念奴嬌·崑崙》中讚美崑崙山:“橫空出世莽崑崙,閱盡人間春色。”其中,崑崙山是我國西部名山,巍峨壯觀,雪披萬里。世人對崑崙多有讚美,但在唐朝的時候,“崑崙”卻有著另外一層含義。

《舊唐書·南蠻傳》中,曾記載:“在林邑以南,皆捲髮黑身,通號‘崑崙’。”從中可以知道,在唐朝時期,崑崙的釋義更加多元,除了代指西部巍峨的崑崙聖山之外,還泛指南洋一帶。

盛唐權貴的兩大標配:“崑崙奴”與“新羅婢”,實情其實並不光彩

▲崑崙山照片

01

唐朝時期,是一個兼收幷蓄的文化大熔爐。因為其文化開放性,所以街道上常能看見外來人群。而崑崙奴和新羅婢,就是這一時期應運而生的產物。他們作為唐朝奴僕群中的主要群體,因為其吃苦耐勞,心靈手巧的品質,備受唐朝權貴的喜愛。在唐朝,崑崙一詞還代表著“黑色”,所以後人猜測這也是崑崙奴名稱的由來,因為他們都是黑人。那麼,這些崑崙奴究竟來自何處呢?

根據《舊唐書》中的記載“林邑以南”來看,唐人認為這些皮膚黝黑的人來自於林邑以南,而林邑是一個古國名,在現在的越南中部。所以這些黑人應該是來自於南洋諸島及其以南的地區,有的甚至來自於千里之外的非洲。

盛唐權貴的兩大標配:“崑崙奴”與“新羅婢”,實情其實並不光彩

▲崑崙奴畫像

02

然而,自異國他鄉來到唐朝的崑崙奴們,大多數人並不是自願的。其中,很大一部分崑崙奴,都是被販賣或者強行擄掠過來。被人販子非法帶到唐朝之後,人販子會教其學習唐朝的各種禮儀和文化,包括樂器舞蹈,以此提高崑崙奴賣價。綜上所說,崑崙奴雖然到了唐朝之後,成為了唐朝統治下的一份子,但他們卻不能和唐朝人享受同等的待遇,他們的人身自由、權利都受到奴籍的嚴格限制。

對於唐朝貴族們來說,出門時能夠帶幾個崑崙奴是一件倍有面子的事情,這代表的不僅僅是他們家境富裕,還表示他們地位尊貴。入鄉隨俗的崑崙奴經過漫長的生活洗禮之後,逐漸的被唐朝本土化。這種本土化表現在他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故宮有一個崑崙奴俑,他身著長袍,繫腰帶,與唐朝人的裝束一般無二。

盛唐權貴的兩大標配:“崑崙奴”與“新羅婢”,實情其實並不光彩

▲崑崙奴俑照片

除了崑崙奴。唐朝奴僕中,還有一個特殊群體——新羅婢。新羅這個名字,想必大家不會陌生,因為在我們的中學課本上就有提到新羅。新羅就在現在的朝鮮半島,大唐時期,兩國關係十分緊密,所以很民間來往也屬正常。但其中有一部分人比較特殊,他們就是新羅婢,這些人來到大唐之後,同樣要接受大唐的禮儀教化。同崑崙奴的培訓流程一樣,這些新羅婢個個身價倍增,擁有者必定非富即貴,而且新羅婢普遍乖巧能幹,所以“市場很廣”。

03

公元821年,平盧節度使上報朝廷,沿海地區販賣人口事件猖獗,而被販賣者多為新羅良口,朝廷遂嚴令禁止人口販賣,但效果微弱。隨後為了杜絕這一行為的惡化。朝廷下令嚴禁買賣,但這一政令不僅未能禁止販賣事件,還導致新羅婢的處境更加艱難。

盛唐權貴的兩大標配:“崑崙奴”與“新羅婢”,實情其實並不光彩

▲唐朝崑崙奴、新羅婢壁畫

因為這一禁令針對的不僅僅是販賣人口的人販子,還有新羅婢的買家。王公貴族等擁有新羅婢的人家見朝廷政令嚴明,只得將家中之前購買的新羅婢遣散。而被遣散的這些新羅婢離開主家之後就成了黑戶,再加上口音濃重,受到了當地人的排斥,生活十分艱難,乞討者不在少數。

不過這一情況很快得到了改善。唐穆宗年間,新羅來了一位“外交官”,目的就是為了解決新羅婢事件。唐穆宗得知此事之後下聖旨禁止買賣新羅人,聖旨下達之後,各地州縣都採取了相關的措施,只要新羅婢能夠提供身份證明,他們就會派專船送他們回家。

盛唐權貴的兩大標配:“崑崙奴”與“新羅婢”,實情其實並不光彩

▲唐穆宗畫像

結語

經過唐穆宗的大力整治,販賣新羅婢的事件終於告一段落。中國有句俗語叫做“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狗窩”。這些新羅婢大多都出生窮苦人家,如果不是因為家中太過清貧或者被擄掠至此,誰又願意背井離鄉的來到異國他鄉呢。

參考資料:

《念奴嬌·崑崙》

《舊唐書·南蠻傳》

《唐會要·八十六》

《嶺外代答·卷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